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题部署乡村工匠培育与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两稳一防”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明确而迫切:必须稳住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和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
![]()
然而,当我们为农业农村部的努力点赞之余,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必须被直面:将防止数千万农民规模性返乡返贫的重任,主要压在农业农村部的肩上,是否搞错了问题的关键?
一、农业农村部:悲壮的“堤坝修葺工”
必须承认,农业农村部在会议上部署的“乡村工匠培育”、“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举措,是必要且充满善意的。这些政策如同在乡村修筑一道道堤坝,旨在为可能出现的返乡潮提供缓冲,为最困难的群体提供最后的兜底保障。
这些措施能解决局部问题,能在风浪较小时稳住局面。但是,如果我们将农民返乡问题比作洪水,那么农业农村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下游”修堤坝。而洪水的源头,却是在“上游”——城市经济的活力和就业岗位的容量。
![]()
当一个依靠数亿农民工支撑起来的“世界工厂”出现就业岗位收缩时,任何乡村层面的微观努力,在宏观趋势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乡村特色产业的市场承载力、就业帮扶车间的利润空间,根本无法承接由宏观经济波动所驱动的、千万量级的返乡人潮。
二、问题的根源:民营经济的“就业引擎”在失速
真正决定农民是否会“规模性返乡”的,不是农业农村部开了多少会,而是城市里作为就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是否还有信心和能力再大量招工。
一个毋庸置疑的经济常识是: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他们是吸纳就业绝对的主渠道,是农民工进城安身立命的真正依托。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一系列看似“单点发力”的整顿政策,以及“国进民退”趋势所带来的市场疑虑,其产生的“合成谬误”效应,正在持续削弱民营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 环保风暴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关停了大量抗风险能力弱、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作坊。
· “一刀切”的城管执法,驱赶了由民营个体户构成的、充满烟火气的地摊经济。
· 对教培等行业的整肃,让一个数百万从业者的民营行业几乎瞬间萎缩。
· 禁酒令、紧缩会展会议等政策,则波及了酒店、餐饮、礼品等由民营企业主导的长长产业链。
![]()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进民退”的计划经济回潮。当市场资源、信贷额度和发展机会更系统地流向国有企业时,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信心就会受到挤压。每一项单一的调控政策,其出发点或许都无可指摘,但当它们与所有制偏见叠加、刚性执行时,其综合效应就如同给中国经济的“就业心脏”——民营经济——进行了一次“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杀死了健康的细胞。其结果,就是城市这台最重要的“就业吸纳器”出现了功率下降。
三、唯一的解决之道:修复民营经济的“就业心脏”
从全球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看,已经进城的农民,一旦真正融入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再回到乡村寻求发展。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之所以格外强调“防止规模性返乡”,并竭力保留农村的“退路”,本质上是出于对庞大人口基数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深度忧虑,是一种底线思维。
但是,一个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能永远依赖“保留退路”的消极防御,而必须建立起“筑实前路”的积极进攻战略。这条“前路”,就是让民营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持续保持强大的就业创造能力。
这要求我们的政策重心必须实现根本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转变:
1. 必须从战略上明确: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绝大多数就业。要尽快扭转“国进民退”的趋势,打破所有制的枷锁,在市场监管、资源获取、融资信贷等方面,真正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 停止“运动式治理”,转向“精细化调控”。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出台,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就业影响评估。用“设置缓冲期”、“提供转型支持”代替“一刀切”的关停,给绝大多数身为民营企业的小微企业喘息和适应的空间。
3. 将资源倾注于打通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户籍改革、提供可支付的住房、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当农民工能真正在城市“留下来”、“住得下”,他们才不会成为往返于城乡之间的“流民”,农村的土地也才能从“社会保障工具”回归为“生产要素”。
结语
农业农村部的努力值得尊敬,他们是在为整个经济体“查漏补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无法独立打赢这场“就业保卫战”。
解决农民规模性返乡返贫问题的钥匙,从来就不仅仅在村里的帮扶车间,而是在于能否重振城市的民营经济。历史的弯路已经走过,空洞的争论也已进行多次。现在,是时候用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回到常识上来:让市场的归于市场,让民营企业在公平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修复好民营经济这台最主要的“就业发动机”,才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最可靠、也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
作者 | 吴必虎 DeepSeek
编辑 | 周晴
图源 |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