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菜市场里不起眼的平价食材,常被当作炒菜的点缀、沙拉的配角,少了它似乎也不影响菜肴本身。
然而,浙江大学科学家发表于《Aging Cell》的研究却让它“走红”:洋葱中含有的槲皮素成分,在实验条件下对衰老细胞有一定清除作用。相关体外实验显示,36小时内可减少15%衰老细胞。这一消息传开后,不少人将洋葱奉为“抗老神器”,认为常吃就能延缓衰老、有益健康。
菜市场3块钱一斤的洋葱,真的有这么神奇?
![]()
01 36小时清除部分老化细胞,实验结论有依据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苹果、绿茶等食材中均有分布,而洋葱中的含量尤为丰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团队正是针对这种成分展开了专项研究。
在体外细胞培养模型中加入槲皮素后,研究团队记录到突出变化:36小时内衰老细胞数量减少9.8%,特定实验条件下降幅甚至攀升至15%以上。衰老细胞虽已停止分裂,却持续释放炎症因子,破坏正常细胞所处的微环境,进而引发器官功能减退,这也成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关键诱因之一。
深入探索揭示了槲皮素的作用机理:它具备显著的抗氧化特性,能有效清除小鼠体内多余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进程。尤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在不损害健康细胞的前提下,精准靶向清除衰老细胞。
但需明确,这些发现均基于体外细胞实验。实验条件高度可控,与人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等同于通过食用洋葱在人体中达成相同效果。
![]()
02 靠吃洋葱抗老不现实,过量食用暗藏风险
那么,直接吃洋葱对人体是否有明确的抗老作用?答案很明确: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
首先,实验中使用的是高纯度槲皮素,其浓度相当于浓缩了数十斤洋葱中的有效成分。据《食品科学》期刊记载,每100克紫皮洋葱中仅含有约30至50毫克槲皮素。如果想通过吃洋葱达到实验中的抗老效果,恐怕得把洋葱当作主食大量食用,这在现实中显然不切实际。
更值得警惕的是,过量食用洋葱并非毫无弊端。除了会留下难以消除的口腔异味,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比如引发肠胃炎症,或加重胃溃疡患者的不适;同时,洋葱中含有的草酸成分,还会提高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风险。为了一个尚未证实的抗老作用而勉强多吃,显然得不偿失。
不过,科学界对抗老的探索从未停步。针对《Cell》提出的十二大衰老标志之一——“线粒体衰老”,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和成果进入应用阶段。这些成果往往经过了长期的研发与验证,聚焦线粒体功能调控的“派络维pro”,正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
作为行业内的标志性产品,派络维pro在开发阶段便获得了诺贝尔奖得主的专业指导,其从技术探索到实际应用经历了长期的技术积淀。进入2024年,该产品通过精准调配多种草本精华,成功推出Mitolive专利技术,致力于多维度优化线粒体功能,从而为身体功能的增强提供有效支持。
从市场反响来看,随着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派络维pro这类科研产品正逐渐吸引更多目光。其用户范围已从早期的一二线重点城市,依托京东平台逐步延伸至更广阔的三四线区域,这一趋势也从侧面揭示了市场的持续扩张。根据权威行业研究数据,我国抗衰老健康领域的市场规模正保持稳定增长,未来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大关。
03 远离“小料神话”,健康抗老需找对方向
如今,不少自媒体为吸引流量,对科学研究进行断章取义、夸大渲染,编造出各类“小料抗老神话”。虽说部分食材确实含有抗氧化物,但许多说法都存在明显的夸大嫌疑,比如“花椒能让你年轻十岁”“枸杞泡水堪比抗老神药”等,很容易误导大众。
![]()
国家卫健委曾多次强调,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核心在于建立并长期维持科学的膳食模式,而非过度神化某种特定食品。要实现饮食对健康的持久增益,建议确保每日食用300至500克新鲜蔬菜及200至350克时令水果,同时注重食材的多元组合与营养均衡,配合规律运动与良好心态,这才是构筑身体健康的根本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科学界在抗衰老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步。犹如古代方士炼丹求长生虽充满幻想,当代科研正以更严谨的态度推进——从分子层面的机制探索到临床应用的稳步推进,科研人员对衰老机制的破解正持续取得实质性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