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国敢于接受上党地区,主要是出于自身还是有一定的实力,而且从赵国的安全来说,也必须接受。
赵国在三家分晋时,分得的地盘并不小,地理位置更是比韩国、魏国都好。
![]()
但是战国初期,赵国的当家人之间经常内斗,并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使得赵国在战国初期一直不温不火。
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却在魏文侯率先变法下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有魏国这个霸主和之后霸主余韵的存在,赵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打压,对外发展不顺利,国土扩张连连碰壁。
直到赵武灵王赵雍继位后,赵国才迎来了迅速发展期。
赵武灵王发现中原诸侯竞争激烈,在东部很难取得重大成果,辛苦打下来的土地也可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鉴于此认识,赵武灵王转变了发展思路,将目光转向西北地区。在和游牧民族交战中,发现游牧民族的短衣和骑兵更有优势,于是采取了著名的改革“胡服骑射”,建立了一支骑兵部队。
胡服骑射后的赵军战斗力迅速上升,攻灭中山国,打通和巩固了晋阳和邯郸地区的联系地带。
![]()
向西、向北攻取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占有的大片土地,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赵长城以防范游牧民族侵扰。
此外,赵武灵王与韩国结成姻亲,又借燕国内乱之际迎燕公子职为燕王,使得燕国和赵国结成同盟;还迎秦公子稷为秦王,从而与秦国结为盟友。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迅速崛起,拓地千里,一跃成为战国中期强盛的军事强国。
赵武灵王攻取云中等地后,想要从西北向南奇袭秦国,为了专心军事,筹划灭秦,他把王位提前传给儿子,自称主父,主抓军事。
为了探听虚实,探查攻秦路线,赵武灵王扮演使者进入咸阳,亲自观察秦王、宣太后和朝臣状态。
可惜的是,他在王位继承上的不当安排,最终导致沙丘之变,赵武灵王中年而卒。
![]()
赵武灵王死后不久,秦国向赵国阏与之地发动进攻,结果被赵括的父亲赵奢一战击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廉颇也数次击败秦军。
秦国认识到赵武灵王虽然去世,可胡服骑射后赵军战斗力强悍,一时难以对付,从此不敢大举进攻赵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鲸吞蚕食魏国、韩国和楚国之上。
经过几十年发展,秦国实力更加强大,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严重削弱魏国和韩国,楚国也不再有实力在军事上单独和秦国对抗,诸侯国中,只剩下赵国敢在军事上单独和秦国抗衡。
出于之前赵军在秦赵之间的战争中不落下风,赵国有这个实力不怕得罪秦国去接受上党。
除此之外,上党离邯郸太近,如果坐视上党落入秦国之手,相当于秦军已经部署到了家门口,随时威胁邯郸。
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赵国应该接受上党,但错就错在对秦军实力和决心的估计不足。
赵国接受上党后,布防速度太慢,秦军迅速向上党地区发动攻击,上党守军根本就不是秦军对手,很快溃败。
廉颇见上党地区已经崩溃,只能在长平地区建立了三道防线,结果接触后赵军不利,丢失第一道防线,只能退守第二道防线,从此以后廉颇采取了坚守拼消耗策略。
秦军是拿赵军没办法,但赵国一开始就没有做好长期战争准备,在整体国力上并不占优势,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最终临阵换将,造成长平大败,元气大伤。
所以,上党不是敢不敢和应该不应该接手的问题,而是如何作战如何准备的问题。
对此,大家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