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这不是留念,是要告诉孙辈们,生活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好的。”家住宝山区高境镇国权北路815弄的党宝荣,将用了20多年的痰盂洗干净后收起来,作为“拎马桶”工程改造后的纪念。
告别“拎马桶”,并非简单的硬件设施改造,而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民生攻坚战。像党宝荣这样的获得感,在每个“拎马桶”工程完成后,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会有。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民心”在马桶改造工程中的分量,彰显了“民生为大”的深刻内涵。
然而,“拎马桶”改造这样的好事并不好办。过去几十年,好改的点位已尽数攻坚,剩下的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几乎每个改造任务都有“难上加难”的堵点。其中,除了来自改造对象本身的局限,如文保建筑、在地铁线上方等,也有来自居民们的担忧,如担心装了抽水马桶就算被“应付”过去了;加装厕所后,会不会影响老房日后旧改等。
面对五花八门的困难,有关部门并没有退缩,更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推进,防止“解决一个问题,引发其他新的问题”,而是以耐心和细致尽力去化解,认真对待每一位居民的诉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住最紧迫的问题,把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
民生痛点,就是改造的落脚点。装马桶看似简单,实则是系统工程,许多老公房“先天不足”,不要说马桶的管线了,就是原来公共厨房的用水管线都“先天不足”,加上部分居民对马桶安装的位置、管道走向等存在不同意见,进一步增加阻碍。对此,不少改造工程远不止加装马桶这么简单,有的全部更换了老化的管线,还会为整个社区增设大型抽水泵,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内涝问题,由马桶改造延伸出更多优质的民生服务。
百姓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善,更在于精神文化的富足、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参与治理的获得感。马桶改造工程的“最优解”离不开居民对改造工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像百年长乐邨的改造,黄浦区房管局、永业集团与瑞金二路街道联手出击,切实解决民生痛点。在改造方案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尊重居民的合理诉求,根据不同房屋结构和居民生活习惯,提供多样化的改造方案供居民选择,让居民成为改造方案的“决策者”之一。改造期间,面对水管煤气管全断、厨卫彻底停用等困难,居民们空前团结,家家签字、全力配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见、需求被重视,从而逐渐消除了顾虑,从怀疑观望转变为理解支持,进而主动参与其中。将居民意愿贯穿于改造工程始终,充分凸显居民主体地位,使得马桶改造工程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更带来一种启迪:民生工程绝非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需要深入细致地倾听民声、理解民意,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如此,才能精准回应群众诉求,才能更好地与群众“贴心”,才能凝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力量。
原标题:《倾听民声、理解民意,用“心”绘就幸福图景 | 攻坚“拎马桶”系列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文字编辑:郁晶陶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