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南台“小莉帮忙”栏目看到这么个事,本身稀松平常,又一个燕冬萍嘛。但某媒体的评论却是极尽洗地之能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近日,河南郑州,刘先生反映和妻子结婚8年,两人有一个孩子,婚后妻子没有工作,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为了让妻子有安全感,所有积蓄全部给她保管,可没想到,全没了! 刘先生找到记者,伤心哭诉:“8年期间,大概有116万定期存款在她名下。再三逼问下发现一分钱也没有了,其中大概有67万刷给了男主播,剩下的她也说不清楚,关键现在还欠了8万多网贷……没想到我那么相信一个人,所有钱都给她,最后落得这个下场”。 刘先生表示,8年间他除去必要的生活费,所赚得的钱全部打给了妻子,116万定期存款,仅剩3毛钱,家里还欠了8万元网贷。刘先生称,其中约67万都被妻子刷给了男主播,剩下的钱刘先生怀疑是妻子和男主播私下交易。
刘先生感觉被背叛了,他现在就想把夫妻共同财产先追回来,再考虑离婚的事。 面对质问,刘先生妻子承认了打赏男主播60多万,她称自己“上头了”,想要给对方拉票打pk,但从未线下见面。 目前,刘先生认为妻子的大额打赏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已经将此事反映给直播平台,客服表示需要上传资料再进行确认。 小莉帮忙
看到这想必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可怜这个刘先生,对其妻的谜之操作感到愤慨。但我还是低估了咱们的媒体,竟然还能变着花样硬给这女的洗地, 试图为这场明显的家庭经济背叛披上浪漫的外衣。下面 来看看羊城晚报这篇“神文”吧。
原本它公众号有发但很快删了,还好我保存了它报纸今天11.19的电子版,就在头版头条的右下角——不要小瞧这个右下角,因为总共就5条,3条是大领导的,1条是广东电竞联赛的,剩下的就是这条,讲真,标题就让我眼前一黑——
![]()
羊城晚报这条评论将妻子的行为归因于“孤独”“缺乏陪伴”,声称“疯狂打赏其实是婚姻的求救信号”。这种所谓的心理分析,看似深刻细致,实际上是混淆了个人失德与婚姻问题的本质界限。
婚姻中的情感需求与对家庭财产的彻底破坏,是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丈夫将全部积蓄交予妻子保管,体现的是信任而非压迫;而妻子不仅耗尽存款,还欠下网贷,其行为依然构成对家庭经济安全的实质性伤害。
将经济背叛美化为“求救”,纯属是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这种论述倘若成立,那么婚姻中的任何不当行为都可以用“心理需求”来开脱,婚姻的基本责任与底线将荡然无存。
看到这有没有一点眼熟?前些天我那篇《》也讲了这种套路。
![]()
值得玩味的是,这篇评论通篇未提及妻子应该承担的法律与道德责任,反而将矛头指向丈夫“不够理解”。这种论调暴露了某些媒体在性别议题上的选择性共情。
试想,假如性别角色互换——丈夫挪用妻子辛苦攒下的积蓄打赏女主播,舆论还会以“婚姻求救信号”来为其开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骂不死他!像这样的同类事件要是性别反转,舆论必然聚焦于“不负责任”“背叛信任”等等。
当然,这种性别方面的双标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我已经发过N多次合订本,这次就拿个最近的。还是前面我提了一嘴的那个,报道里还叫她“小宁”;但凡是个男的,早就怒斥为“宁某”了。
![]()
此外,那篇评论的最后一段看了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很同情刘先生的遭遇,但如果他还是抱持“给她这么多钱,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之类的思维,那估计他真的还有可能再次面对“不值得信任的婚姻”。】演都不演了,是吧?这么为那个妻子辩护,能把人笑死,知道吗?
像羊城晚报这样把经济保障与情绪价值对立起来,本身就是对婚姻本质的误解。经济保障本身就是最深层的情绪价值。刘先生八年攒出116万元,背后是无数个早出晚归的日子,是放弃个人享受的牺牲,更是对家庭未来的郑重承诺。媒体将这种实实在在的付出轻蔑地视为“只是钱”,何其傲慢!典型的吃饱了撑的。
而且,婚姻是共建共享的契约,不是单向的情绪索取。羊城晚报的潜台词是:丈夫提供了经济保障还不够,还必须满足妻子所有的情感需求。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要求,把婚姻变成了无限责任公司,一方可以任意索取,另一方必须全能满足。这既不符合婚姻的平等原则,也漠视了丈夫作为人的局限性。
再者说了,情绪价值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妻子的特权。令人困惑的是,评论只字未提妻子为丈夫提供了怎样的情绪价值?全职宝妈的角色固然辛苦,但丈夫在外打拼同样承受着压力。健康的婚姻应该是相互滋养,而不是单方面要求对方无限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
![]()
还有从法律角度看,妻子未经丈夫同意擅自处分大额夫妻共同财产,已涉嫌侵犯配偶财产权。平台打赏虽属消费行为,但若金额明显超出家庭承受能力,配偶有权主张返还。
然而,羊城晚报通篇回避了责任话题,转而将问题引向“婚姻情感需求”的讨论。这种避重就轻的论述,既无视了民法典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原则,更弱化了个人对家庭应有的基本责任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媒体的评论不该沦为给错误行为背书的工具。羊城晚报这篇烂评的荒谬之处,不仅在于其逻辑的混乱,更在于其价值观的偏差。真正的媒体责任,应当是维护社会基本伦理,而不是去为破坏这些伦理的行为寻找借口。
当一份有影响力的媒体竟然明目张胆地为明显错误的行为寻找浪漫化解释时,不仅是其自身价值观的迷失,更是对社会基本信任体系的破坏。
信任是婚姻的基石,也是社会的纽带。当这种信任被破坏时,媒体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为破坏者编织合理化的外衣。今天的刘先生面对的是被妻子背弃的家庭,而明天,则可能会出现更多被这种扭曲价值观所误导的家庭。
这莫非是媒体们丫所乐见的吗?有本事就继续加速,反正狂飙到最后,没有赢家,而我们赢不赢不要紧,某个不可名状群体输到死就行。
(全文完)
关注小号防失联
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还望大家能够将“少爷写春秋”设为星标

并多多点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