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仅20%的蓝海赛道上,百胜中国正以惊人的扩张速度与系统性升级,勾勒出一幅穿越周期的增长画卷。11月17日,这家中国最大餐饮企业抛出未来五年战略蓝图:2030年门店总数剑指3万家,肯德基冲击百亿经营利润里程碑,必胜客实现利润翻番。这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以"竹林生态"为核心,贯穿前端品牌分层与后端资源聚合的深度变革。在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百胜中国用"不断做出正确选择"的战略智慧,正从餐饮巨头向生态型企业全面进阶。
多品牌协同的扩张棋局
百胜中国的门店扩张已进入"加速度"模式,其设定的阶梯式目标清晰而激进:2026年突破2万家,2028年迈向2.5万家,2030年冲刺3万家。这一目标的底气,源于其对中国餐饮市场潜力的深刻洞察——目前百胜中国仅覆盖约三分之一的中国消费者,仍有广阔的市场空白待挖掘。首席执行官屈翠容的构想是,未来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半数中国消费者,让百胜的品牌渗透到更多城市与社区。
作为旗舰品牌的肯德基,正肩负起核心增长引擎的重任。计划到2028年,其门店总数将增长三分之一至1.7万余家,更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经营利润突破100亿元的餐饮品牌。38年的市场深耕,让肯德基积累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香辣鸡翅与香辣鸡腿堡两大单品年销售额均超40亿元,成为国民级爆款;而广泛的网络布局与消费者信任感,为其下沉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必胜客的增长曲线同样亮眼。从首店到3000店耗时33年,从3000店到4000店仅用两年多,这一跨越标志着品牌已进入加速成长通道。未来三年,必胜客将以每年净增60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2028年门店总数突破6000家,2029年实现经营利润较2024年翻倍,完成"五年再造一个必胜客"的壮举。而那些已有肯德基却尚无必胜客的1500多个城市,将成为其下沉市场的核心阵地。
在核心品牌之外,百胜中国的"品牌矩阵"正持续扩容。拉瓦萨咖啡通过本地化创新与模式轻量化,交出了亮眼答卷:招牌水牛乳拿铁12个月销量超150万杯,占饮品销量四分之一;Light Store模式将门店面积减半、资本支出降至三分之一,大幅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计划2029年门店超1000家。肯悦咖啡与KPRO则借助肯德基的资源共享优势快速起量,前者门店已破1800家,2029年预计超5000家,后者一年内进驻20多个城市,五年内有望实现千店规模。多品牌协同、全品类覆盖的扩张策略,让百胜中国的增长边界不断拓宽。
前端分层与后端聚合的生态魔法
如果说多品牌的门店扩张是百胜中国露出地面的"竹林",那么支撑这片竹林繁茂生长的,是其近四十年来构建的深厚"根系"——屈翠容口中的"竹林效应"。地面之上,肯德基、必胜客、拉瓦萨等品牌各自扎根、独立生长;地面之下,供应链、数字化、会员体系、食品创新与人才资源相互交织、共享赋能,形成共生共长的生态系统。这一理念的核心,正是"前端分层,后端聚合"的发展模式。
前端分层策略的核心,是用多样化门店模型适配不同市场需求。肯德基推出的Compact店型与小镇模型,以精简的业态和更低的投资成本,快速渗透低线城市;必胜客的WOW模式则通过优化运营流程,降低开店门槛,让品牌得以进入更多空白市场。截至目前,肯德基已覆盖2500多个城市,这种差异化的门店布局,让百胜中国既能守住一二线城市的核心阵地,又能在下沉市场抢占先机。
后端聚合则为前端扩张提供了强大支撑。在供应链领域,百胜中国正推进"一体化产业园"建设,将配销、鲜切工厂、面包工厂等业态集中整合,预计2026年底山西大同首座三合一产业园将正式投产。通过源头直采模式,百胜中国深入越南、泰国等地采购榴莲等食材,不仅保障了供应稳定性,更有效控制了成本。会员体系的打通则让品牌协同效应最大化,肯悦咖啡与KPRO共享肯德基的会员资源,快速积累用户基础,实现低成本扩张。这种"分散作战,集中供血"的模式,让百胜中国的多品牌战略得以高效落地。
食品创新是生态系统的活力源泉。百胜中国始终保持高频的产品迭代速度,既深耕经典单品,又不断推出契合消费趋势的新品。从肯德基的植物肉产品到必胜客的国风限定套餐,从拉瓦萨的本土化咖啡饮品到KPRO的健康轻食,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这种持续的创新能力,让品牌始终保持年轻活力,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
![]()
构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餐饮行业的今天,百胜中国早已将技术视为核心竞争力。自2019年引入AI技术,2023年探索生成式AI以来,其数字化转型已从工具应用迈向业务重塑,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护城河。目前,AI能力已在数十个应用场景落地,肯德基超级App中的AI点餐智能体,凭借大模型意图识别功能,已服务近50万用户,大幅提升了点餐效率与用户体验。
技术升级的下一步,是从"人找AI"到"AI找人"的跨越。试点中的"Q睿智能体"项目,定位为餐厅经理的AI助手,能够实时监测产品库存,预判超卖风险并自动生成追加生产计划,让餐厅运营更具前瞻性。这种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从单智能体工作到多智能体协同的演进,正让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未来,AI还将在供应链预测、营销精准触达、食品安全监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百胜中国高效运营的"隐形大脑"。
组织能力的升级则为战略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百胜中国将餐厅经理视为卓越运营的核心,通过全国集中化招募训练平台,满足了约89%的餐厅招募需求,让经理们能专注于食品安全、顾客体验与团队建设。"Mega RGM"计划更打破了传统单店管理模式,让优秀经理人能够同时管理2-4家门店,既支撑了快速开店的需求,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这种"人才+技术"的双轮驱动,让百胜中国在快速扩张中始终保持运营质量的稳定。
财务层面的稳健规划,彰显了百胜中国穿越周期的底气。公司计划在2026-2028年间,实现系统销售额至高单位数年复合增长,经营利润高单位数增长,每股摊薄盈利和每股自由现金流双位数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自2027年起,百胜中国将把约100%的自由现金流(扣除少数股东股息)回馈股东,2027-2028年平均年回报预计达9亿-10亿美元。这种"增长与回报并重"的财务策略,既保障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穿越周期的增长密码
从2016年起,按系统销售额计,百胜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最大餐饮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不断做出正确选择"的战略智慧。当消费趋势从追求性价比转向品质体验时,百胜中国推动必胜客升级产品与门店环境;当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时,快速推出轻量化门店模型;当数字化成为行业趋势时,率先布局AI与大数据应用。每一次选择,都精准契合了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国餐饮市场正处于复苏与转型的关键关口,连锁化、品牌化、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百胜中国的3万店蓝图,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更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的升级方向。其"竹林生态"模式,既保持了多品牌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又通过后端资源整合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样本。
未来五年,餐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消费需求也将更加多元。但对百胜中国而言,清晰的战略路径、强大的品牌组合、深厚的生态壁垒与持续的创新能力,已构成其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屈翠容所言,百胜中国的成功,在于始终在变化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随着3万店蓝图的逐步落地,这家餐饮巨头正以生态之力,书写中国餐饮行业的新传奇。在消费复苏的浪潮中,百胜中国的下一个增长周期,才刚刚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