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燕子迷失在季节里

0
分享至

燕子迷失在了季节里。

今年九十月份,东北乍暖乍寒。到10月中下旬,在辽宁大连,一名男子为家中“留宿”的两三百只燕子打开了空调;而在黑龙江五常的沙河子镇,居民们则拍下了僵卧在地、再也无法飞翔的燕群……

“前一天还很温暖,第二天就气温骤降,燕子根本来不及反应南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宇说。

燕子在北方大规模滞留与死亡的现象一时刷屏,护鸟志愿者陈小欠点开过一次后,大数据又推给他更多。

他记得,往年也有候鸟因种种原因滞留或死亡,但因数量少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今年燕子滞留则是偶发事件。

燕子的“季节钟”被打破,像是给人类发送的气候报错提醒。

迁徙的决定

在寒冷的天气里,燕子会集群栖息以保持温暖——它们会拥挤地排列,甚至一只叠一只地聚集于燕巢、树洞等能够避风保暖的地方。

在天气极度恶劣的情况下,燕子可能无法恢复活动能力,所以人们有时能在一些地方发现成群被冻僵的燕子。

“(社交平台)相关视频里滞留的燕子主要是金腰燕,也有少部分是家燕。”刘宇告诉澎湃新闻,他从博士阶段就开始进行家燕相关研究,已有12年。


刘宇

他介绍,国内大概有十几种燕子,常见的家燕和金腰燕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家燕体长大概13厘米左右,金腰燕体长16到20厘米,腹部有一条黑色的纵纹,后腰上有一个棕栗色的横带斑。

“鸟类会利用多种环境因素,来作出是否要进行迁徙的决策。”刘宇说。每年秋天,燕子会综合光照、温度、食物等因素,结合自身的感知来判断是否开始迁徙。“燕子觉得温度下降了,冬天要来了,就开始迁徙。或者觉得环境中的食物慢慢变少了,就要去寻找更多的食物。”

根据刘宇的追踪研究,以辽宁盘锦市的家燕为例,中国东北家燕秋季的迁徙路线是从我国北方向西南方迁徙,最终跨越我国内陆大部分地区以后,才到达越冬地。越冬地大部分是在东南亚地区,以泰国周边为主。金腰燕的迁徙路线与家燕类似。

从迁徙的时间规律看,刘宇介绍说,金腰燕迁徙时间比家燕稍晚。例如,根据文献资料,在长白山地区,家燕迁离时是9月末10月初,有的甚至迟至10月末才迁走。金腰燕则是在10月末11月初迁走。

而今年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天气尤其反常。据中央气象台统计,9月下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东北地区偏暖尤为显著。然而自10月8日起,多轮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加上北方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入冬的进程进一步加快。10月中下旬,华北多个城市已陆续宣布正式入冬。

秋季变短、气温骤降,或导致燕子等候鸟中止迁徙、偏离迁徙路线,甚至迁徙失败。

通常,燕子会形成规模为几十只的小群进行迁徙。它们一边迁徙,一边捕食昆虫以补充能量,且偏好在日间低空迁飞以便取食。同时燕子也常常在跨越海洋、沙漠前集中取食以储备能量。

刘宇说,对燕子来说,迁徙行为是一次遥远的旅途,途中它们面临着重重挑战,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拿生命做赌注。

刘宇和团队研究人员两次在国内的调查数据表明,只有不足一半的成年燕子能在第二年春天成功飞回。此外,有些幼鸟出巢时间较晚,出巢后不久就要踏上迁徙的旅程,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有两年鸟类救助经验的护鸟志愿者陈小欠说,如果秋迁(也就是南迁)延后,候鸟可能会逐渐缩短迁徙的距离,甚至变为留鸟。这或许会导致种群基因向着更能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但这一过程会有大量鸟类死亡。

不止燕子

陈小欠和“知鸟社”的其他护鸟志愿者分析过燕子滞留的原因。燕子迁徙的一大原因是当地没有充足的食物,当气温尚暖,昆虫数量足以果腹,燕子就很可能滞留;其次,老弱病残的燕子难以立即适应骤降的气温并尽快迁走,晚育的燕子需要等雏鸟全部出窝后才能加入迁徙队伍。

李一知看到那么多燕子来不及迁徙的照片,内心沉重。她是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课研组负责人,也是“你好燕子”项目负责人。从2018年起,她开始做燕子保护和科普方面的工作。


李一知

在她家小区,春夏就有很多盘旋在空中的家燕和金腰燕。在她眼里,它们也是小区的居民,春天来,秋天走。

气候变化真实地发生在生活里,影响的不只是燕子,也影响了其他动植物以及人类。

对于李一知而言,楼下的青苔就是气候变化的证明。她生活在北京,往年雨水较少。近些年,她感觉北方越来越潮湿。之前她看到新闻,华北地区某地一天的降水量达到了以往全年的降水量。今年夏天,她家楼下的水泥地上,罕见地长出了青苔。

她当时想,物业是否注意到了此情况?因为青苔很滑,人要绕着它走,如果有老年人踩到青苔滑倒,容易导致骨折。后来她给物业打电话,希望把青苔擦掉或者扫掉。

像家门口突然长出的青苔一样,燕子滞留也只是一种表象。李一知也思考过:燕子没有做好准备,发生无法迁徙的情况,那么人类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了吗?

除了燕子,其他鸟类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困境。陈小欠说,当温暖天气持续时间变长,虫类持续繁殖,主要食虫的候鸟也会受此影响而滞留。如果气温骤降,超出了候鸟的承受范围,就可能导致它们状态变差,就算没有被冻死,也可能会被天敌捕杀,或者饿死。

候鸟迁徙节奏被打乱可能引起严重后果。陈小欠曾经历过的一个情况是,由于人类长期投喂,一只发冠卷尾鸟不肯迁徙。因为没有跟进后续,他不知道它后来是不是飞走了。不过,因为错过了迁徙时间,就算飞走了,它也会面临很大的生存考验。

刘宇忧虑的是,为了获取足够的昆虫资源,鸟类通常会通过迁徙来跟随昆虫的分布。然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错配(mismatch),即昆虫的出现时间和鸟类的繁殖时间不再同步,这会对鸟类的繁殖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目前我国鸟类种类的总数是1505种。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候鸟每年会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周期性循环往返;留鸟则留在一地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刘宇介绍,我国候鸟的种类大概有800多种。

刘宇说,鸟类对于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很多时候,人类通过鸟类认识到环境的变化。

如果鸟类的数量锐减,本应被其捕食的昆虫泛滥成灾,则会对公众卫生和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可能会导致农药被大量使用。“部分鸟类以花蜜和植物果实为食,它们取食植物的花蜜和果实,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授粉,而当这些物种数量急剧降低,植物的多样性也会随之而降低,会直接影响到森林的水土保持。”陈小欠说。

“鸟类的生命类型非常广泛,我们在保护鸟类的时候,也是要保护不同类型的体系。”刘宇说,比如对于森林鸟类,我们要保护森林;对于水鸟,我们要保护湿地。

发现身边的燕子

2017年,李一知与中国观鸟协会的老师们来到北京的胡同小巷里。她惊讶地发现,老师们会很熟络地跟大爷唠家常:“今年小燕子回来了吗?”“今年又生了两窝啊”“有个小燕子掉下来了”……言语间那种把燕子当成家庭成员的关切,让她十分触动。

此外,走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提到“感觉燕子和小时候相比变少了”,在她看来,这种挂念和感知的背后,是人与鸟类等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家燕经常在人类的屋檐底下做窝,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建筑格局的变化,人们从平房搬到了楼房,燕子和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李一知说,科研人员曾在北京故宫周边选取一条路线调查,1964年记录到的家燕数量是32只,2000年沿同一条路线调查,记录到0只。2017年的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中,74.48%的公众认为燕子数量明显减少。

她想知道:小时候经常看到的燕子如今都去了哪里?它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它们面临的变化又将如何影响人类?

刘宇和李一知一起合作了“燕子地图”的项目,他们希望全国内的中学师生一起参与进来,寻找燕子存在的踪迹。

选择燕子的原因,李一知说,是因为在鸟类里面,它们和人类关系比较亲近。这也是基于她和团队之前做过的调查,98.5%的中国人都非常喜欢燕子,在传统文化中有福气、喜气和合家团圆的象征。

动物是趋利避害的。刘宇说,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对于燕子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家燕或者金腰燕依赖于人工建筑进行筑巢繁殖,通常的居住环境比较偏城市化,离人类较近,取食偏好于林园地带,或者农田。

李一知希望通过燕子地图,构建公众参与式的燕子监测网络,以实现全国范围的燕子分布与繁殖数据收集。通过小程序,人们在燕子地图上打点,进行记录,再重新找到身边的燕子,并且持续进行观察和记录。


“燕子情报局”小程序

绘制燕子地图并非易事。李一知认识刘宇多年,起初他们想做线上地图时,受限于资金和技术,他们想出各种方法:让孩子们去实地采访爷爷奶奶、绘制保护燕子的漫画、征集与燕子的故事等等。


北京后海街道观察燕子的居民们 摄影:新华社 李鑫

最后他们想到的实验性方式是,让中学生和老师们去手绘自己所在城市的燕子地图,并且持续进行记录,收回来的数据也利于进一步研究。

后期做教育成效评估的时候,李一知看到一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他走访时,在一个小卖部的屋檐上发现了一只金腰燕的巢穴。第二次去,他发现鸟巢掉落下来,但小卖部的老板用胶带把鸟巢粘了回去。

这名中学生在几次往返中,跟燕子建立了感情。后来下雨时,他开始担心燕子,暑假期间每天早上六点醒来,便央求父母带着他去看一眼鸟巢,因为担心燕子的家又被毁掉。

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让李一知更加坚信,人类和燕子等野生动物之间可以建立情感。“其实从一开始,两者之间的命运就息息相关。”

让鸟类不至于死亡

事实上,往年也曾传来燕子的死讯。

根据《齐鲁晚报》报道,在2022年的10月期间,辽宁大连由于气温骤降,出现过燕子未及南飞被冻死的现象。2023年10月期间,广西大部地区出现断崖式降温,燕子漫天飞舞,有目击者表示,冻死了很多燕子。

刘宇介绍,国内系统性的鸟类调查公民科学项目开始较晚,已积累的历史数据周期也比较短。

更早之前,刘宇就注意到其他地区关于鸟类迁移的巨大变化。一个本应在北美地区繁殖、阿根廷越冬的家燕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阿根廷越冬地进行繁殖。“它的整个物候和迁徙的节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面对气候变化,鸟类需要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有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北美地区燕子的种群数量在持续下降。不过就目前国内燕子滞留报道的几个案例来看,刘宇认为,都是小规模滞留,不容易引起燕子种群的明显变化,但这无疑是一个警示。

面对悄然发生的变化,刘宇认为,当下人类能做的,是要践行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当有野生鸟类需要人类介入救助时,可以及时联系相关的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寻求帮助。

李一知说,气候变化下的灾难教育,目前基本一片空白。她认为,小区物业不知道扫除青苔便是一个例子。

而长出的青苔,跟小区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人们吃的外卖,夏天开的空调,随意丢弃的闲置物品,那些买了没有穿又被扔掉的衣服,“这些所有人在地球上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才致使门口青苔的出现”。

而这些年,李一知从来没有停止过“跟随”燕子的脚步。每年夏天是燕子的繁殖期,刘宇都会在辽宁省盘锦市做燕子的监测研究,李一知得知后也会到当地做志愿者。在燕子的筑巢地做持续的观察记录。

走进田野的过程中,李一知才真正了解“气候变化”这四个字背后的分量。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不仅需要人类去适应,也提醒人类更关注被打乱的日常生活秩序,以及它可能给生物命运带来的漫长影响。


北京后海街道观察燕子的居民们 摄影:新华社 李鑫

李一知提到,中国观鸟协会以及刘宇等人专注于科研,但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往往无从下手。“如何将科学家在做的事情转化成更加通俗的语言,普及给公众是很有必要的。”她决心做那个桥梁。“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鸟,我的工作对象是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再沉默!郑丽文指桑骂槐,提醒高市:台湾没事,日本也就没事

不再沉默!郑丽文指桑骂槐,提醒高市:台湾没事,日本也就没事

时时有聊
2025-11-18 09:18:16
学术造假惊天大案!郭某英文名“Wei Guo”与海外华裔学者同名……

学术造假惊天大案!郭某英文名“Wei Guo”与海外华裔学者同名……

科学发掘
2025-11-19 10:51:13
父母“最高明” 的远见: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儿女,跟这4种人结婚

父母“最高明” 的远见: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儿女,跟这4种人结婚

阿凯销售场
2025-11-19 08:30:00
巴基斯坦出手!正式递交战书,中国最担心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巴基斯坦出手!正式递交战书,中国最担心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文雅笔墨
2025-11-19 12:42:44
注意!深圳这些地方将暂停开放!

注意!深圳这些地方将暂停开放!

深圳晚报
2025-11-19 08:00:52
全球最大弹药库:打一次世界大战也用不完,哪国野心如此之大?

全球最大弹药库:打一次世界大战也用不完,哪国野心如此之大?

近史谈
2025-11-19 12:54:35
霍启山和娜然恋情疑曝光!前任都是女明星,霍家三兄弟他最看颜值

霍启山和娜然恋情疑曝光!前任都是女明星,霍家三兄弟他最看颜值

鑫鑫说说
2025-11-19 13:47:40
贾乃亮方发声明否认直播卖假货,“产品均由官方旗舰店发货”;品牌方回应: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

贾乃亮方发声明否认直播卖假货,“产品均由官方旗舰店发货”;品牌方回应: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

大风新闻
2025-11-19 10:06:03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23 08:08:38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刚哥说法365
2025-11-16 14:35:38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俄罗斯彻底看明白了:一旦停火,大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要涌入乌克兰

阿龙聊军事
2025-11-18 16:23:47
《一拳超人》动画完蛋了,把导演骂退网也没救了

《一拳超人》动画完蛋了,把导演骂退网也没救了

游研社
2025-11-18 07:23:37
又有更新!苹果再次发布一大批新系统固件

又有更新!苹果再次发布一大批新系统固件

XCiOS俱乐部
2025-11-19 09:49:30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十三级台阶
2025-11-15 18:14:37
你见过哪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网友:做生意的都说自己不赚钱

你见过哪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网友:做生意的都说自己不赚钱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25 00:10:08
销量下滑22%!小米汽车卖不动了,雷军急坏了

销量下滑22%!小米汽车卖不动了,雷军急坏了

明月光
2025-11-19 11:04:17
80后已经有1100万人提前下车了。

80后已经有1100万人提前下车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6 18:27:38
认干爹、拍风月片,被导演霸王硬上弓,靠山去世后如今沦为服务员

认干爹、拍风月片,被导演霸王硬上弓,靠山去世后如今沦为服务员

漫婷侃娱乐
2025-11-19 11:56:57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美食店主
2025-11-18 00:31:56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2025-11-19 14:28:49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8712文章数 50843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伙花20万娶到"下嫁"新娘 发现"厅官"岳父是短剧演员

头条要闻

小伙花20万娶到"下嫁"新娘 发现"厅官"岳父是短剧演员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脱胎换骨的优秀底盘Get 新款享界S9动态驾驶体验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教育要闻

最负责任的交亲

亲子要闻

太可爱啦,萌娃完美演绎又困又饿……娃:刚才我好像梦见嗦粉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