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和员工没法共情,那是有原因的。
有个做教培的朋友跟我吐槽,说加班到凌晨两点,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都快重影了,光是手里的速溶咖啡就续了三杯,刚想摸出手机刷刷视频想歇一会,公司群里就弹出了老板发的全员信。
点开一看,照片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南极冰川,配文写着“冰雪中的坚守,感谢每一位并肩前行的伙伴”,里面还提到了当年老板创业不容易,现在要员工一起为未来奋斗。
朋友说,当时他盯着屏幕里的冰川,再看看自己面前没改完的续课方案,突然就笑了,笑着笑着又觉得有点酸。
后来才知道,这是俞老板在公司32周年的时候发的全员信,本来是想激励员工的,结果一上网才知道,这封信已经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
图片
有人说,俞老板当年也苦过,在中关村贴小广告,顶风冒雪的,现在财富自由了去南极放松放松,没有什么不对。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能有份按时发工资的活儿就不错了,别挑三拣四的。
就拿这两天苏州的一家公司来说吧,那真是更离谱。
有个员工从白班连到夜班,整整24小时没合眼,还同时操作两台机床,就为了赶项目交期。结果公司不仅给了600块钱奖励,还发了通报表扬,说要大家学习这种“担当精神”。
600块钱够讽刺了吧,但不管怎么说,这家公司起码给了钱,不少公司加班连加班费都没有。
所以很多时候,员工不是“矫情”,是真的没资格矫情。
那么,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24小时加班本身就是违法的,不管给没给钱,鼓励这种行为就是错的,还有一些公司把“卷”当本事,把“拼命”当美德,好像员工不加班就对不起公司,不拿命换钱就不是好员工。
可员工也是人啊,不是机器,机器连轴转还得保养呢,何况是人呢?
所以,我在文章开头就说老板和员工之间,压根无法共情,因为大多数老板想的是公司发展,是市场份额,是自己的财富版图。
俞老板去南极,可能觉得是“放松身心,顺便为公司文旅业务考察”,是为了以后能赚更多钱,让公司更好,而苏州那家公司的老板表扬加班,可能觉得是“激励员工,赶完交期就能拿到订单”,是为了公司的业绩。
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觉得这些都是“为了大家好”,可他们没看到,“大家”想要的,跟他们想的根本不一样。
![]()
图片
员工想的是什么?
是这个月的房租能不能按时交,是孩子的学费够不够,是加班能不能多拿点加班费,是能不能早点下班陪家人吃顿饭。
我那做设计的朋友说,她最开心的不是老板画的“明年涨工资”的饼,而是偶尔一次能在晚上八点前下班,回家煮碗面,跟爸妈视频聊会儿天。
还有人拿“葛优的台词”开玩笑,说“好好干,明年哥给你娶个嫂子”,这话听着好笑,可如果仔细一想全是无奈。
多少老板都是这样,把员工的努力当成自己享受的资本,嘴上说着“我们是一家人”,实际上心里门儿清。
就像苏州那家公司,通报里说员工“主动申请加班”,后来又说“管理人员多次劝阻”,最后承认“用词不当”。这话谁信啊?要是真劝阻了,还会发通报表扬吗?说白了,就是想把“违法加班”包装成“员工自愿”,把“压榨”包装成“担当”。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不对,是觉得劳动部门的介入也就是走个过场,等风头过了,该怎么加班还怎么加班,就这样能“共情”才怪。
很遗憾,很多老板好像永远都不懂。
他们只会说“加油”“坚守”“担当”,却很少过问员工“你累吗”、“你需要什么”。所以才有了俞老板的小作文争议,才有了苏州公司的加班表扬风波。
当然这些事也不是偶然的,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大到连最基本的理解都没有了。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