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1月15日,特斯拉向美国工厂供应商下达指令,要求两年内将所有中国零部件替换。
通用汽车也跟着凑热闹,宣称将于2027年全面清除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关键零部件。
曾几何时,特斯拉视上海超级工厂为扭转困局的救命稻草,如今怎么突然就要一刀两断?马斯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要说特斯拉这次的动作,得先看看特斯拉眼下的处境,简直是被架在火上烤。
最直接的压力,全来自美国本土的政策。
自2024年5月份以来,美国开始不断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加税,由于特斯拉生产过程中用了不少中国零部件,所以这些车的综合成本一下就飙升了12%-15%。
![]()
就说卖得最火的Model Y,美国市场起售价才5.399万美元,可光因为用了中国零部件多缴的关税,就让每辆车的成本硬生生增加了8000到12000美元,这几乎吞掉了近两成的利润。
这钱谁扛得住啊?马斯克虽然有钱,但商人逐利是本性,肯定不想白白多花这笔冤枉钱。
![]()
尤其是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之后,法案规定:要想拿7500美元(约合5.4万人民币)的电动车补贴,电池必须用北美造的,连原材料都不能和中国沾边。
去年特斯拉在美国卖了超过46万辆车,要是每台车都拿不到这笔补贴,算下来就是34.5亿美元的纯利润蒸发,这还没算上失去价格优势后,市场份额被竞品抢走的连锁反应。
马斯克再厉害,也不敢和钱过不去啊!所以中国的零件自然就被抛弃了。
![]()
除了市场的压力,还有政治上的压力。
马斯克旗下的企业不光造汽车,他的SpaceX拿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几十亿美元的载人航天合同,星链系统还在给美军提供战场通信支持,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生意”。
![]()
要是在供应链“去中化”这件事上跟美国政府唱反调,特斯拉很可能面临政府订单被砍、FSD自动驾驶功能没法在美国上线的麻烦。
说白了,这次供应链调整就是马斯克递的“投名状”,用中国供应商的利益换特斯拉在美国的生存空间。
![]()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骂马斯克“忘恩负义”了。为啥?
因为2018年的特斯拉,可是差点就没了!
当时Model 3产能卡在“地狱模式”,自动化设备频频罢工,最惨的时候一周只造出1000多台车,公司账上的现金只够撑4个月,华尔街的分析师都在喊“特斯拉要破产”。
![]()
就是这个生死关头,上海政府伸来了援手。
不仅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给了特斯拉一块1200亩的土地,还牵头多家银行给出了185亿元的低息贷款,年利率比当时的市场水平低了近两个百分点。
更打破惯例允许特斯拉独资建厂。
![]()
当时双方签的对赌协议里,特斯拉承诺每年交税22亿元,结果上海工厂的爆发力远超预期。
2023年一年就造了75万辆车,占特斯拉全球总产能的52%,相当于每两辆特斯拉里就有一辆是“上海造”。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支持,现在的特斯拉可能早就成了历史名词,马斯克的航天梦、火星梦估计也得跟着泡汤。
![]()
可马斯克大概忘了,中国供应链这棵树,早就不是他当年能随便摇的小树苗了。
他想一刀两断,哪有那么容易?
中国零部件的性价比是全球独一份的。举个例子,同样的汽车中控屏,中国工厂卖100美元,美国本土造要200美元。
![]()
还有特斯拉想要用三星,LG来代替宁德时代,可是磷酸铁锂电池咱中国占了全球94%的产能,美国本土压根就没有能大批量生产的工厂。
况且三星和松下的电池,能量密度比宁德时代的低了一截,光是适配测试就得耗上几个月,期间还得不停调整参数。
如果真换了,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就得暴涨42%以上。
![]()
这些年跟着特斯拉成长,中国供应商早就不是只会做低端零件的角色了。
所以特斯拉玩了个“曲线救国”:让中国供应商去墨西哥建厂,零件在墨西哥组装完,贴个“墨西哥制造”的标签再卖到美国。
但这么一来,物流成本又涨20%,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
咱中国供应商也不是坐以待毙的软柿子,早就看出了国际贸易的风险,提前就开始布局了。
原来主要给特斯拉提供铝件业务的旭升集团,已经早早开始转向给欧洲车企供货。
![]()
拓普集团这样的公司,一边给特斯拉造底盘,一边还给马斯克的“擎天柱”机器人供零件,一个机械臂就能卖5000块,根本不愁订单。
![]()
至于宁德时代这种行业巨头,就更不愁了。
特斯拉美国订单只占宁德时代总营收的5%-10%,就算丢了也没啥大影响。
人家早就把目光放到了全球,在德国有工厂,在匈牙利建了100GWh产能的超级工厂,最近又跟Stellantis集团合作,砸了40多亿欧元在西班牙建合资工厂。
现在宁德时代的海外工厂都快连成网了,就算特斯拉不用它的电池,还有理想、蔚来、大众这些一大堆客户等着呢,根本不愁订单。
![]()
说来说去,特斯拉这次搞“去中国化”,表面上是对着中国供应商来的,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成本优势没了,美国产的特斯拉竞争力肯定会下滑。
通用汽车就是前车之鉴,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暴跌了36%,现在又跟着凑“去中国化”的热闹,北美车型的成本已经比同级别的比亚迪高了12%。
特斯拉要是真这么一条道走到黑,全球市场份额恐怕要跟着缩水。
![]()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一家独大的时代了。消费者买电动车,看的是性价比、可靠性,不是看你供应链“纯不纯”。
美国加征关税、搞供应链壁垒,最后买单的还是车企和消费者。
保护主义从来都是双刃剑,马斯克以为砍向的是中国供应链,其实最后很可能伤到自己的根基。
马斯克这把火,最后会不会烧到自己身上?咱们不妨走着瞧。
![]()
信息来源:
华尔街日报《Tesla Tells Suppliers to Avoid China-Made Parts for US Production》
观察者网《与三星洽谈,特斯拉打算供应链“去中国化”》
经济观察报《特斯拉 “去中国化” 战略背后的双重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