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试点探索”到“全国样板”,从“有形覆盖”到“有效浸润”……放眼东胜,一场关乎思想引领、文化惠民、治理增效的文明实践,正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缘何东胜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近?

一张网覆盖
一颗心统筹
初冬晨曦,风裹挟着一丝寒意吹拂过暖城大地。手握材料的东胜市民王晨走进了市民中心办理手续。在办事窗口旁的大屏幕上,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宣传短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友爱互助、无私奉献、移风易俗……一条条趣味短片将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新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缓缓流进王晨的心。
“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的重点就在哪儿。”2018年,东胜区成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一年后,又跻身全国试点,东胜区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唯一国字号的“双试点”旗区。
![]()
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探索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服务总窗口的新路径?织就一张网、凝聚一颗心是东胜区的解题关键。
作为拥有58.6万常住人口、95%城市化率的核心城区,东胜区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民心工程”,统筹谋划、纵深推进,以区委书记作为中心主任高位推动工作,所、站层面坚持文明实践“一把手”抓,以一颗心凝聚全区力量,结合“流量思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于日均人流量5000人的市民中心,让文明实践“长”在群众身边。
![]()
目前,东胜全域已建成“中心-所-站-点”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从科创空间到老街小院,从非遗工坊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建设1个中心、15个所、108个站、140余个特色点,东胜区织就起“15分钟文明实践圈”,真正让群众实现步行一刻钟,就能走进“精神家园”。
![]()
![]()
![]()
![]()
四维集成
服务“精准滴灌”
阵地建起来,更要“活”起来。东胜区以“力量、资源、内容、平台”四维集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服务“精准滴灌”。
回首新年伊始,东胜区图书馆内热闹非凡。红红火火的对联和喜庆可爱的灯笼悬挂在空中,空气里弥漫着浓浓墨香和甜甜的爆米花味。
放眼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分布在不同的展台前,有的正聚精会神写着春联,有的正摩拳擦掌准备挑战科学小实验,有的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精美的花馍,有的正目不转睛地观看非遗传承人剪窗花……
![]()
![]()
这一场由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区文旅局、团区委、区图书馆、鄂尔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年味儿活动赢得一片叫好声。
在热闹的活动现场,身穿红马甲的文明实践志愿者穿梭来往,为活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我一大早就来了,和妹妹一起将棉花糖的机器检查好,按照事前安排,有序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提供帮助,虽然有点累,但是作为一名文明实践志愿者,能服务大家我觉得很开心。”在东胜区伊克昭中学就读的学生付珺豪笑着说。
这场活动,是东胜区文明实践多彩活动的典型缩影。东胜区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服务总窗口”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下沉优质宣传思想文化资源到基层,整合263个所站点优质实践力量,年均开展精准服务3000余次,活动5000+场次,覆盖收益群众20万+人次。通过“桑榆计划”“暖城东声·全民思政课”“伊萌陪你学”等特色品牌,满足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
![]()
![]()
![]()
这一抹亮眼的红色身影,是东胜区“力量集成”的一个剪影。全区整合263个所站、400余支志愿服务队、30余家公益组织,让“骨干力量”“末梢力量”“触角力量”拧成一股绳。
![]()
“过去社区搞活动,大多数都是辖区的老年人来参与,现在不一样了。”东胜区民族街道宣传委员吴智斌说,“我们有‘桑榆计划’关爱老人,有卡通人物‘伊萌’来吸引年轻人,形式更丰富了、覆盖人群更广了。”
![]()
![]()
“5+2”“四融合”
既铸魂也办事
文明实践,既要传播党的“好声音”,也得办妥群众的“暖心事”。东胜区聚焦“5+2”服务内容,推动“理论宣讲+政策宣传”“主流价值+移风易俗”“北疆文化+文化服务”等双向融合。
5月20日当天,东胜区市民中心一楼东厅化身幸福海洋。20对准新人代表在集体颁证仪式上许下庄重誓言,当他们现场从金婚夫妇手中拿到结婚证,接过了关于幸福的永恒承诺;当他们在“倡导文明婚俗”签名墙上共同写下名字,移风易俗的新风便从笔尖流出,如同一股清流,汇入新时代的婚俗风尚。
![]()
“强阵地、搞活动、传文化”,东胜区以“清明”“七夕”“520”等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市民中心、东胜月季文化公园等阵地为依托,年均开展活动70余场;创编移风易俗微短剧《婚俗变奏曲》、三句半《移风易俗就是好》《天价彩礼我不要》等精彩节目,累计巡演30余场;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移风易俗内容100余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让群众体验移风易俗“润物无声”式浸润,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
![]()
“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方志敏来到上海,那时的中国……”在建设街道新丰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思政课精彩“开讲”;在暖城书吧,市民张琳每次借书都“像在逛自家书房”,“以前买书贵,借书远,现在随时随地能读,还能‘点单’购书,太贴心了。”
![]()
![]()
东胜区的文明实践,不止于“文明”。它还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形成“智慧联动+服务闭环”的基层新生态。
![]()
![]()
![]()
从“探路者”成长为“领跑者”,从“双试点”跃升为“样板区”,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工作依靠的是机制创新的智慧,是资源整合的魄力,更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将中心打造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服务总窗口’为核心任务,以‘精细、精准、精进’为导向,以‘创新、创先、创优’为目标,深化“四中心”融合、做强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拓展北疆文化传播,让党的声音更响亮、群众生活更暖心、城市文明更深厚。”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刘佳佳说。
如今,漫步东胜,公园里不时传出百姓聆听宣讲的掌声,社区里文明实践志愿者无私奉献着,隔着屏幕触摸理论传播的热度。文明实践,正从“文件里”走向“生活里”,从“试点经验”变为“百姓日常”。
文明实践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续的春雨。东胜,正以文明之力,铸城市之魂,暖百姓之心。

(记者:刘越 通讯员:刘佳佳)
![]()
![]()
![]()
编辑:鲁敏 审核: 韩 改琴 朱少立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别忘了点赞+推荐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