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厕虽小,却是老百姓身边直观反映城市文明、温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扇窗。
2023年,“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11月19日)从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推进,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已对2631座环卫公厕进行了适老适幼化改造,超额完成目标。
在适老适幼化改造中,上海聚焦“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4大类30项细节,主要涉及为老年人加装无障碍扶手、铺设防滑地砖、优化照明,为儿童设置低位洗手盆、儿童坐便器、加装防撞护角等举措。
调研后再改造
目前,上海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环卫公厕基本都完成了适老适幼化改造,占到环卫公厕总数的87%左右。
“剩余的环卫公厕受客观条件限制,要等到以后条件成熟了再推进改造。”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公厕管理科科长宋刚解释说,这类改造困难的环卫公厕主要是靠近路边的活动式公厕、通槽式公厕、空间狭小的公厕,如果后期有大修改建机会,就可以“顺手”把适老适幼化元素考虑进去。
哪些公厕需要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并不是管理部门“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实地调研,由使用者说了算。
去年,陆家嘴西路滨江大道路口和福山路上的两座移动环卫公厕改造了蹲便器,换成了坐便器。这样改造,就是因为在设计阶段,环卫部门在周边的居民区做了功课。
“老年人最看重坐便器和扶手,在走访调研中,我们收到的主要建议就是强化这两项。”浦东新区市容景观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一封人民来信让他印象深刻,在信中,一位市民说自己父母八九十岁了,年纪大了肠胃控制能力弱,每次外出去菜场、医院,进公共厕所都是蹲坑,坐便器太少了,有一次,她的父亲蹲久了站不起来,差点瘫倒。
只有走到现场,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一厕一方案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原则。”宋刚坦言,相当数量的公厕存在设计、建设、管养的“一刀切”问题,这对使用者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尊重。他举了一个旅游景点附近公厕的例子:“拍脑袋,都认为有许多孩子来如厕,有必要做足适幼化改造,实际调研却发现,一周来上厕所的孩子只有两三个,设婴儿尿布台有点多余,还不如多装一个洗手盆。”
对于“蹲便”和“坐便”的看法,也因为调研发生改变。此前,设计改造方案时,考虑到大家更看重卫生,打算把一些坐便器改成蹲便器,可实际情况却相反,好几个老龄化小区附近的公厕被要求多设一些坐便器,老人普遍反映蹲便器用起来太累,只要管理员勤于保洁,坐便器的卫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记者从多个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部门了解到,每一座环卫公厕在改造前召开座谈会或开展走访调查,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普陀区在改造过程中,还将延长开放方案分成夏冬两个版本,具体延长多久、是否有24小时开放的必要,分别在夏季、冬季进行两周以上的“压力测试”来获得答案,动态调整环卫公厕开放点位和开放时长。
“没有强制要求各区这样做,但征求公众意见、因地制宜改造,可以避免走弯路,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意识到了这点。”宋刚表示,每个季度,各区都要将环卫公厕的更新信息上报市级主管部门,需要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的公厕都必须注明理由。因此,近3年2631座环卫公厕改造下来,市民满意度较高。
![]()
适老适幼化改造后的环卫公厕。 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
适老适幼化改造后的环卫公厕。 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降低管养成本
硬件改造好了,“软件”也得跟上。
目前,上海24小时开放的环卫公厕达1756座,另有171座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7小时,这两类环卫公厕占全市环卫公厕总量的六成以上。其中,徐汇、静安、黄浦的环卫公厕已全部实现24小时开放。
此外,2600余座专人看管的环卫公厕已实现免费供纸,2000余座环卫公厕提供冬季热水,部分区域还试点了“厕纸进厕位”、设置“临时休息点”、提供手机充电等服务。
但环卫公厕数量和覆盖范围毕竟有限,解决“如厕难”,社会公厕的服务意识必须与时俱进。
因此,上海创新推广“共享厕所”模式,形成环卫公厕与社会公厕互补格局。今年10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文化旅游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引导和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市民游客如厕便利度。目前,奉贤区已推动92家商户及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徐汇区推出“共享公厕地图”,纳入了65个社会共享点位。
回到公厕延长开放的问题上,管养成本是绕不开的话题。在环卫公厕延长开放时段,采用自动化保洁设备替代人工值守,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方案。
在浦东、静安、普陀、闵行、青浦等区,约有10座公厕正在试点自动化保洁设备。记者看到,这种设备像一台扫地机器人,和常见的“横卧版”不同,它们看上去是一块竖起来的“挡板”,左右两侧与滚动槽连接,平时紧贴在蹲坑后侧的墙壁上,每当有人如厕后离开,便启动并向门方向推进,之后再退回墙壁,这一来一回大约1分钟,却完成了喷水、擦拭、烘干消毒、排污等多项工作。
“我们进行过测算,一个需要4名至6名保洁员的一类公厕,一次性采购这套设备花费大约10万元,但每年能省下20万元左右的人工费用。”设备生产及运维方负责人史春龙表示,这类设备主要投放到公厕延长开放的厕间内,这样公厕就不必为延长开放时段的几个甚至只有一个厕位去配备专人值守了,届时,只需要安排巡回保洁人员对自动化保洁设备清理不到的死角进行保洁即可。
史春龙介绍,目前上海环卫公厕已基本完成延长开放或适老适幼化改造,接下来的重点是对日常运维养护进行精细化管理,自动化保洁设备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注意到大家普遍担心自动化设备故障率较高,所以通过迭代产品,目前将平均故障间隔提高到了运行10万次的水平。”
![]()
公厕里的自动化保洁设备。 陈玺撼摄
![]()
用于公厕的自动化保洁设备。 陈玺撼摄
原标题:《上海3年改造2631座环卫公厕,让老人孩子更舒适,缓解深夜凌晨如厕难》
题图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