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明日我们会迎来农历的十月初一,这个日子可不一般,在我们现在看来,和平常的日子几乎没什么差别,但是在农耕年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把它称之为“十月朔”。甚至民间还一直流传这“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的说法,老祖宗们相信,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如同一本天书的前言,预示着整个冬季的冷暖与旱涝。
![]()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农谚又是怎么预兆的呢?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不妨一起看看,古人留下来的农谚,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十月朔的特殊之处?
农历十月初一,被称为“十月朔”,即十月的新月开始之日。在古代,朔日、望日(满月)本就是重要的时间标记,而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人们就会开始通过观察天气,来预测后续的整个天气走势。
![]()
此外,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寒衣节,它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存在,其实也和十月朔有着很大的关系,民谚就一直有写到“十月朔,送寒衣”,从侧面也就是直接告诉我们,这天的天气是非常寒冷的,要给逝去的亡人送去寒衣。
而且从时间节点来看,十月初一是立冬和小雪节气之间,最后的一个时间转换,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入冬,南方也秋意深重,冷空气活动日趋频繁。此时,大气环流正处于调整期,“十月朔”这一天的天气,往往是当时主导大气环流形势的一个集中体现。
![]()
所以十月朔日,对于后续的天气,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如果天晴,意味着冷高压势力强劲;如果阴雨,则可能显示暖湿气流仍在活跃。
那么农谚是怎么预兆的呢?
一、 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
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了,但是也是在告诉我们,如果十月初一出现了大晴天,那么后续整个的冬天就会比较的暖和,甚至都不需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直接过冬了,这背后的逻辑也比较的简单,秋冬转换之际出现强盛的晴天,通常由稳定的大陆性冷高压控制。
![]()
如果这种高压系统过早地、稳定地建立并持续,可能会抑制后续更强劲的冷空气南下,或者使得冬季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从而导致整体气温偏高,形成一个“暖冬”。
二、 十月朔日雨淋淋,寒冬腊月挂冰帘
如果十月初一是阴天或下雨,则预示着将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连取暖用的柴火木炭都会因需求旺盛而价格上涨。“雨淋淋”更是形象地描绘出寒冬腊月里屋檐下挂满冰凌的景象。
![]()
这是因为,如果在气候转换期,暖湿气流依然活跃(导致阴雨),与南下的冷空气频繁交汇,那么这种“拉锯战”的天气模式一旦确立,往往会延续到冬季。当暖湿气流结合起来,就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温和丰沛的降雪,从而形成“冷冬”。
三、 十月初一刮北风,准备在家吃冬粮
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如果“十月朔”这天就刮起强劲的北风,被视为冷空气提前且强势南下的信号,预示着冬季寒冷将来得早、持续时间长,甚至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导致粮食减产,只能是在家里,吃储备好的一个冬粮。
![]()
今年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如果十月朔日天气晴,后续则比较的温暖,如果十月朔日下雨或者是阴天,亦或者是出现刮大风的一个情况,那么天气就会比较的寒冷,我们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了。当然这些农谚多少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最终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