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浩瀚洁白,冰川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而你们,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 俞敏洪这封发自南极的全员动员信,字里行间满是他自以为是的 “共情” 与 “激励”,却在员工群体中掀起了吐槽的浪潮。这并非偶然的口碑翻车,而是成功人士在财富堆砌与光环笼罩下,逐渐脱离群众、背离现实的典型缩影。
在职场生态里,一个刚入职两三年的 “职场新牛马” 都深谙生存智慧:工作日休假出游,发朋友圈前要反复斟酌 —— 屏蔽领导、隐去定位,生怕那片刻的松弛刺激到还在工位上熬夜加班的同事,更怕被贴上 “不敬业” 的标签。这种小心翼翼的背后,是打工人对职场规则的精准拿捏,是对 “劳与逸” 边界的清醒认知,更是对他人辛劳的基本尊重。
![]()
可俞敏洪显然早已脱离了这种朴素的职场共识。当自家员工正为改课件熬红双眼、为赶进度吃不上热饭时,他站在遥远的南极,用 “浩瀚洁白” 的风景与员工的 “挑灯夜战” 做对比,试图营造一种 “老板以身作则、员工艰苦奋斗” 的企业光环。他或许真的出于真情实感,觉得自己的休假与员工的辛劳并不矛盾 —— 甚至认为这种对比能激发员工的斗志。但他恰恰忽略了,这种 “云端之上” 的感慨,在负重前行的员工眼中,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炫耀,一种对劳动者价值的漠视。
不可否认,俞敏洪身上的 “铜臭味” 远淡于其他企业家。他教书出身,保留着知识分子的些许理想主义,甚至会在年会上允许员工大尺度吐槽公司,看似开明又接地气。可即便如此,他依然难逃 “脱离群众” 的陷阱。这恰恰印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财富与地位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会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逐渐丧失对普通劳动者真实处境的感知力。他们的世界里,“时间自由”“环球旅行” 是常态,却忘了麾下的员工要为房贷、车贷奔波,要为一份薪水忍受 996 的压榨,要为保住工作不敢有片刻懈怠。这种认知上的鸿沟,并非主观恶意,却比刻意的炫耀更伤人。
![]()
俞敏洪的翻车,给所有打工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千万不要轻信老板画的大饼,更不要把企业炮制的 “文化情怀” 当回事。现代职场社会的本质,从来都不是 “共创共赢” 的温情叙事,而是资本对劳动者时间与精力的精准购买。你以为的 “归属感”,不过是企业为了降低离职率的话术;你感动的 “老板关怀”,不过是为了提升 productivity 的手段;你信奉的 “奋斗改变命运”,不过是资本激励你多创造剩余价值的毒鸡汤。
劳动者与资本之间,从来都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博弈。老板的 “真情实感” 或许不假,但这份情感的前提,是你能为他创造价值。当你失去利用价值时,所谓的 “情怀”“感恩” 会瞬间烟消云散。就像俞敏洪在南极欣赏冰川时,他想到的是员工的 “挑灯夜战” 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却没想过那些熬夜改课件的员工,是否也渴望一次喘息的机会,是否也向往远方的风景。
![]()
所以,打工人们不必为老板的 “鸡汤” 感动,更不必将企业当成 “家”。认清职场的本质,不是变得冷漠自私,而是学会保护自己。合理争取应有的权益,拒绝无意义的内耗,不被虚假的情怀捆绑,不被空洞的口号洗脑。你付出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至于那些站在云端的 “成功人士” 的感慨,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 毕竟,他们的南极冰川,从来都照不进打工人的工位灯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