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2025年11月,柏林商业会议现场,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台上直言:德国将禁止任何中国制造的组件参与本国未来6G网络的建设,不仅如此,现有5G网络中使用的中国产品也将被逐步替换。
语气之强硬,立场之坚决,几乎可以宣告:德国与中国在通信技术上的合作,正式画上句号。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技术断交”,它不仅传递出德国在中欧科技关系上的突变信号,更像是一次“掀桌子”式的政治宣告。
问题是,德国真有底气扛得住这场彻底的撕裂吗?
![]()
德国的5G网络,和中国设备绑得不能再紧。根据德国联邦网络局公布的数据,华为设备目前在德国5G无线接入网中的占比接近六成。
换句话说,德国大街小巷的5G信号,有一半以上来自华为的“家伙什儿”。
不仅如此,德国电信、沃达丰等运营巨头的核心网、骨干网和大量基站,也都深度依赖中兴和华为的设备体系。
这可不是换个芯片或者拔根网线就能解决的事,一旦要大面积拆除这些设备,就像给全国通信网络做“心脏换血”。不仅风险高、工期长,还得重新搭建技术架构、适配软件协议。
对运营商来说,这不是升级,是重装系统级别的大动作。
更头疼的是,钱从哪儿来?德国政府没有明说谁来埋单,但业内估算清楚写着:拆掉中国设备、换上欧洲品牌,直接成本得在20亿到25亿欧元之间,还不包括后续维护、技术兼容和培训投入。
如果政府出钱,那就是德国纳税人买单;如果让运营商自掏腰包,网络建设投资就会被挤压,用户通信费用可能上涨,服务品质也可能打折。
别忘了,此刻的德国经济并不乐观。2024年GDP下滑0.2%,工业被能源价格压得喘不过气,制造业订单疲软,企业信心指数跌至近年低点。
在这种背景下,一边喊数字主权,一边砸巨资“拆旧建新”,听起来更像是政治表态,而非经济理性。
这场技术切割的代价,还不止于眼前的账本。德国如果一刀切地排除中国技术,等于主动把自己踢出全球6G创新跑道。
根据中国信通院和欧洲智库的公开研究,中国目前在6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占比已逼近全球30%,在某些关键通信协议领域甚至超过40%,而德国的占比则不到5%。
如果拒绝使用中国技术,那就意味着未来德国可能要为每一个关键通信环节支付高额专利费用,甚至技术准入都成问题。
德国政府在6G领域的拨款目前大约是4000万欧元,而中美的投入早已突破百亿级别。
更别说欧洲自己的半导体供应链还不稳,自主能力不足,要想另起炉灶,谈何容易?
这就像在一场全球马拉松里,德国决定自己另修一条赛道,既没人跑,也没路灯,还得自己铺路。
德国商界的声音同样不容忽视,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行业,这些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几乎都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是大众、奔驰、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削弱与中国的合作,等于是动了这些企业的根本利益。
他们对默茨的激进路线并不买账,更担心此举引发中方反制,影响整个德国产业链的稳定。
欧盟内部也并不站在同一阵线,尽管欧盟层面确实对中国通信技术日益警惕,但真正愿意全面“去中国化”的国家并不多。
问题还在于,替代方案根本没那么容易就位。诺基亚、爱立信确实是欧洲本土品牌,但在成本和产能方面都难与华为抗衡。
有业内人士透露,单就一台5G基站的平均造价,欧洲品牌可能比中国设备高出三到五成。而且两者的技术架构并不完全兼容,替换过程复杂,容易引发网络不稳定。
从德国此次“禁华令”来看,政治色彩远远盖过了技术考量。默茨政府此举,更像是一种对“数字主权”的象征性宣誓,而非出于通信安全的深度评估。真正的问题是,这场高调的技术脱钩,德国有没有准备好承受所有后果?
如果最终把中国设备彻底剔除,德国可能会得到一个更贵、更慢、更不稳定的网络;而在全球通信技术竞赛中,德国自身的角色也可能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
德国想要“安全”,结果却把自己变成“孤岛”,这不是战略胜利,是战略误判。
从默茨一言定调的那一刻起,这场关于6G的较量就不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豪赌。只不过,在这场赌局中,德国押上的筹码,是自己的数字未来。
信源:德国总理吹嘘:6G不用中国的,美国的也不要2025-11-14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