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是阿尔卑斯山,那是翻过一座山还有另一座山,山山相连,坡坡相间。
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增,灭中山,并娄烦,拓地千里,在秦国北部拥有了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土地。
赵武灵王不愧为一代雄主,在赵国强大时就意识到了秦国的强悍和巨大的潜力,认为秦国是将来赵国最危险的敌国,想要在有生之年攻灭秦国。
![]()
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的,赵武灵王将王位提前传给儿子,自称主父,专心致志抓军事。
赵武灵王为了详细了解秦国情况,自己亲自做赵国使者前往秦国,一方面亲自观察秦昭襄王、宣太后和朝廷大臣,一方面勘探攻秦路线。
赵武灵王想要从新开拓的云中郡南下,凭借骑兵速度快的和路线隐蔽的优势,攻秦不备,直接一举攻占咸阳,实现一战灭秦的目的。
要想顺利实现这个方案,必须联合列国,其他诸侯国陈兵函谷关,吸引秦军主力和注意力,赵军骑兵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和实力上的碾压式优势,占领咸阳后,再从背后配合列国联军灭掉秦军主力。
![]()
可是这个大胆的方案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保密是关键性因素,各个诸侯国都做到保密并且协调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跋山涉水突入秦国腹地的赵军骑兵将会被以逸待劳的秦军严阵以待。
赵军精锐骑兵对上战斗力强悍的秦国军队,就算能胜,也是两败俱伤,起不到灭秦的目的,其他诸侯国反而坐收渔翁之利。
其次,从云中郡南下,一路上有很多沟沟壑壑的山岭,骑兵爬山并不容易,在没有准确地图的情况下,很难精准走出来。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将军队快速调到北部边疆对抗匈奴,专门修建了秦直道,就是因为在此之前,从咸阳通往北部云中郡地区的路途不好走。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不是突击军队,而是后勤粮草。
先不算从九原到咸阳的距离,光是从赵国运往九原的粮草,就是一个大工程。
沿途没有顺势的河流,很多山地阻隔,粮草运输比较困难。
从函谷关进攻就不同了,不管是从距离,还是从经济,都更加合适。
山东诸侯的军队到达函谷关外,大多数地方都是平原,方便大兵团行军作战,沿途都是山东六国的地盘,不会担心后路问题。
![]()
函谷关外就是黄河,粮草运输也可以直接走水运,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
只要诸侯国团结一致,凭借实力,直接打通函谷关,不仅进攻距离短,而且相对风险小。
多次合纵伐秦失败,并不是函谷关真的是铜墙铁壁,而是联军内部不团结,都想看着盟国出力,自己坐山观虎斗。
事实上,函谷关也并不是牢不可破。比如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联军在匡章率领下,经过三年苦战攻破函谷关。
秦国被迫归还此前占领的魏、韩两国土地,才换得联军撤军。
独出心裁从黄土高原奇袭秦国,的确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实际操作上实在是太难了,难到不如直接打通函谷关。
对此,大家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