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江津区,一座座跨江大桥不仅勾勒出壮美的城市天际线,其桥下空间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复兴”。近日,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江津区成功激活了几江长江大桥、津西立交等桥下空间,将其打造为功能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场所,让“桥下灰暗带”转变为服务市民的“幸福亮眼带”。
![]()
走进几江长江大桥桥下,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昔日的沉寂,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运动场景。曾经闲置的空地被巧妙利用,化身为标准化的足球场和崭新的乒乓球台,这里迅速成为周边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和运动爱好者们的热门聚集地。
周末午后,足球撞击地面的有力节奏、乒乓球来回跳跃的清脆声响,与人们的欢呼声、笑语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城市最动感的乐章。“以前想约朋友踢个球,经常为找场地发愁,要么收费贵,要么距离远。”刚结束一场激烈足球赛的市民张先生一边擦汗一边兴奋地说,“现在好了,桥下就有这么专业又免费的球场,不怕日晒雨淋,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尽情运动,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实在太方便了!感觉整个社区的运动氛围都浓了。”
![]()
如果说几江大桥下是运动爱好者的专属乐园,那么津西立交桥下精心打造的滨江体育公园,则是一处功能更为完善的综合性休闲健身空间。巧妙借助立交桥形成的宽阔遮蔽空间,这里布局了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与休闲区域。色彩鲜明、蜿蜒向前的健步道和慢跑道沿江延伸,成为市民晨跑夜踱、欣赏江景的理想选择;专业的羽毛球场地吸引了从青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爱好者;一排排智能健身器材旁,总能看到锻炼身体的身影。这里已不仅仅是运动的赛场,更是家庭休闲、朋友相聚的公共客厅。
带着孙女来游玩的李奶奶对此赞不绝口:“你看这边,孩子们在安全区域玩滑板车,那边老伙计们能在器械上活动筋骨,我们带孩子的也能找到地方歇脚聊天。这个设计真贴心,照顾到了老老少少,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角落’。”这番景象,生动诠释了“全龄友好”的温暖设计理念。
据了解,江津区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建成临时停车场5个和运动场馆2个。这些巧妙点缀在几江岸边的“金角银边”,不仅有效补齐了公共体育设施的短板,更重塑了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曾经冰冷的桥墩之下,洋溢出生活的温度与社区的活力,为江津这座不断发展的城市注入了无限的动感与人文魅力。
通讯员 赖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