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出大事了!绍伊古突遭炸弹暗杀,他刚刚批评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7日,俄罗斯多家媒体报道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挫败了乌克兰情报部门在莫斯科暗杀一名俄罗斯高级官员的企图,乌克兰情报部门出动的杀手。
![]()
绍伊古对高市早苗的批评并非偶然,而是俄日关系持续恶化的集中爆发。11 月 13 日,绍伊古在接受俄新社专访时,将矛头直指日本新政府的外交路线,明确表示高市早苗奉行的历史修正主义政策正在破坏亚太稳定。他尖锐指出,日本一边发表大量反俄言论,一边声称希望实现对俄关系正常化,这种言行存在严重矛盾,而本质上是 “不惜牺牲本国核心利益讨好美国”。
![]()
这番表态背后,是俄日多重矛盾的叠加。南千岛群岛(日本称 “北方四岛”)的领土争端始终悬而未决,2024 年日本将该群岛称为 “被俄罗斯非法占领的领土”,引发俄方强烈反弹。高市内阁上台后,于 10 月 20 日至 31 日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演习区域涵盖毗邻北方四岛的海域,进一步激化了领土争议。更让俄方警惕的是,高市早苗公开支持修改日本 “三项无核原则”,主张允许美国在日部署核武器,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此举 “侵蚀日本无核地位,威胁地区安全”。
绍伊古的批评得到俄罗斯官方的呼应。11 月 11 日,俄外交部已宣布无限期禁止 30 名日本公民入境,包括外务省发言人、记者及学者,明确回应日本对俄持续制裁。俄罗斯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诺夫也指出,高市推动的军事扩张路线,正破坏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的稳定秩序。
![]()
11 月 17 日的暗杀图谋
绍伊古的强硬表态未能持续发酵,一场针对他的暗杀行动已悄然酝酿。当地时间 11 月 17 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通过官网发布公告,正式确认挫败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的暗杀企图,目标直指绍伊古。这一消息打破了此前俄安全局 11 月 14 日 “挫败高官暗杀图谋” 的模糊表述,当时该局仅提及 “一名俄政府高级官员”,未透露具体身份。
公告披露的细节显示,暗杀计划精密且隐蔽。乌克兰情报部门招募了两名俄罗斯公民和一名中亚非法移民,利用绍伊古前往莫斯科特洛耶库洛夫公墓祭扫亲属的时机实施袭击。杀手将炸弹伪装成鲜花花瓶,内置远程控制的监控摄像头,可实时传输画面并启动引爆装置。11 月 17 日上午,当绍伊古抵达公墓时,潜伏在周边的杀手正准备执行指令,俄安全局行动人员当场实施抓捕,三名涉案人员全部落网,爆炸装置被成功拆除。
![]()
俄安全局在缴获的通信设备中,发现了涉案人员与乌克兰情报官员的即时通信记录,证实袭击指令直接来自基辅方面。公告特别指出,乌克兰情报部门在西方情报机构支持下,正在俄境内多个地区策划类似恐怖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和暗网物色执行者。截至 11 月 18 日,乌克兰方面对此未作出任何回应。
暗杀事件在俄罗斯引发震动。俄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播放了被捕人员画面及查获的爆炸装置,评论员称此举是 “对俄罗斯核心领导层的直接挑衅”。绍伊古本人未公开露面,但俄安全会议证实其 “安全无碍,工作正常”,并强调将对幕后指使者展开全面调查。
![]()
11 月 17 日夜的 “氢弹” 轰鸣
暗杀图谋挫败数小时后,俄军的报复行动在黑海海域拉开序幕。当地时间 11 月 17 日 23 时许,乌克兰敖德萨州伊兹梅尔港响起剧烈爆炸声,俄军出动多架伊朗制 “沙赫德 - 136” 自杀式无人机,对港口设施及停泊船只实施密集打击。
此次袭击的核心目标是一艘土耳其船籍的 4000 吨级 LNG 运输船。这艘船满载液化天然气,正准备卸载给乌克兰当局,所载货物为美国向乌供应的冬季能源补给。液化天然气属甲 A 类火灾危险物质,易挥发且易燃易爆,4000 吨的装载量若完全爆炸,威力堪比小型战术核武器,因此被业界称为 “沉睡的氢弹”。无人机精准命中船身中部,引发连环爆炸,火焰高达数十米,浓烟在夜色中形成巨大烟柱。
![]()
乌克兰敖德萨州地区军事管理局局长奥列格・基佩尔在 11 月 18 日凌晨的通报中确认,袭击造成港口多艘民用船只受损,包括三艘货船、一艘油轮及目标 LNG 船,110kV 变电站被击中后爆炸,导致港口区域全面停电。
船上 16 名船员已全部疏散,但附近居民因爆炸风险被迫连夜转移,罗马尼亚当局甚至下令撤离与乌接壤的达纳乌河畔普劳鲁村居民。截至 11 月 18 日中午,灭火工作仍在持续,暂无人员死亡报告,但港口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
俄军此次行动的针对性极为明确。就在袭击前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签署协议,通过黑海航线扩大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以应对冬季能源短缺。
俄军方通过媒体释放信号,称 “将彻底切断西方对乌能源补给线”,此次轰炸正是对这一承诺的直接兑现。军事专家分析,“沙赫德 - 136” 的低飞特性与隐蔽性,使其能有效突破乌军防空系统,而选择打击 LNG 船,既打击了乌能源供应,也对向乌输送物资的第三方船只形成震慑。
![]()
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局势
连续事件将多重国际矛盾推向新的临界点。对俄日关系而言,绍伊古遇袭虽由乌克兰主导,但发生在其痛批高市早苗之后,仍引发俄方对日本的警惕。俄媒《观点报》11 月 18 日指出,高市内阁近期一系列强硬举动,包括涉台言论、联合军演及推动核部署,均在配合美国战略,不排除日本通过第三方渠道向乌克兰提供支持的可能。
乌克兰则陷入更大困境。LNG 船被炸直接加剧能源危机,泽连斯基 11 月 18 日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商讨从波兰和罗马尼亚转运能源的替代方案,但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西方阵营反应谨慎,美国国务院仅表示 “对袭击造成的平民风险表示关切”,未提及对乌额外援助,显示其对冲突升级的担忧。
![]()
结语
俄罗斯内部则展现出强硬姿态。普京在 11 月 18 日的安全会议上强调,“任何针对俄高层的恐怖行为都将招致最严厉报复”,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虽未现身,但通过发言人重申 “将继续坚决反击一切外部威胁”。与此同时,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展开例行巡航,与此前 11 月 13 日的外交批评形成军事呼应,进一步向日本施压。
参考信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