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家里装了独立卫生间,再也不用半夜裹着羽绒服,摸黑深一脚浅一脚赶去公共厕所了!”家住闵行马桥镇东街28号的祁恩庆,指着家中干净整洁的卫生设施,语气中满是感慨。2024年底启动的老街综合修缮改造项目,让他终于告别了延续数十年的“拎马桶”生活。
![]()
在东街生活了近30年的祁恩庆,对改造前如厕的不便记忆犹新:“过去,整条街的住户大多用马桶或痰盂罐。倒粪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一旦错过,就只能把马桶留在家里一天甚至更久,那味道可想而知。”他摇摇头,随即又笑起来,“两年前你来这儿,还能看到墙边晾晒着一排马桶呢。”
由于居住空间狭小,多数居民依赖公共厕所解决如厕问题,而整个东街仅有一座老式公厕,五个坑位要服务百余名居民。“早上高峰期,排队是家常便饭,内急时也只能强忍。偶尔还会出现不太文明的情况。”祁恩庆回忆道,“而且公厕每天只清洗一次,粪便常常不能及时处理,环境十分艰苦。”
最令他难忘的,是寒冬深夜如厕的窘迫。“气温接近零摄氏度,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走到60米外的公厕,冷风刺骨,穿再多也冻得直打哆嗦。”尤其是在早年没有路灯的时候,老街路面坑洼不平,“雨天路滑,老年人摔倒的风险很高。”
除了如厕难题,祁恩庆坦言,过去家里也没有像样的洗漱环境,“洗脸刷牙都得凑合”。不仅如此,老房子的屋顶在雨天经常漏水,街面的排水系统也不畅,汛期常常积水。
2024年底,东街综合修缮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居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马桥镇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采取“一线摸排法”逐户排查,精准锁定房屋本体、卫生设施、排水系统等问题。同时,创新建立“五方协同”工作机制,邀请房管部门、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居民及租户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并针对不同家庭需求推出“一户一方案”的个性化改造措施。
老街窄巷施工难度大,施工队创新采用“人工+小微机械”组合模式,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经过五个月的施工,东街面貌焕然一新。
![]()
“现在家里有了卫生间,随时想上厕所都行,再也不用忍受排队和奔波的辛苦了。”祁恩庆欣慰地说。不仅如此,翻新后老街的路面变得平整,雨污分流管道有效解决了积水问题,老房子的屋顶得到修缮,外立面也重新粉刷,整条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闲下来,我就养一些花花草草,摆在屋外,自己看着舒心,也能给公共空间添点色彩。”走在干净整洁的老街上,祁恩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原标题:《老房有喜 | 闵行区马桥镇东街28号:从前晾晒马桶 如今屋外养花》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 刘力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