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意见》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举措,对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部署。
针对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的时长不够、质量不高、师资不强、场地不足、评价不尽科学等难点和重点问题,此次《意见》提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 一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高等教育阶段要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最低学时要求(本科144学时、高职108学时),推动高校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有强度的课外体育锻炼。一体化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构建学段衔接、目标一致、支撑有力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机制,让学生立足学校即可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 二是健全训练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样态,构建定位清晰、层级分明、衔接有序、优质高效的竞赛体系,探索纵向畅通、横向融通、能出能进、转换便捷、规范有序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 三是壮大体育骨干力量,建设国家级示范性学校(体育健康类),加强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建设和管理,建设新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 四是改进体育监测评价,以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升体质健康为目标,深化体育评价改革,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学生体质精准干预,实施大学生体质提升专项行动。
-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构建以专职体育教师为主体、体育教练员为辅助、兼职体育教师(教练员)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体育师资队伍,加强培养培训,完善激励机制。
- 六是强化条件保障,推动体育场地设施拓展升级,加强社会资源共用共享,将学生作为体育公共资源统筹保障重点人群,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学校和学生公益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课后、周末和寒暑假期向学生免费开放。探索实施数字赋能学校体育,强化体育活动安全保障。
- 七是培育体育文化,树牢健康第一理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体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
- 八是推进社会协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鼓励各地加强公共资源统筹,共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吴汶倩)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