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觉得心里憋着一股火?当年特斯拉差点就要进重症监护室,是我们敞开大门,用上海工厂把它硬生生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结果现在倒好,这才过了几年好日子,马斯克就要在美国工厂搞去中国化,还扬言两年内要把中国产零部件降到零。这不就是典型的吃饭砸锅、过河拆桥吗?
![]()
我们要冷静点,千万别被表面的愤怒冲昏了头脑。
这事儿表面看是特斯拉在搞切割,但如果你往深了挖,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让美国制造业极其尴尬、甚至有点绝望的真相。为了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我特意找了个在长三角跑了十几年汽车供应链的老法师聊了聊。这老哥冷笑一声,直接甩给我一个极其犀利的暴论:这哪里是特斯拉在甩开中国,这分明是马斯克在跪求中国供应链出海,去帮美国人填补他们那千疮百孔的工业空心化大坑。
怎么理解?美国人想搞制造业回流,想搞脱钩,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搞不定。
先看一组硬邦邦的数据,这最能说明问题。我查了一下乘联会和相关机构发布的近期年度数据,特斯拉在全球卖得风生水起,但你对比一下中美市场就很有意思了。去年特斯拉在中国卖了接近66万辆,而在它的大本营美国,销量只有62万辆出头。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不仅仅是它的生产基地,更是它最大的单一金主。
![]()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更讽刺的对比:上海工厂的毛利率和生产效率,那是吊打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的。说白了,马斯克比谁都清楚,离开中国供应链的降本增效能力,他的车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价格竞争力,只会被以后涌入的竞争对手活活卷死。
既然离不开,为什么还要喊着去中国化?这就到了必须深度拆解战略意图的时候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既要又要的渣男博弈,但也是中国制造被迫进化的一步险棋。大家仔细想想,马斯克这招看起来是在响应美国政府的号召,规避未来台海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但他实际的操作手法却极其诚实:他不是在找美国本土供应商替代中国,而是在逼着中国的拓普、旭升这些头部供应商去墨西哥建厂。
这就像当年的日本汽车为了躲避贸易战去美国建厂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这里面有个大家可能都没注意到的微增量细节,甚至连很多主流媒体都没写透:这些中国供应商去墨西哥建厂,带过去的可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把全套的中国产自动化设备、中国的管理软件、甚至把整条生产线的中国工程师都搬过去了。
![]()
你看懂了吗?这根本不是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克隆。美国人以为他们在搞物理隔离,实际上是让中国供应链这就好比特洛伊木马,把根须直接扎进了北美大陆的深处。如果未来真的发生极端情况,美国人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所谓的北美本土供应链,剥开外皮一看,骨子里流的全是中国的工业血液。这才是真正的阳谋。
按照这个趋势推演下去,未来的局面很可能是:美国只保留了一个特斯拉的牌子和组装车间,而支撑这个牌子运作的底层逻辑和工业生态,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
这可不是我瞎猜,资本市场的动作是最诚实的。
我又去翻了翻几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和行业研报,像拓普集团、银轮股份这些特斯拉的核心朋友圈成员,最近两年在墨西哥的投资力度大得惊人,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砸。而且你看他们的财报对比,国内业务虽然稳,但海外业务的增速明显开始抬头。这说明什么?说白了,就是这些中国老板们心里也门儿清:既然你要搞贸易壁垒,那我就翻进你的院墙,在你家里种我的庄稼。
这不仅是规避关税,更是直接骑脸输出。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时代的逻辑变了。以前我们是靠出口产品换外汇,那叫赚辛苦钱;现在我们是被迫开始出口工业能力和供应链体系,这叫赚技术溢价。特斯拉这一闹,反而成了中国汽车供应链全球大航海时代的催化剂。
![]()
最后,总结一下:特斯拉所谓的去中国化,不过是一场掩耳盗铃的政治表演,它非但没有切断联系,反而加速了中国供应链的全球渗透。
但这事儿也别高兴得太早,这就留给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战略两难:
我们这么大规模地去墨西哥建厂,虽然保住了市场份额,但这会不会是在变相帮助美国完善他们荒废已久的工业基础设施?我们到底是在输出影响力,还是在资敌?
#特斯拉 #中国供应链 #大国博弈 #汽车产业 #墨西哥建厂
参考信源:
—中国汽车产业链加速“出海” 墨西哥成热门目的地
—特斯拉产业链公司赴墨建厂热潮背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参考销量数据部分)
—供应链大迁徙:中国企业如何布局北美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