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愤怒,一文不值。
不是说他不该生气,而是当产品撑不起人设,再激烈的情绪也只剩表演。
曾经,雷军是“理工男偶像”,穿牛仔裤、戴黑框眼镜,一句“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俘获千万米粉。如今,他站在小米汽车的风口浪尖,连发微博喊冤:“我们一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可网友回敬的,却是满屏质疑:“车门打不开的时候,安全在哪?”
这不是黑公关的阴谋,这是信任崩塌的必然。
![]()
小米汽车的问题,从来不在“被黑”,而在兑现不足。SU7上市时,靠雷军IP和流量神话一夜爆红,订单破十万,门店排长队。
可当高速事故频发、碰撞后车门锁死、宣传配置与实车不符……用户才发现:原来“顶流”不等于“可靠”。
![]()
雷军反复强调:“好看是第一位的”那句话被断章取义。可公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车在关键时刻做了什么。
你说安全高于一切,但发布会大讲风阻系数、轮毂设计,安全参数却藏在角落;你晒2000MPa高强度钢,可用户看到的是起火后打不开的车门、半小时无人应答的SOS。行动比语言诚实,事故比PPT真实。
更致命的是,小米把手机时代的“听劝文化”照搬到汽车领域,结果水土不服。手机可以OTA升级、小毛病快速迭代,但汽车不行。一辆车要用十年,关乎一家人性命。用户要的不是“我们会改进”,而是“现在就安全”。
可小米给的,往往是态度,而非技术细节:“会优化车门解锁逻辑”,怎么优化?何时上线?“电池经过120项测试”,具体数据呢?第三方验证呢?
空有承诺,没有证据,信任自然流失。
而雷军亲自下场“舌战群儒”,看似重视舆情,实则暴露焦虑。过去,他是产品代言人;如今,却成了危机消防员。
一边在微博晒健身打卡、新电影定档,一边又为安全事故焦头烂额,这种割裂感,让用户觉得:你根本没把造车当生死大事。
![]()
反观传统车企,哪怕销量下滑,几十年积累的安全口碑仍是护城河。而小米作为跨界者,既无燃油车底蕴,也无新能源长期验证,全靠雷军个人信誉托底。可人设是玻璃做的,一摔就碎。当“网红CEO”遇上“重工业硬核”,光环瞬间黯淡。
更讽刺的是,小米自己也在助长信任危机。手机海报用小字免责,汽车宣传玩“风味碳纤维”,潜水表标40米防水却配非防水表带……一次次“大字吸睛、小字甩锅”,让用户学会怀疑:你说的每一句“安全第一”,是不是又一场营销话术?
如今,雷军呼吁“抵制黑公关”,可舆论风暴的源头,恰恰是产品与宣传的巨大落差。黑水军或许推波助澜,但若堤坝坚固,何惧风浪?真正让网友愤怒的,不是有人抹黑,而是我们信了你,你却让我们失望。
![]()
小米若想翻身,光靠雷军发微博不够,得做三件事:第一,停止用“语境辩护”回避事实问题;第二,公开安全测试原始数据,接受第三方监督;第三,建立透明召回与升级机制,让改进看得见、摸得着。
汽车行业不相信眼泪,只相信钢铁与代码的真实表现。雷军可以继续愤怒,但市场只认一个标准:你的车,敢不敢让我家人坐上去?
当流量退潮,神话褪色,唯有硬实力,才是最后的救生艇。否则,再多的“听劝”人设,也救不回一颗颗已经凉透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