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在南沙群岛的陆地扩展项目从2021年启动,当时主要针对少数关键位置,如巴克加拿大礁和皮尔逊礁,通过海底疏浚逐步形成人工陆地。
初期阶段,他们采用传统围堰方法,在礁盘周边堆积沙袋和水泥块,构建封闭区域后注入砂砾。这种方式依赖大量人力,作业周期长,受台风和海浪影响大,导致效率低下。
数据显示,早年十年内越南仅扩展约50公顷陆地,每年平均不到5公顷。这与中国同期工程形成对比,中国通过大型设备在三年内完成1200公顷,展示了规划和执行的优势。
![]()
到2023年11月,越南已积累部分经验,但仍面临速度瓶颈。为提升能力,他们从荷兰引进绞吸式挖泥船,这种船舶配备旋转刀头,能深入海床切割泥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填筑区。2022年订购两艘,2023年5月首艘“海狸65型”交付,立即投入南沙作业。
7月追加第三艘订单,确保设备供应连续。这些船舶功率强劲,精度高,能在复杂天气下运作,单日填筑量达数千立方米。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6月,越南新增约280公顷陆地,这相当于2022年140公顷和2023年前11个月163公顷的总和,实现了效率的显著跃升。
这一时期的技术转变不仅加速了进程,还改善了陆地质量。早期人工堆积容易散失,现在机械吹填使边缘更平整,内部更致密,减少了风雨侵蚀带来的修补需求。越南将项目扩展到更多低潮高地,先清理珊瑚,再分层填筑,形成多层结构。
例如,巴克加拿大礁从2022年的小型平台,逐步扩展到2024年拥有约2英里长跑道,能起降军用飞机,与早期仅停靠小艇的情况大不相同。
![]()
进入2024年,越南填岛进入高峰,全年新增陆地创纪录,超过前两年总和。他们覆盖21处占领特征,包括先前未开发的艾里森礁和科林斯礁。先疏浚周边航道,确保船舶进出,再集中填筑主体。
到年底,越南的总疏浚量达数百英亩,包括港口挖掘,占中国历史总量的部分比例。
尽管中国总量领先,但越南的分布更广,单个岛屿虽小,却形成网络,便于区域监视。
2025年,越南进一步提速,扩展到8处新特征,如南科尔纳里斯礁,那里从小型碉堡快速形成防御平台。1月到3月新增数百英亩,总人工陆地达2200英亩,约合890公顷,接近中国4000英亩的70%。
![]()
港口设施升级,多岛建造深水泊位,能容纳更大船舶,提升补给能力。他们结合卫星定位和自动化控制,实时调整路径,避免过度环境干扰,优化物料分布。这种迭代从基本填筑转向综合开发,陆地从平面转向立体,添加跑道和仓库,增强持久性。
分析关键礁盘细节,能看出推进的细致。以南礁为例,过去两年扩展到60公顷以上,先围外围注入基础层,中途压实防沉降,后期安装设备。
越南注重分散,避免单一目标易损。另一例是皮尔逊礁,从2022年小平台到2025年2月完整岛屿,跑道从数百米增至千米。通过持续订购船舶和本土生产配件,他们降低外部依赖,推动发展。
美国智库报告显示,其疏浚量占中国71%,但中国聚焦大岛如永暑礁,建有空军基地,而越南21处岛屿覆盖面广,便于灵活响应。从依赖人工到机械化,填筑速度从每年百余公顷跃至半年数百,技术引进功不可没。
![]()
他们利用多雾天气掩护,挖泥船机动性强,快速转移现场,减少暴露。与之前固定操作不同,现在调度更灵活,如在兰斯多恩礁先建临时锚地,再大规模填筑,确保安全。
物料选择也更新,早年用珊瑚碎块易碎,现在混入进口砂石,耐久性提升数倍。中国早年采用类似方法,越南应用后陆地寿命延长。
到2025年中期,多岛具备军事潜力,部署壕沟和弹药库,能容纳重型武器。这从基础建设转向质变,推进包括与荷兰伙伴如Royal IHC合作,升级基础设施如3000米跑道。尽管越南在产业链依赖中国,难以完全转向,但其行动像防御举措,实际控制力增强。
![]()
整体看,越南通过战略布局实现高速推进。从2021起步到2025全面覆盖,陆地从零星扩展到网络,每步体现进步。
未来若持续,可能影响油气和航道。
中国通过部署战机在西沙南沙警戒,加快与东盟南海行为准则,目标2026年共识,从源头化解隐患。
参考资料
越南南海造岛规模直逼中国有何企图 疯狂扩张背后的意图 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