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大概没想到,自己9月底那个“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的决定,会把欧洲汽车产业逼到墙角。
更没想到的是,那些平日里对他言听计从的欧洲车企,如今正在悄悄商量一件事——绕开荷兰政府的管控,自己掏钱从安世欧洲工厂买晶圆,然后直接运到中国封装
这招够狠。
![]()
说白了,就是把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当成两家毫不相干的公司,各付各的钱,各干各的活。
路透社11月13日披露的这个“临时补丁”方案,听起来像是无奈之举,实则是欧洲汽车行业对荷兰政府投出的不信任票。
1.一颗芯片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地震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单价不高,利润微薄,却是汽车电子系统的“神经末梢”——从安全气囊到车窗升降,从车灯控制到车门锁,哪样都离不开它。
这种基础芯片的断供,比高端芯片短缺更致命,因为你找不到替代品的时候,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
荷兰政府10月26日一声令下,安世(荷兰)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结果呢?大众、博世、大陆集团、本田……这些全球汽车产业链上的巨头,全都慌了。
中国商务部11月4日的表态一针见血: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卡雷曼斯13日还在那儿嘴硬,说什么“让全球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对华依赖程度”。醒是醒了,但得出的结论出乎意料:供应链的不可靠性主要不在于中国工厂,而在于荷兰政府政策的反复无常。
![]()
2.欧洲车企的算盘:与其等你松口,不如自己动手
据安世产品分销商人士透露,为应对产能紧张,多家客户公司正通过安世(欧洲)采购晶圆,再交由安世(中国)进行专属生产,部分谈判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等你荷兰政府点头了,自己掏钱买晶圆,自己运到中国,自己跟中国工厂签合同
这招妙在哪儿?绕开了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内部供应链的管控,把原本一家公司的内部流程,拆成了两个独立的商业合同。
安世(荷兰)卖晶圆给客户,客户再把晶圆交给安世(中国)封装,各付各的钱,谁也管不着。
当然,这只是“临时补丁”,不是长久之计。但它释放的信号足够清晰:欧洲汽车行业已经不相信荷兰政府能解决问题了。与其坐等外交谈判出结果,不如自己想办法保住生产线。
3.中国工厂的B计划:国产晶圆顶上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中国)也没闲着。
《金融时报》12日报道称,中国工厂的供应预计能撑到12月初,但他们已经在找替代方案——用中国制造的晶圆替换欧洲晶圆
《南华早报》月初披露,无锡新洁能、杭州士兰微、扬州扬杰等多家中国晶圆厂,都有能力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荷兰政府那张“冻结资产”的牌,打出去的时候看着威风,落地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张废纸。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远比荷兰政客想象的要强。安世(中国)一旦完成国产晶圆的替代,荷兰政府手里那点筹码,连谈判桌都上不了。
![]()
4.荷兰的尴尬:美国按下暂停键,自己骑虎难下
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美方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暂停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一年。
美国这个始作俑者都踩刹车了,荷兰政府却还在那儿硬撑。
卡雷曼斯13日说,荷兰经济事务部高级别官员代表团下周初将前往北京,“继续寻求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的回应很直接:希望荷方展现真诚合作的意愿,尽快提出实质性、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
翻译一下就是:别光说不练,拿出点诚意来。
荷兰政府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把自己锁在门外的人,钥匙在屋里,门又是自己反锁的,只能站在门口吹冷风。
欧洲车企已经开始自救,中国工厂也在找替代方案,荷兰政府手里那点筹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
![]()
5.这场闹剧的真正输家
安世半导体事件,表面上是中荷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一次压力测试。
荷兰政府以为自己掌握了关键节点,可以用“冻结资产”来要挟中国,结果发现:真正被要挟的,是那些依赖安世芯片的欧洲车企
欧洲汽车行业的“临时补丁”方案,本质上是对荷兰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中国工厂的国产晶圆替代计划,则是对荷兰政府筹码的釜底抽薪。
这场闹剧的真正输家,不是中国,不是欧洲车企,而是那个自以为聪明、实则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荷兰政府。
真正的供应链安全,不是靠政治手段强行切断,而是靠市场规律和产业协作自然形成
荷兰政府这一课,学费交得够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