来源:环球网
近日,由“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研发的2025年图书馆学者学术活跃度排名正式发布。该排名作为图书馆学术指数(LIS)的重要子榜单,聚焦高质量学术论文产出,通过精准识别图书馆学者的研究贡献,为替代性学术职业(Alt-ac)群体搭建了关键的制度性可见化平台。
本次排名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以高质量论文发表为核心评价指标。借助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技术,实现作者消歧和机构归属的智能化识别,确保论文归属精准;采用调和计数法分配贡献度,既重视第一作者主导作用,也认可合作者价值,适配图书馆学者跨学科合作的研究特点。此次评价覆盖4600余位活跃学者,最终450余位学者(约占10%)上榜,他们来自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等各类机构,不少具备博士学位或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彰显了图书馆领域学术研究的专业化水平与活力。
数智时代下,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人才结构调整加剧,博士培养规模扩大但传统学术岗位增长缓慢,大量具备深厚学术素养的人才转向图书馆等非传统学术机构,形成Alt-ac群体。该群体长期面临“有研究能力无学术身份”的制度困境,而本次排名通过系统识别、量化呈现其论文产出,不仅让其学术贡献得到广泛认可,更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客观评价依据与社会支撑。
据了解,LIS指数经过八年优化,已形成机构与个人维度互补的完整评价体系。课题组表示,未来将在坚守论文质量评价核心的基础上,逐步纳入学术支撑贡献、数据管理服务、知识转化应用等Alt-ac岗位特色评价维度,构建更全面包容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及政策制定部门的合作,推动建立适配Alt-ac群体的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配套制度,提供系统性发展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