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日,周高萍回到了泰州。此前一天,这名女教练率领的泰州队在点球大战中力克南通队,捧起了首届苏超的冠军奖杯。
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和掌声,周高萍乘坐的那辆SUV缓缓驶入小区。道路两侧,挤满了举着手机的市民。人群中,一面红色的横幅被高举展开:恭喜本小区业主周高萍指导带队夺冠。围观的人实在太多,戴着鸭舌帽和黑色口罩的周高萍不得不提前下车,向众人致意。
看到周高萍下车,提早准备的礼花筒被逐一拉响。泰州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人搬来便携式音箱,播放起鞭炮声的录音。突如其来的声响把周高萍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捂了一下耳朵。漫天飞舞的彩色纸片中,人们围上前争相与她自拍合影。
一个泰州市民用手机拍摄下了这段情景,并发布在了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在此之前,这个账号仅仅发布过5条原创内容,但就是这条视频,收获了近2万次转发和3000余条评论,其中获赞最多的一则评论仅有简单5个字:泰州穆桂英。
英雄,这是周高萍身上最新的标签。自今年5月苏超揭幕,最近半年里,这位退役十余年的女足前国脚被贴上的标签包括但不限于“苏超唯一女教头”“吉祥物”以及“傀儡”。而在众人看不到的赛场之外,她则是泰州队球员的“姐妹”以及女足小球员的“周妈”。
泰州队夺冠两周后,记者在泰州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见到了周高萍,她目前执教的泰州市U13—U14女足在此训练。坐在一张旧沙发上,周高萍颇为放松。她向记者讲述了重重标签之下,自己真正的热爱与执着。她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城市英雄:“11月1日晚上走出南京奥体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个基层的足球教练。”
用周高萍的话说,当终场哨声响起,泰州队捧起冠军奖杯,苏超就已然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而在回忆过后,日复一日的、平凡的、平淡的生活与工作才是主旋律。“到了40岁,谁还会问我小学语文考试考了几分?”
周高萍生于1986年,今年虚岁40。
![]()
周高萍。 受访者供图
女教头/吉祥物
2014年,挂靴后的周高萍回到老家泰州,并于次年起负责当地女足的青训工作。
今年年初,苏超备战工作启动。泰州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找到周高萍,提出希望由她执掌泰州队帅印。没有太多犹豫,周高萍便答应了下来:“我是泰州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要家乡有需要,我肯定第一时间站出来。”
周高萍麾下的泰州U13—U14女足,曾多次在全国和江苏省内的比赛中取得佳绩。此番虽是首次带领成年男子球队参加大型赛事,但周高萍起初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压力。一方面,对于球队的成绩,市里没有给她下具体任务目标;另一方面,在周高萍看来,相比在这样一项业余联赛中的成绩,泰州当地的足球氛围和球员的水平能通过大赛得到多少提升,才是更加重要且急迫的现实问题。
5月10日,周高萍率领球队在主场迎来苏超首秀,干净利落地以2∶0的比分战胜无锡队,全取3分。赛后接受采访时,周高萍以专业视角对比赛进行了复盘。她表示,虽然赢下了比赛,但是无锡队的几次反击颇具威胁,暴露出了球队在防守上的短板。
怎料,开门红过后,却是一系列失败。此后四轮比赛,除了在“早茶德比”中战平扬州队,泰州队不仅先后大比分输给盐城队和南通队,还在主场被徐州队逆转绝杀,积分一路跌至倒数第三。而就在泰州队屡遭败绩的同时,苏超的人气则一路走高。随着“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被叫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苏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乎比分。
周高萍开始真正感受到了压力。
某日凌晨,尚在睡梦中的周高萍被一个陌生来电吵醒。她下意识地接起电话,一个愤怒的声音随即响起,厉声质问:明明第一场比赛结束时你自己也说球队防反击的能力弱,为啥打盐城、打南通时还是被人一抓一个准?球队到底有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战术安排?为啥球员的体能这么差,才踢了60分钟就抽筋了?
“电话接起来的时候,我整个人还是蒙的。但是对面一连串问题抛过来,一下子就感觉清醒过来了。”周高萍意识到,电话那头是个球迷,虽然不认识,但从言辞中可以听出,他并非只是单纯“上头”,而是真心关注着球队,严肃地指出了球队的问题。
万众期待之下,球员们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一次训练结束后,一名球员私下找到周高萍,对她说:“周指导,我们不能再输了。”
周高萍开始频繁失眠,白头发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她说,球队成绩不佳,理应由主教练来“背锅”。然而,外界对她的非议,却拐向了她从未设想到的方向。
纷乱的舆论场上,那些“跌落神坛”的故事总是不缺市场。有人说,真正主导泰州队的“影子教练”是队内“老法师”高敬刚,而被捧上天的“苏超唯一女教头”只是个傀儡、是泰州推到台前的吉祥物。更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起“小作文”,说周高萍在大雨中的训练场枯坐冷板凳,只能孤独地捧着战术板,看着球员出神……
时过境迁,回忆起当时种种,如今的周高萍一笑置之。不过在那段时间,她一度还是有些想不通。周高萍告诉记者,作为“老法师”的高敬刚,本就是来坐镇压场的。训练和临场指挥,高敬刚主抓中前场,而她负责后防线,全体教练组成员分工协作,从来就没有“影子教练”一说。周高萍说:“当时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劝我。其实道理我都懂,可是让我一下子就走出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球员时代,司职后卫的周高萍就以稳健和强大的抗压能力著称。面对压力与非议,她及时调整心态,终于扛了下来。她说,球迷的来电和球员的那番话,让她突然变得“淡定”了:“不管外界怎么说,没有什么比把眼前的这支球队带好更重要。”
9月20日,常规赛最后一轮,泰州队主场3∶0大胜南京队,挺进淘汰赛。在场边扯着嗓子指挥了全场的周高萍在比赛结束那一刻几近脱力,一度出现缺氧症状。但是她却觉得前所未有的释放,仿佛那一团始终郁结在胸口、难以言喻的负面情绪,都随着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消散了。
![]()
周高萍在训练场上。 受访者供图
姐妹/母亲
决赛当天的颁奖仪式上,泰州队球员将高敬刚高高抛起,身为主教练的周高萍却不见踪影。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好事者,这无疑又是一份绝佳的“小作文”素材。而周高萍却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她的“小心机”。
“上台领奖前,我就听到几个球员在说,待会上了领奖台,要把‘小周周’抛起来。”小周周,是泰州队球员对周高萍的爱称,周高萍平日里则与他们互称“姐妹”。眼见“姐妹”们要对自己下手,周高萍灵机一动,立刻有了对策:“我主动对他们说,长幼有序,待会要抛也得先抛高指导,抛完他再抛我。”
球员们觉得“姐妹”说得在理,于是照办,周高萍则趁机“逃”进了更衣室。她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我‘咻’的一下就跑回去了。一群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下手没轻重,要是把我抛得老高再接住,我吓都要被吓死了。”
女帅男兵,“苏超唯一女教头”的标签既是光环,也暗藏着某种不信任。而周高萍有自己的方式。她是球员出身,习惯换位思考,每次与球员交流时,她总是首先回想,当年自己面对教练时,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足球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或是不合理。一个球怎么处理,一个防守动作应该怎么做,都是可以探讨的。”
虽是业余比赛,但是苏超空前的高人气和高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让球员们背上了心理包袱,导致场上技战术的走形。周高萍深知这一点,因此从不给“姐妹”们上压力:“苏超火了以后,现场观众一场比一场多。很多球员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踢过球,会紧张再正常不过。”
因此,进入淘汰赛后,周高萍对球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踢一场就是赚一场。在她看来,让“姐妹”们在苏超这个舞台上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大赛中真正有所提升,远比胜负和成绩来得重要。周高萍认为,正是因为卸下了包袱,泰州队才能拥有一颗大心脏,在淘汰赛阶段凭借接连三场点球大战的胜利,最终捧起冠军奖杯。
当然,周高萍也是有脾气的。第二轮对阵盐城队,泰州队在上半场就被对手连灌三球。中场休息时,她在更衣室里对后卫线的“姐妹”发了火。
“实力差距客观存在,你启动速度的确不如人家前锋快。但是你有弱点,也有优势。防守时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高萍的声调也不自觉地高了几分。那次训话最后,她撂下了一句重话:“你们都没在用脑子踢球!”
周高萍的脾气没有白发。下半场比赛,泰州队再未丢球。赛后,周高萍逐一跟球员打招呼,表示自己“对球不对人”,球员也对“姐妹”表示了理解。
![]()
“周妈”与女足小队员。 受访者供图
周高萍对“姐妹”们的态度,让一群小女孩嫉妒不已。虽然带队征战苏超,但是周高萍的日常工作完全没有放下,她依然是泰州U13—U14女足的主教练。平日里,女孩们管周高萍叫“周妈”。她们埋怨“周妈”对泰州队的球员是如此温柔,对她们却始终那般严厉。
十几岁的少女正是叛逆的时候,周高萍这个“妈”当得名副其实,既要管专业训练,又要管文化课学习,还要管日常生活。大到学习和训练的态度,小到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周妈”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训练,踢不好没关系,但是要有思考,同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做作业,做错了没关系,但是态度要端正,不能应付了事;看到家长老师,要懂礼貌,不能视而不见,要主动打招呼;谈恋爱,不是不能谈,但是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现在不是时候……面对手底下这群小女孩,周高萍总是唠叨个不停,“妈味”十足。
在这些女孩身上,周高萍总是能看到曾经的自己。9岁那年,因为跑步速度快,她被教练相中。年幼的周高萍对足球一知半解,却颇有兴趣。父亲怕女儿吃苦,起初并不赞成她走足球这条路。母亲倒是很支持周高萍,只对她说,这是你自己选的路,就算是跪着也要走完。
30年过去,周高萍踢过世界杯、奥运会,后来又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又一群女孩的“周妈”。对于自己手下的这些孩子,周高萍并不指望她们复刻自己的轨迹,但是却真诚地期盼着她们在与足球结缘的时光里,能够有所收获——无论足球是否会成为她们未来生活的主旋律。
“现在我带的这群孩子里,时间最长的跟了我5年。当初挑人的时候,我还挺着大肚子。既然跟着我,我肯定要对她们负责,不能耽误了她们。”周高萍说。
![]()
周高萍赛后接受采访。 受访者供图
英雄/足球人
和足球打了30多年交道,周高萍深知一个冠军头衔、一场大型赛事能为一座城市带来些什么。虽然只是业余足球比赛,但是她认为苏超冠军的“含金量”丝毫不应被低估。一些变化,也正在立竿见影地发生。比如,周高萍明显感到城市的凝聚力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加强了。
江苏的“散装”从来不止于十三太保,而是“下沉”到县一级。周高萍告诉记者,她上周去靖江参加活动,发现当地汤包店打出的招牌,已经改成了“泰州靖江汤包”。她笑着说:“以前他们肯定不会打出这种招牌,对外从来都只说自己是靖江的。”
然而,当这一切具体到周高萍个人,分量似乎又变得不再那么重。在周高萍看来,苏超终归不过是她足球生涯中的又一次比赛,而苏超冠军也只是又一个冠军而已。身为“周妈”,周高萍看问题总是更多地着眼于未来。她说,用不了多久,便不会再有人记得自己。这并非悲观,而是在她看来,人们本就无须记得自己。
“足球是我的本职工作。今年的苏超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我也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许多。但是现在要把这些回忆收起来了,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周高萍说。
足球振兴,关键在基层。身为一个足球人,周高萍更关心苏超给基层足球带来的变化。而这本身亦是举办苏超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苏超的竞赛规程中,总则第一条便有这样的表述:(苏超旨在)推广普及足球运动,扩大江苏足球人口,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培育足球土壤和足球文化,积极衔接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促进我(江苏)省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周高萍认为,一方面,苏超为业余球员提供了高规格的舞台,让职业序列之外的业余球员,同样拥有了“被看到”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有更多动力和积极性继续参与足球运动。而这些业余球员,恰恰是构建起基层足球体系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苏超空前的关注度,也成功起到了“拉新”的作用,让更多普通人对足球产生了兴趣,提升了江苏的整体足球氛围。所有这些,是她这样的足球人最乐见的。
“我最高兴的是今年苏超吸引了很多新球迷,其中有不少是以前从来不看足球也不关心足球的‘妈妈粉’。”周高萍说,“‘妈妈粉’太重要了。小孩子上什么兴趣班、课外班,一般都是妈妈说了算。有更多‘妈妈粉’,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孩子会参与到足球中来。”
自从从事足球青训工作以来,“选苗子”一直都是周高萍最头疼的问题。她说,中国孩子里其实从来不缺踢足球的好苗子,但是且不论真正走职业道路,即便仅仅是愿意尝试着接触足球的孩子也寥寥无几,“往往都是卡在家长这一关,要么担心孩子吃苦受伤,要么担心踢不出来还荒废了学业”。
不过,事情已经开始起变化。最近,周高萍身边不少朋友都来向她咨询,让她推荐靠谱的足球培训机构,或是干脆问能不能让孩子拜到她的门下。这让周高萍颇为意外:“我回泰州已经10年了,以前从来没人问过我这些。”
原标题:《那个带领泰州队夺得苏超冠军的女教练,曾在凌晨被陌生球迷的来电骂醒》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于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