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来源:雅安日报
每年秋冬时节,雨城区青衣江畔就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老朋友”:鸬鹚、秋沙鸭、鸳鸯……它们从远方而来,如赴一场冬日之约。青衣江也因它们的身影再次热闹起来,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
秋冬时节候鸟回归,雨城区青衣江畔又热闹起来雅安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供图
在江心一座约600平方米的小岛,挂满了各式箱巢,犹如一座座微型建筑,不仅是鸟类的栖息家园,更是雨城区践行“西蜀天漏地 女娲补天处”文旅品牌规划的生动写照。以“雅安鸟岛”保护实践为重要载体,雨城区持续拓展生态观鸟旅游的辐射力,成功将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文旅发展的独特优势。
“十多年前,这里走几步就是一个鸟夹,触目惊心。”雅安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会长罗向冰回忆道,“现在这儿是‘高端社区’,基本每个巢都住满了鸟。”这些箱巢中,有采用非遗荥经砂器工艺打造的“豪华户型”,成为鸟类在雨城区的安心居所。
2011年,罗向冰回到雅安,组建了一个18人的观鸟小组。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为分工明确的专业协会:有人记录影像、有人整理数据上传到“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有人编辑成册举办展览开展科普,也有人轮流在江畔集装箱里24小时值守。
“我们只开展辅助工作,不干预鸟类活动。”罗向冰介绍,协会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城市珍稀鸟类集中安置繁殖巢”,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每年帮助300至500只珍稀幼鸟在“安置小区”顺利出生、长大。因为罗向冰对鸟类的帮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鸟叔”。
数据显示,这座小岛已记录到鸟类412种,占全市已记录种类近七成。其中,不仅有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鸳鸯、棉凫等6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豹猫、鼬獾、黄鼬与鸟伴生,成为一座在城市中央自由呼吸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上,雅安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通过壁报展示的《城市中心区鸟类集中安置繁殖模式与生态观鸟旅游的实践——以雨城区高家坝鸟岛为例》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分会主任张正旺惊叹:“雅安的城市鸟类资源之丰富超乎想象。”
如今,雨城区通过培育“观鸟向导”(职业农民),推动观鸟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青衣江畔,“万人观鸟”已成常态。一场线上直播观鸟活动,在两小时内吸引630万人次观看。
下一步,雨城区将在鸟岛周边增设20米宽乔木隔离带,为鸟类筑起一道“声音缓冲带”,并新建科普宣教综合室,系统开展鸟类环志、研究与展览工作,让生态旅游成为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在“西蜀天漏地 女娲补天处”相得益彰。
请关注@雅安李小编视频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进入》》雅安约车
点点在看,点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