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第二袁隆平,重庆农民7年育出首棵再生稻,不惜一度欠债20万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河中,杂交水稻的诞生让亿万人民摆脱了饥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这些成就的背后,既有科研团队的潜心钻研,也有扎根土地的普通人的默默坚守。

重庆忠县一位农民,既没有专业的科研背景,也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

仅凭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和一颗执着的心,就培育出了栽种一次可多年收割的再生稻。

一个普通农民为何会萌生培育新型水稻的想法,他的成长经历中藏着怎样的初心?



乡土滋养的初心

胡代书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重庆忠县马灌镇大凡村,这里群山环绕,稻田遍布。

他从小跟着父母在田里劳作的他,早早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

春种秋收,日复一日的犁地、育秧、插秧、收割,不仅耗费体力,更需要常年重复劳作。

年轻时的胡代书曾当过木匠,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比普通农民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



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正在普查野生稻,他偶然听说野生稻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耐旱耐冷还抗病,这让他对田间那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多了几分关注。

1979年土地承包到户后,胡代书和妻子分到了三四亩水田,重新回到田间的他,每天都在重复着繁重的农活。

他看着身边的乡亲们同样被插秧的辛劳困扰,心里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让水稻种植变得轻松一些?



1982年春天,这个念头因为儿子的一句话变得更加清晰。

当时12岁的儿子放学后到田里帮忙插秧,干了没多久就嘟囔着,“年年都得插秧,要是只种一次能一直收就好了。”

妻子笑着说儿子“懒”,但这句话却像一颗种子,在胡代书心里扎了根,他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野生稻,希望能找到带有再生属性的品种。



同年春天,胡代书去梁平县走亲戚,在精华山的山坡上,他发现了一片颜色墨绿、茎秆粗壮的植物,外形酷似水稻。

凭着之前对野生稻的了解,他猜测这可能就是稀缺的野生稻,当即挖了4株带回家里,栽种在房前的田头。

几天后,4株植物中只有2株存活下来,但它们长势茁壮,两个月后就长出了稻节,三个月后结出了带芒刺的谷穗,证实了胡代书的猜测。



更让他惊喜的是,收获后谷粒自然脱落,枯萎的稻茎却依然挺立,第二年春天,不仅脱落的谷粒发了芽,老稻茎也泛出新绿,开始了新的生长。

这种无需重新栽种就能自然再生的特性,让胡代书看到了希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懒人稻”。

一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埋下,但要让野生稻变成符合农民需求的再生稻,需要的不仅是想法,更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不计代价的付出。



野生稻变身“金稻种”

胡代书清楚,野生稻虽然能再生,但颗粒小、产量低,要想推广开来,必须让它兼具高产、优质的特性。

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把屋边的三分水田留作试验田,专门用来培育再生稻,其余田地则正常耕种,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

为了丰富稻种资源,胡代书踏上了寻找稻种的路途。

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遍了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的农业站和田间地头,历时两个多月,收集到了100多个不同品种的稻种。



培育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没有专业的实验设备,胡代书就靠一支笔、一个本子,每天观察记录稻株的生长情况。

没有系统的育种知识,他就凭着摸索和请教,尝试不同的杂交组合。

从1982年到1985年,连续三年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培育出的稻种要么失去了再生能力,要么产量依然很低。



身边的质疑声渐渐多了起来,邻里嘲笑他“不务正业”,家人也开始怀疑他的坚持,连孩子都觉得父亲“迷失了方向”。

但胡代书没有放弃,他心里始终想着,只要能成功一次,就能让无数农民摆脱插秧的辛劳。

1986年夏天,胡代书尝试用野生稻的花粉与高产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他用小刷子小心翼翼地采集花粉,再逐一涂抹到不同稻株的花蕊上,每一个步骤都格外认真。

这次尝试有了新的突破,他发现两种不同稻花的花粉能够成功融合,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把这些杂交成功的种子小心收藏起来,等待合适的播种时机。

1988年初春,胡代书将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精心照料下,稻株长势良好,结出的稻粒比野生稻多了不少。



1989年春天,真正的奇迹发生了,前一年收割后留下的稻桩,竟然重新泛出嫩绿,抽出了新芽。

这意味着胡代书成功培育出了兼具再生能力和高产特性的水稻品种,他给这种稻子取名为“89-1号越年再生糯稻”,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株人工培育成功的再生稻。

经检测,这种再生稻蛋白质含量高达8.7%,远超普通大米不到8%的含量。

出米率达到72%,也超过了普通稻谷67%的平均水平,而且抗倒伏、耐旱耐冷的特性十分突出。



再生稻遍地开花

培育成功只是第一步,胡代书深知,只有让更多农民用上这种稻种,才能真正实现减轻劳作负担的初心。

但这条推广之路,远比培育过程更加坎坷。

1993年4月,他为再生稻申请了发明专利,2000年1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他“越年再生糯稻”发明专利权,权限20年。

1995年,再生稻荣获国家“火炬杯”新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1999年又拿下首届世界农业成果博览会金奖。



荣誉加身,胡代书本以为推广会顺理成章,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由于没有学历、没有职称,也没有学术背景,胡代书的科研成果始终难以得到官方推广系统的认可。

最初几年,再生稻的种植范围只局限在他家和周边几个村庄,即便他把收获的稻种免费赠给乡邻,也很难扩大种植规模。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再生稻的优势,胡代书决定亲自跑遍全国推广。

没有资金,他就向亲戚朋友四处筹借,瞒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奔波之路。

那些年里,胡代书背着装满稻种的麻袋,乘坐绿皮火车走遍了海南、山西、广东、湖南等多个省份。

他去农业大学、去地方农科站、去乡村田间,一遍遍讲解再生稻的特性和种植方法。



可大多数时候都遭到拒绝,有人把他当成骗子,有人直接赶他出门,还有人直言“你是农民,不是科学家,何必自讨苦吃”。

最艰难的时候,他曾在一个村庄的农科站门口守候两天两夜,只为能见到站长,争取一次试种的机会。

常年的奔波不仅耗费了大量精力,还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最多时欠款高达20万元。



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妻子也对他的坚持产生了埋怨,胡代书甚至曾想过出售自己获得的纯金奖牌,来补偿家人。

但每当想到再生稻能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他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0年9月1日,《重庆晚报》对胡代书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迅速引发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



日本《朝日新闻》评价他“将改写水稻历史,使全世界受益”,网友们则称他为“中国第二个袁隆平”。

媒体的关注终于让再生稻获得了广泛认可,农业部门也开始重视这项成果。

全国11个省市的1000多个县陆续开始试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



结语

胡代书的伟大,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荣誉,而在于他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始终扎根土地、心系乡亲。

科学不仅属于实验室,更属于热爱土地、勇于探索的劳动者,平凡人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

当我们端起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时,不该忘记袁隆平院士的奉献,也该记得胡代书这位“农民科学家”的坚守。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iPhoneAir设计师已从苹果离职!

iPhoneAir设计师已从苹果离职!

果粉之家
2025-11-18 12:35:16
雷军真的急了,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大家看

雷军真的急了,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大家看

科技头版Pro
2025-11-18 15:04:34
短短5年,罗志祥面相都变了,患微笑忧郁症,曾经帅脸如今僵又肿

短短5年,罗志祥面相都变了,患微笑忧郁症,曾经帅脸如今僵又肿

素衣读史
2025-11-19 16:03:43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麦大人
2025-11-06 08:32:30
一语成谶,49岁网红崂山遇难,两天前还嘲讽粉丝年纪轻轻不敢挑战

一语成谶,49岁网红崂山遇难,两天前还嘲讽粉丝年纪轻轻不敢挑战

法老不说教
2025-11-19 19:20:41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美食店主
2025-11-18 00:31:56
1971年陈洁如病逝,临终前留下遗书给蒋介石:30年所受委屈唯君知

1971年陈洁如病逝,临终前留下遗书给蒋介石:30年所受委屈唯君知

元哥说历史
2025-11-19 19:25:03
马刺轰11-0制胜终结主场对灰熊11连败 福克斯26分巴恩斯23+5

马刺轰11-0制胜终结主场对灰熊11连败 福克斯26分巴恩斯23+5

醉卧浮生
2025-11-19 11:25:59
在爱泼斯坦案件中躺枪的金刻羽,学术水平到底如何?

在爱泼斯坦案件中躺枪的金刻羽,学术水平到底如何?

爆角追踪
2025-11-19 14:35:56
明日寒衣节,牢记:1要洗,2不晒,3不回,4要吃,传统习俗要重视

明日寒衣节,牢记:1要洗,2不晒,3不回,4要吃,传统习俗要重视

小茉莉美食记
2025-11-19 01:35:03
接档《四喜》!陈晓 朱亚文新剧惊艳,但无奈3个“戏混子”太出戏

接档《四喜》!陈晓 朱亚文新剧惊艳,但无奈3个“戏混子”太出戏

银河史记
2025-11-19 18:55:02
NCAA历史首次!中国两将同时登场:王俊杰4+3+4+2 赵维伦5+4

NCAA历史首次!中国两将同时登场:王俊杰4+3+4+2 赵维伦5+4

醉卧浮生
2025-11-19 13:04:53
官方:阿森纳将于明年结束与卢旺达旅游局长达八个赛季的合作

官方:阿森纳将于明年结束与卢旺达旅游局长达八个赛季的合作

懂球帝
2025-11-19 18:25:16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请做好充分准备,世界即将变天!

请做好充分准备,世界即将变天!

水木然
2025-11-17 23:56:09
分析频道称乌军向俄本土发射ATACMS导弹击中目标,暗指俄报道造假

分析频道称乌军向俄本土发射ATACMS导弹击中目标,暗指俄报道造假

山河路口
2025-11-19 18:28:58
去日本旅游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我出事了,国家要派战狼来救我

去日本旅游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我出事了,国家要派战狼来救我

阿纂看事
2025-11-19 09:05:52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5-12 08:01:12
落袋为安!90岁老人套现10个亿跑了,能卖的全卖,不能卖的全质押

落袋为安!90岁老人套现10个亿跑了,能卖的全卖,不能卖的全质押

来科点谱
2025-11-17 09:05:36
在养老院,我发现最受欺负的,不是没钱没势的老人,而是另外3种

在养老院,我发现最受欺负的,不是没钱没势的老人,而是另外3种

诗意世界
2025-11-15 21:41:58
2025-11-19 20:11:00
寒士之言本尊 incentive-icons
寒士之言本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373文章数 7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台旅行团在意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嘲讽 当地华人反击

头条要闻

台旅行团在意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嘲讽 当地华人反击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游戏
房产
家居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灵隐寺免门票,打开文旅新姿势 | 新京报专栏

《永恒之塔2》公测首日初期体验:一场令人又爱又恨的韩式MMO盛宴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