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这盆‘墨菊’,花瓣层层叠叠,耐寒又好养,喜欢可以直接拍!”11月18日,在河北省涞水县王村镇祖各庄村的菊花种植基地内,“00后”青年于淼正对着手机屏幕,熟练地向快手、抖音直播间里的观众介绍特色菊花产品。这位拥有20多万粉丝的“乡村主播”,是一名选择回归乡土的大学生。他将儿时对菊花的热爱,转化为带动乡亲增收的“美丽事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浪潮中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
返乡创业青年于淼正在菊花种植基地直播。张凯旋摄
返乡创业,源于一份深厚的乡土情怀与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敏锐洞察。于淼将所学知识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在村里流转土地百余亩,潜心打造菊花种植基地。经过两年发展,基地目前已汇集观赏大菊品种600余个,鲜切花品种100余个,形成了从品种选育、科学栽培到精细管护的完整链条。
![]()
王村镇祖各庄村菊花种植基地。张凯旋摄
![]()
游客正在挑选菊花。张凯旋摄
为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路,他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带领团队持续在快手、抖音等平台输出优质内容。内容既包含菊花种植养护知识、四季赏花攻略,也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展示民俗文化。村中的妇女组成舞蹈队、民俗小车会,在镜头前自信展示传统风采;“王村小剧场”则围绕村规民约、医保政策宣传等主题,自编自演一系列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传播政策、塑造乡村品牌。
生动的内容与优质的产品形成强力共振,线上,直播引流效果显著,曾创下短短几天就售出菊花2万多盆的记录;线下,来自北京、涿州、高碑店等周边地区的游客慕名而来,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日销量超700盆。据统计,其创业项目已累计带动群众增收超过50万元,真正将“指尖流量”转化为“田间销量”,有效激活了本地资源。
“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基地帮忙,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村民王维笑着说。像他这样在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有40多人,小小的菊花产业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于淼的创业实践,是涞水县推动“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当地政府精准施策,系统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围绕视频拍摄剪辑、直播话术技巧、账号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为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积极培育“王村小剧场”等特色文化IP,利用三句半、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介乡村产品、讲述乡村故事。截至目前,当地已成功孵化出10名电商达人、6家企业及2家农民合作社,初步形成“以点带面、集群发展”的农村电商新格局。
从一名大学生到带领乡亲共富的“新农人”,于淼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需要有知识、有情怀的年轻人回归乡土、发光发热。在涞水,越来越多像于淼一样的返乡青年,正借“媒体+”之翼,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贾晨阳 张凯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