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沈阳被解放军攻克,至此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在此之前的10月30日,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司令卫立煌已经乘坐飞机抵达北平。
![]()
对于东北丢失之事,蒋介石十分恼火,认为卫立煌多次违背自己的命令,又消极避战,加之此前他一直与中共关系很好,便打算将东北丢失的责任推给他。
11月11日,蒋介石以“迟疑不决,坐失军机,致失重镇”的罪名,将卫立煌撤职查办。
卫立煌也预感到蒋介石要拿自己当替罪羊,便打算乘飞机去香港,结果在转道广州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他及家人随即被逮捕,被押送到南京家中软禁。
以蒋介石的脾气,卫立煌这一次即便不死,也要被判刑好多年,卫立煌为此感到十分惆怅。
然而,就在卫立煌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他被解放军列入战犯名单了,而且排名比较靠前,是第13位。
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会感到惶恐不安,但卫立煌却大喜过望,他知道自己逃脱的机会来了。
将卫立煌列入战犯名单这件事,其实是毛主席的手笔,这一招可以说十分高明,最终成功解救了卫立煌。
01
我们都知道,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他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在北伐时期是蒋介石第一军的团长,后来五人逐步晋升到上将,步子都差不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故而被称为“五虎上将”。
![]()
笔者认为,“五虎上将”中军事才能最突出的一个人是卫立煌,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打仗勇猛而有谋略,颇受孙中山赏识,后来跟随蒋介石参与北伐、军阀混战及围剿“红军”作战,战绩也十分显赫。
卫立煌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十分亮眼,忻口战役使他成为抗日名将,而缅北滇西战役则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展露无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卫立煌与蒋介石的私人关系曾经十分亲密,但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蒋介石差别很大,导致他长期遭受蒋介石打压。
蒋介石与卫立煌的亲密关系,是从1927年开始的。
在此之前,卫立煌不过是蒋介石手下一个师长,并不那么被信任,龙潭战役后,蒋介石将刘峙和顾祝同提拔为军长,唯独他受到冷遇,没有得到晋升,他一气之下跑到上海休假。
在上海闲居期间,卫立煌结识了朱韵珩,朱韵珩是大家闺秀,思想先进,曾留学美国,不但精通英文,而且对西方文化十分感兴趣。
1927年圣诞节这天,卫立煌与朱韵珩举行婚礼,巧合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世纪婚礼”,也是在这一天。
![]()
因为这一缘故,朱韵珩认识了宋美龄,两人家庭背景相似,都是基督教徒,也都留学美国,有很多共同语言,可谓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好友。
宋美龄敏锐地觉察到,卫立煌才能出众,未来肯定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应该加以拉拢,便积极与朱韵珩搞好关系。
据卫立煌与卫道然的儿子卫道然回忆:
母亲每次去见宋美龄,可以不必通报就直接登堂入室,她们之间书信来往常用英文,见面对话也常讲英语。
其实,朱韵珩与宋美龄走得这么近,也是为了帮卫立煌接近蒋介石,只不过宋美龄抢先抛出橄榄枝而已,她则趁机接住。
1929年底,蒋介石与石友三的战事吃紧,在他的默许下,宋美龄给朱韵珩写了一封信,以此试探卫立煌的态度,朱韵珩积极回应,不久卫立煌便被任命为第三纵队指挥官,率部参加了中原大战。
这件事之后,卫立煌与蒋介石的关系越来越好,逐步得到升迁,最终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但是,这样的亲密关系并未持续到最后。
![]()
抗战爆发后,卫立煌与蒋介石在抗日主张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再加上1939年朱韵珩因病去世,他自此失去了与上层联络的通道,与蒋介石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02
卫立煌与蒋介石关系的破裂,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共产党的态度。
那时候,国共虽然达成了第二次合作,但蒋介石一直提防着我党,处处对八路军、新四军掣肘,甚至数次发起“反共高潮”。
卫立煌则认为,想要打败日本,就必须与共产党联手,这与蒋介石的想法背道而驰。
而在卫立煌的抗战生涯中,曾与我党进行过多次友好合作,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与我党关系最好的一个人。
1937年,卫立煌奔赴山西抗日,担任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他见八路军军纪良好、作战英勇,便十分钦佩,多次与八路军展开军事合作,他甚至在1938年4月亲自去八路军总部及延安,与毛主席、朱德等人进行友好交谈。
后来,卫立煌进一步对我党产生了好感,配发给八路军的物资从不拖延,还严格限制部下与八路军发生摩擦,并支持八路军开辟敌后根据地、扩大游击区。
![]()
卫立煌曾说,“二战区的军队,凡是打日本的,都应当一视同仁”,为了解决八路军武器弹药缺乏等问题,他曾一次派发给八路军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解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山西抗日期间,卫立煌经常与朱德一起讨论抗战前途和国际形势,他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战术尤其感兴趣,甚至请朱德给自己的部队当教官。
更绝的是,卫立煌还主动在身边安排中共党员任职,包括他的贴身秘书赵荣生在内,他曾迫切地问赵荣生,“我参加共产党好吗?怎么参加呢?”
赵荣生不知如何回答,卫立煌便让他去延安找朱德,他却说应该找直接上司林伯渠,结果林伯渠考虑到政治影响,婉拒了卫立煌的要求。
尽管如此,卫立煌对中共的好感并未减弱,而是继续维护我党的利益。
1939年之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发起反攻高潮,卫立煌不以为然,还提出反对意见。
不仅如此,部下之中谁要是袭击了八路军或者新四军,卫立煌马上就将其撤职查办,他还违背蒋介石命令,继续按时按量给八路军发放军饷,并与朱德商定了活动区域。
因为太过偏袒八路军,卫立煌最终招致蒋介石的不满,被剥夺职务,削去兵权,调到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当主任,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干些收发文件的杂事,如此蒋介石还不放心,派了很多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
后来,周恩来得知卫立煌的遭遇,便愧疚地对他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他听了深感安慰,却没有后悔。
1942年,蒋介石在物色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人选时,卫立煌原本是首选,但蒋介石却认为他太过“亲共”,结果让罗卓英取而代之。
一直到远征军第一次入缅遭遇失利,蒋介石迫于压力,这才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最终卫立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主张用政治方式解决国共问题,蒋介石却悍然发动内战,他感到很不满,便态度消极,深居简出,结果被蒋介石要求出国考察,他便携夫人韩权华游历欧洲各国,待了近一年才回国。
03
1948年1月,坐了几年冷板凳的卫立煌,最终被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司令。
当时,东北形势岌岌可危,国民党军被解放军围困在沈阳、长春和锦州等几个城市,蒋介石将卫立煌调到东北,一是为了让亲信部下陈诚脱困而出,二是幻想着卫立煌能够扭转乾坤。
卫立煌其实不愿意去东北,他很清楚东北大势已定,国民党军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他去了也无济于事,但蒋介石下了严令,他也只得遵命。
![]()
来到东北后,卫立煌觉得局势十分严峻,便主张据城固守,将主要精力放在整训部队和修筑工事上,避免与解放军进行野战。
但是,蒋介石却主张出城与解放军决战,卫立煌几次违抗命令,两人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有人认为,卫立煌在东北的表现,其实是在促使蒋介石失败,这个说法显然不对,林彪等人就曾说他十分高明,看出了解放军“围城打援”的战略意图,他在东北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避免国民党军战败,或者说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战局变化。
不过,卫立煌的意图最终没有实现,锦州战役后他被架空,直接导致了国民党的全盘失败。
蒋介石直到战后也没看懂卫立煌在东北的表现,还以为卫立煌是故意让国民党军战败的,便将卫立煌革职查办。
卫立煌心里苦闷,自己不计前嫌,为蒋介石挽救东北危局,差点连命都搭上了,蒋介石不领情也就算了,还过河拆桥,把自己当替罪羊,实在是太过分了!
直到这个时候,卫立煌才幡然醒悟:自己错跟了蒋介石二十多年,便下决心与蒋介石一刀两断。
卫立煌在北平期间,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了一番思考,认为留在国民党已经没有前途,便打算带着家人去香港定居,以观时局变化。
![]()
1948年12月中旬,卫立煌包了一架美国飞机,转道广州时被特务发现,随即被逮捕,押送到南京家中软禁。
当时,蒋介石想让卫立煌承担丢失东北的责任,从而缓解自身压力,给美国人一个交代,卫立煌深知蒋介石的心思,认为这一次在劫难逃,便感到十分沮丧。
卫立煌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和朱德已经知道了他的处境,还紧急商议了救援措施,最终想到了一个绝妙办法,可以打消蒋介石对卫立煌的顾虑,从而保护卫立煌及其家人。
12月15日,毛主席授意将卫立煌列入到第一批国民党战犯名单,并要求新华社尽快公布,这份名单一共有43人,蒋介石居首,“五虎上将”除了退出军界的蒋鼎文之外全部在列,卫立煌则排在比较靠前的第13位。
这份战犯名单很有迷惑性,它不是为卫立煌一个人准备的,而是将国民党军政界主要人物都列上去了,谁看了也挑不出毛病。
虽然蒋介石对这份名单感到很不满,但看到卫立煌的名字时,警惕心还是放松了不少,至少可以证明卫立煌并不是共产党的“卧底”。
而卫立煌看到战犯名单时,虽然不知道这是毛主席和朱德故而为之的,但他很清楚自己“通共”的罪名算是摆脱了,蒋介石想他处置他,缺少了一项关键罪名。
04
在将卫立煌列入战犯名单并广而告之的同时,我党也在通过其他办法对他进行救助。
![]()
战犯名单公布后,国民党对卫立煌的看守出现了一些松动,有一天特务接到一封信,是从扬州高旻寺寄来的,信上别的没说,只说让卫立煌到高旻寺出家当和尚。
特务们看了信都觉得好笑,便大声嚷嚷说,“有人请卫总司令去当和尚呢!”然后将信通过女仆交给卫立煌。
别人看不懂,卫立煌却很清楚,这是他在江北的“朋友”,以叫他去当和尚为名,让他去解放区。
得益于此前与我党的友好交往,他的许多部下及朋友都是中共党员,这些人分布在各国统区,他一被蒋介石软禁,这些人便展开了积极救援。
不过,卫立煌思考再三,认为自己跟国民党牵扯太深,许多亲朋故旧都在国民党,如果贸然去了解放区,这些人可能会被自己连累,加之他对我党政策不是太了解,顾虑太多,便打算暂时去香港定居。
这年除夕,看守卫立煌的特务大多溜回家过年去了,只剩下两三人留守,卫立煌便趁机乔装打扮一番,他剃掉了留了三十年的胡须,穿上大棉袍,戴上瓜皮帽,鼻梁上架上一副眼镜,还在太阳穴上还贴上两副风膏药,于凌晨四点带着家人悄悄乘车离开,然后到上海坐船去了香港。
![]()
不久,卫立煌便在香港公开活动,当选为“民主战斗同盟”军事会委员主席,毛主席、周恩来和朱德得知消息后很高兴。
不过,卫立煌在香港的日子不好过,原来蒋介石得知他去了香港,感到非常生气,便派遣大量特务对他及其他反蒋将领实施刺杀。
这对卫立煌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好在他人脉关系广,可以保护自己,他最担心的其实是远在合肥老家的老母亲及兄弟子侄,他深知蒋介石的为人,肯定会派遣特务对付他的家人。
为了保护家人安全,卫立煌不顾“战犯”头衔,以私人名义给朱德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以保护,免受惊恐。
朱德接信后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很重视这件事,当即做出指示:“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不久,解放军便派遣了一个小分队驻扎在卫立煌老宅附近,他家人的安全因此有了保障,他也就此没了后顾之忧。
此后,我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卫立煌作为我党的老朋友,自然是重点争取的人物。
![]()
卫立煌的态度也很积极,新中国成立时他特意发表了贺电,1955年受邀回国,毛主席、周恩来和朱德等人表示了热烈欢迎。
从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到回国,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我党对他的的帮助很大,尤其是毛主席的大智慧起到了关键作用,用一份战犯名单浇灭了蒋介石的杀心,给卫立煌创造了逃走的机会,堪称绝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