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第一章:电话
周五下午四点半,办公室的空调吹得人昏昏欲睡。李哲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报表,眼皮直打架,手边的咖啡已经凉透,留下杯底一层深褐色的残渍。窗外城市的喧嚣被双层玻璃隔绝,只剩下沉闷的嗡嗡声。手机在木质桌面上突然嗡嗡震动起来,打破了这片倦怠的宁静,他差点碰翻旁边的咖啡杯。
“喂,您好?”他揉着发紧的眉心,声音里带着连续加班后的沙哑。
“是张雅宁女士的家属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男声,语调公事公办,背景音里夹杂着对讲机的微弱杂音和模糊的人声,“我这边是市交警支队违法处理中心,您妻子名下的车辆,车牌新A·X3528,今天下午三点十分在滨河路因超速被电子警察抓拍,需要她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来处理一下。”
李哲的困意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握着手机的手指下意识收紧:“谁?你说谁超速?”
“车牌号新A·X3528的车主是张雅宁女士,没错吧?”电话里的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今天下午三点十分,在滨河路由东向西方向,限速60公里/小时,实测89公里/小时,超速比例达到48.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将处以罚款200元,并记6分。请您通知她尽快处理。”
办公室里打印机还在嗡嗡作响,但李哲却觉得周围的一切声音都远去了,只剩下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声。他张了张嘴,喉咙一阵发紧,声音干涩:“警察同志,您……您是不是搞错了?或者是系统故障?这不可能……”
“系统记录很清晰,车子是白色本田雅阁,2019款,登记信息与您提供的姓名一致,没错吧?”对方耐心解释,语气中透露出对系统准确性的自信。
窗外的夕阳斜斜照进办公室,在李哲的眼镜片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点。他慢慢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光滑的桌沿,试图寻找一丝真实感:“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妻子,张雅宁,半个月前,4月2号晚上,在环城高速出口那里出了很严重的车祸,现在……现在还是植物人状态,躺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她根本不可能开车。”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五六秒的沉默,只有轻微的电流声滋滋作响。年轻交警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明显带上了迟疑和困惑:“……你说什么?植物人?先生,请您再重复一遍?这……我们系统显示该车辆今天下午确实有完整的行驶轨迹和超速记录。”
“她昏迷十五天了,根本不可能开车!”李哲重复道,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沉甸甸地落下,“医生说她醒过来的希望都很渺茫……怎么可能开车超速?”
年轻的交警语气终于有了明显的波动,不再像之前那样程式化:“但……但是这……系统一般不会出错。这样吧,李先生,您看您方不方便尽快来我们支队一趟?带上张雅宁女士的相关住院证明、病历资料,我们需要当面核实一下这个情况。这个事……有点蹊跷。”
“好,我马上过去。”李哲挂断电话,在原地站了很久,直到同事小王抱着一摞文件经过,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李,下班了,发什么愣呢?脸色这么白。”
“雅宁的车……”李哲喃喃道,像是说给小王听,又像是自言自语,“交警刚来电话,说今天下午在路上超速被抓拍了。”
小王手里的车钥匙哗啦一下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你糊涂了吧?嫂子不是还在医院躺着吗?是不是诈骗电话?”
李哲摇摇头,弯腰帮小王捡起钥匙,指尖冰凉:“不是诈骗,号码是交警支队的官方号码。让我去处理违章。”
去交警支队的路上,李哲心神不宁,甚至闯了一个红灯,直到后方车辆尖锐的喇叭声才将他惊醒。他满脑子都是医院里雅宁插满管子的样子,呼吸机规律而冰冷的声响,监测仪器上跳动的数字,还有主治医生昨天查房时那句沉重的“情况不太乐观,家属要做好长期准备”。
交警支队接待室里,年轻的交警小张看着李哲带来的厚厚一叠病历、住院缴费单、疾病诊断证明,眉头越皱越紧。诊断书上“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字样格外刺眼。
“这是今天下午三点十分,滨河路卡口抓拍到的照片和记录。”小张将电脑屏幕转向李哲,语气带着难以置信,“您看,车辆信息完全吻合。”
高清照片上,雅宁那辆熟悉的白色本田雅阁清晰可见,前挡风玻璃后的年检标志位置都和记忆中一样。驾驶座上是一个留着及肩长发的女人,侧脸轮廓……李哲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竟然有七八分像雅宁!副驾驶座位上似乎还坐着一个身影,但被阴影遮挡,看不真切。
“这不是我妻子。”李哲的声音干涩得发疼,他指着照片,“你看,仔细看,这个女人的下巴更尖一点,而且,雅宁左边眼角下面没有这颗痣。”他对妻子的容貌熟悉到闭眼都能描绘出来。
小张凑近屏幕,仔细比对了一下系统里调取的张雅宁身份证照片,缓缓点头:“确实……仔细看是有区别。但第一眼看上去,实在太像了。而且,她怎么会有这辆车的钥匙?”
李哲突然想起一个关键细节:“这辆车,从雅宁出车祸那天起,就一直停在市一院的地下停车场B区,再没动过。我每天去医院都看见它停在老位置,车上都积了层灰了。”
小张立刻站起来,神色严肃:“李先生,走,我们现在立刻去市一院停车场核实一下。”
市一院地下停车场B区,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霉味和汽油味。李雅宁车辆常停的角落里,此刻空空如也。只有地上几道模糊的轮胎印,显示曾有车辆停放过。
李哲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上来,瞬间遍布全身。他掏出手机,手指有些发抖地拨通了护工刘姨的电话。
“刘姨,我是李哲。麻烦问你个事,你今天下午……大概三点左右,去地下停车场看过雅宁的车吗?”
“没有啊李先生,我整天都在病房守着雅宁,一步没敢离开。怎么了?”刘姨的声音带着疑惑。
李哲挂掉电话,看向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交警小张:“车不见了。护工也没动过。”
第二章:踪迹
停车场监控室里,光线昏暗,只有多个显示器发出的幽幽蓝光。保安熟练地敲击键盘,调出今天下午地下停车场B区的监控录像。时间指针跳到下午两点四十五分。
画面中,一个戴着宽檐帽和口罩、穿着普通灰色风衣的女人低着头,快步走进停车场。她似乎对这里很熟悉,径直走向张雅宁车辆停放的位置,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利落地掏出钥匙解锁、上车、启动,车辆缓缓驶离停车位,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她怎么会有车钥匙?”李哲的声音抑制不住地发颤。雅宁的车钥匙一直放在家里床头柜的那个小木盒里,和她的婚戒放在一起,他确认过很多次。
小张用对讲机紧急呼叫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请立即协查车牌新A·X3528白色本田雅阁的实时行驶轨迹,该车辆涉及一起重要案件调查。”
一小时后,消息反馈回来。根据城市主干道的“天网”监控系统追踪,这辆白色本田雅阁最后消失在了城东老城区一个名为“清河家园”的老旧小区附近。李哲和小张立刻驱车赶往该小区。
在小区后巷一个僻静的角落里,他们找到了雅宁的车。车停在一栋墙皮剥落的居民楼后面,引擎盖摸上去还是温热的,显然刚停下不久。小张戴上白色手套,仔细检查车辆外观和内部。车内收拾得异常干净,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个人物品,仿佛被人刻意清理过。但在副驾驶座位与手刹缝隙的极隐蔽处,小张摸出了一张被揉成一团的药店小票。展开一看,打印时间是今天下午三点三十七分,购买物品是“XX降压药0号”。
“这个人,不仅对雅宁的车很了解,有备用钥匙,而且对你们家,甚至对雅宁本人,可能都非常了解。”回交警支队的路上,小张一边开车,一边沉声分析,“她知道车停在哪里,知道你们家的住址,能拿到钥匙,甚至……长相都如此相似。”
李哲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和霓虹灯,想起了半个月前那场诡异的车祸。
那是个大雨的夜晚,雅宁独自开车从公司回家,在城郊结合部一个灯光昏暗、监控稀少的十字路口,与一辆疑似超载的大货车发生了严重碰撞。
货车司机当场逃逸,至今仍未归案。交警当时的事故认定书说是货车全责,但现场勘查也提到雅宁的车速“疑似偏快”。难道,那场车祸真的不是单纯的意外?
医院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浓郁得化不开。张雅宁静静地躺在纯白色的病床上,双眼紧闭,鼻子里插着胃管,胸口贴着心电监护的电极片,呼吸面罩下脸色苍白如纸。
李哲轻轻握住她露在被子外面的手,冰凉冰凉的,只有心电监护仪上规律跳动的绿色数字,证明生命还在延续。
“雅宁,今天……有人开了你的车。”他俯下身,声音压得极低,确保只有他们两个能听见,“是个女人,长得……跟你很像。警察在查了。你知道这事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没有任何回应。只有监护仪持续发出的、令人心焦的滴答声,在寂静的病房里回响。
护工刘姨推门进来换输液袋,看到李哲,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哦,李先生,你来了。今天下午……大概两点多的时候,是有个女人来过病房,说是张小姐的远房表妹,听说出事了过来看看。”
李哲猛地转过身:“表妹?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
“我没见过,以前也没听张小姐提起过。”刘姨放下手里的东西,回忆着,“瘦高个,长头发,戴着个口罩,没看清全脸,但感觉……气质跟张小姐有点像。她就在门口站了几分钟,没进来,也没说话,就看了一会儿,然后就说下次再来看,就走了。怪安静的。”
“眼角呢?左边眼角下面,有没有一颗痣?”李哲急切地问。
刘姨努力回想了一下,不太确定地摇摇头:“离得有点远,又戴着口罩,真没留意清楚。怎么了李先生?”
李哲的心沉了下去。他谢过刘姨,走到病房外的走廊上,拨通了交警小张的电话,将“表妹”这个新情况告诉了他。
小张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说:“李先生,这个所谓的‘表妹’出现的时间点,和那个冒牌司机开走车的时间点太接近了。我怀疑她根本不是来看病人的,而是来确认张雅宁女士是否真的昏迷不醒,无法察觉车辆被使用!我马上调查张雅宁女士的社会关系,看看有没有这么一位‘表妹’。”
第三章:双生
交警支队的办公室里,灯光亮如白昼。小张调取了张雅宁的户籍信息和部分公开的社会关系数据,进行排查。李哲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反复看着手机里雅宁的照片,试图从记忆深处挖掘出任何关于“表妹”或者长相相似者的信息。
“李先生,根据户籍系统显示,张雅宁女士是独生女,父母均已过世。直系亲属里,确实没有姐妹记录。”小张盯着屏幕,语气肯定。
“那远房表亲呢?或者……有没有可能,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双胞胎姐妹?”李哲想起监控里那个女人的侧脸,那种惊人的相似度,绝不是普通亲戚能解释的。
“双胞胎?”小张愣了一下,随即在数据库中进行更广泛的检索,“如果户籍上没有登记,调查起来会比较困难,需要时间。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思路。”
第二天,李哲向公司请了假,回到他和雅宁的家。他翻箱倒柜,开始在雅宁的旧物中寻找线索。
在书房书架顶层,一个落满灰尘的旧纸箱里,他找到了一个有些年头的铁皮糖盒。
打开盒子,里面是雅宁小时候的一些照片,还有几张三好学生奖状。在盒子最底层,用一张薄纸小心包着的,是一张已经泛黄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两个穿着一模一样红色连衣裙、梳着同样羊角辫的小女孩,手拉着手站在一个开满牵牛花的小院子门前,对着镜头笑得灿烂。照片背后,用蓝色圆珠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几个字:“小宁、小梅,五岁生日”。
李哲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立刻拍照发给了小张。
“警察同志,你看这个!雅宁可能真有一个双胞胎姐妹!叫小梅!”
小张的电话很快打了过来,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李先生,我们这边也有发现。根据药房小票的信息,我们排查了清河家园小区附近的药店监控,虽然画面不太清晰,但基本能确认,下午去买降压药的就是监控里开车的那个女人。而且,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初步排查到一个名叫‘林晓梅’的女性,她的户籍照片和张雅宁女士的相似度非常高!更重要的是,这个林晓梅的出生日期,和张雅宁女士是同一天!”
“林晓梅……”李哲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落在旧照片背后“小梅”两个字上。
“我们正在进一步核查这个林晓梅的具体情况。另外,李先生,还有一个发现。”小张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我们重新调阅了张雅宁女士车祸路段的周边监控。发现车祸发生前大约一小时,雅宁女士的车曾在那条路上来回行驶了至少三次,车速时快时慢,不像正常行驶,反而……更像是在等人,或者是在观察什么。”
李哲感到一股寒意:“等人?等谁?难道……”
“而且,根据医院当时接入院登记的记录,雅宁女士入院时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她的手机不见了。现场勘查报告里也没有这部手机的记录。我们怀疑,手机可能在当时被人拿走了。”
与此同时,医院那边,负责雅宁病房的护士长也给李哲提供了一个被忽略的线索:雅宁刚入院抢救的那天晚上,ICU门口确实有一个女人长时间徘徊,说是家属,情绪看起来很激动,但当时情况混乱,医护人员忙着抢救,也没人多问,后来那女人也没再进过ICU探视。护士长回忆说,那个女人也是瘦高个,长发,感觉和雅宁有点像,但当时谁也没多想。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这个神秘出现的“林晓梅”。事件开始指向一个可怕的可能性:半个月前的那场车祸,或许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意外。
李哲翻出雅宁车祸时随身物品的袋子,里面只有钱包、口红等零星物品。他仔细检查雅宁的钱包,在夹层最里面,摸到了一张硬硬的小卡片。抽出来一看,是一张私人侦探社的名片,背面用钢笔手写了一行小字:“周四下午三点,老地方见。”
李哲的手开始颤抖,他立刻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
“请问是‘锐眼调查事务所’吗?我姓李,我想咨询一下,大概一个多月前,是否有一位叫张雅宁的女士委托过你们进行调查?”
电话那头的侦探显然有印象:“张雅宁女士?是的,她一个多月前确实委托我们调查一个叫林晓梅的女性的下落,说是她失散多年的妹妹。我们刚有一些初步线索,正准备约她详谈,她就……唉,出事了。请问您是?”
李哲挂了电话,浑身发冷。雅宁在出事前,竟然在偷偷寻找这个妹妹!而她寻找的人,很可能就是制造车祸、又冒用她身份的“林晓梅”!
小张随后调查的关于“遗产”的情况,更是让李哲如坠冰窟。原来,雅宁和这个林晓梅的外婆,在上个月中旬去世了,留下了一份遗嘱和一套位于市中心、价值近千万的房产。遗嘱经过公证,明确要求房产由“我的两个外孙女张雅宁、林晓梅共同继承”。
“根据《继承法》相关规定,如果张雅宁女士死亡,而林晓梅是唯一在世的继承人,那么她将有权继承全部遗产。”律师在电话里向小张证实了这一点。
一个为了独吞巨额遗产,不惜制造车祸谋杀孪生姐姐的可怕阴谋,似乎浮出了水面。
第四章:苏醒
在巨大的精神冲击和警方加紧调查的压力下,奇迹发生了。车祸后第十五天,凌晨时分,李哲趴在雅宁病床边迷迷糊糊睡着时,感觉到雅宁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他猛地惊醒,紧紧盯着雅宁的脸。她的眼皮微微颤动,长长的睫毛像蝴蝶翅膀一样抖了几下,竟然缓缓地、艰难地睁开了一条缝!
医生和护士很快赶来,经过紧急检查,确认雅宁确实恢复了部分意识,虽然极其虚弱,但已经脱离了植物人状态!这简直是医学上的奇迹!
苏醒后的雅宁非常虚弱,说话断断续续,声音像蚊子一样小。但她的思维似乎很清楚。当李哲哽咽着问她是否知道林晓梅,以及车祸当天发生了什么时,雅宁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
“晓梅……是我妹妹……双胞胎……”她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外婆……房子……她想要……独吞……”
在李哲和小张的鼓励下,雅宁用极其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讲述了令人心寒的真相:一个多月前,林晓梅突然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上她,声泪俱下地讲述姐妹失散的经历,并告知外婆去世留下巨额遗产需要两人共同办理手续。
车祸当天,是林晓梅主动约她在那段偏僻路段见面,说是有重要事情面谈。然而,当雅宁的车到达约定地点后,林晓梅驾驶的那辆大货车突然从侧面加速撞了上来!
“她……故意的……”雅宁闭上眼睛,泪水不断涌出,“她摇下车窗……对我笑……说……姐姐……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