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兴区文化馆 2025 年度总分馆制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在区文化馆隆重举行。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曲剧团等相关领导、全区20个镇街分馆负责人、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文化志愿者代表等齐聚现场,通过成果总结、先进表彰、经验交流与文艺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回顾年度工作成效,凝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作为落实《“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 “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要求的关键实践,2025年大兴区文化馆以“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的“文化答卷”。数据显示,本年度总馆实现活动场所全年免费开放超4000小时,累计接待群众超10万人次,36支驻馆文艺团队、千余名文艺爱好者在此扎根创作;“兴艺全民美育”公益培训品牌实现“全民、全域、全时、全类”覆盖,上半年成人班开设吴氏太极拳、书法、摄影、舞蹈等12个门类课程,课时总量突破60小时,服务700余人次;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同步推进,设11个艺术门类、15项课程、26个班次,并向5个分馆配送超300 课时,吸引超1000名青少年参与。
在基层服务延伸方面,区文化馆专业干部深入镇街、中小学、区直机关单位开展长期公益培训,累计授课超5000课时,辐射群众万余人次;培训部年初通过对全区分馆的需求调研,精准配送合唱、戏曲、书画等门类公益培训1600课时,辐射万余人次,下半年更联动专家资源开展“文化大讲堂”,组织文化下乡、书画笔会、非遗体验等活动十余场。同时,馆校联动与馆院合作深度推进,“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开馆送福”志愿服务等项目在总馆及多所小学开展,与北京市曲剧团开启专业院团与基层文化机构合作新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专业活力。
![]()
大会表彰环节聚焦“实干者”与“奉献者”,现场颁发“先进工作者”与“优秀文化志愿者”两大奖项。其中,榆垡镇分馆曹月、西红门镇分馆邵玉等20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获“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深耕一线,组织文艺演出、公益活动、非遗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长子营镇分馆张瑜、清源街道分馆王宇翾等20名优秀文化志愿者以及悦舞轻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兴琳艺术团等6支团队的优秀志愿者,他们在活动保障、培训辅助、服务延伸的团队无私付出,为文化服务注入温暖动能。
![]()
表彰间隙,北京市曲剧团相关领导围绕“专业院团与基层文化服务融合”主题分享经验,解答“专业艺术如何下沉惠民”“合作标准如何平衡”等关键问题;亦庄镇文体中心主任付春玲作为总分馆制建设亲历者,从基层视角剖析资源分配、工作衔接的实践路径;基层舞蹈教师孙宇则结合教学经历,讲述总分馆制对群众美育工作的支撑作用。
文艺展演环节成为年度成果的生动缩影:青少年曲艺团带来相声《同仁堂》,展现传统艺术的青春表达;兴丰街道分馆舞蹈队演绎《雨巷佳人》,呈现群众舞蹈培训的扎实成效;安定镇分馆团队展示国家级非遗吴氏太极拳,彰显非遗传承的基层活力;北京曲剧团与天宫院街道分馆合作的歌舞《灯火里的中国》、清源街道分馆的蒙古舞《欢腾》、少儿艺术团的《节约最光彩》等节目,既体现总分馆服务的多元覆盖,更传递文化惠民的温度。
大兴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尹水表示,2026年将以“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总分馆制改革,聚焦数智化服务升级、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文化品牌创新培育三大方向,持续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文艺之光照亮更多角落,为大兴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