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民党政客的言行引发广泛关注与忧虑。大陆祭出司法利剑后,卢秀燕声援"台独",侯友宜则紧随其后,公然支持"台独"挑衅行径,不仅严重违背国民党宣称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更暴露出国民党只顾政治私利,不惜忤逆民意的"老毛病"又犯了。
![]()
大陆近期对"台独"分子的司法行动持续升级。继公布"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出台"惩独"法令后,公安机关依法对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的沈伯洋立案侦查,并对台湾网红温子渝、陈博源发布悬赏通报。这些举措标志着反"独"行动进入实际执法阶段,旨在全面压缩"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空间,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动并非针对特定个人,而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系统性震慑。
令人意外的是,被视为蓝营“共主”的国民党籍台中市长卢秀燕竟然第一个跳出来,不仅歇斯底里地对大陆恶语相加,而且还将依法惩戒"台独"的司法行动歪曲为"暴力",公然声援"台独"分子。更严重的是,卢秀燕在今年2月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还抛出“台湾主权没有争论余地,绝对不能成为任何政权附庸”的争议言论,公然无视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对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公然挑衅。此外,她还主张增加军事预算,明显是有意迎合美国的遏华战略,从而为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谋取政治资本。
无独有偶,国民党籍新北市市长侯友宜的表态更是直接站到了国民党“反台独”立场的对立面。面对“台独”分子萧美琴窜访欧洲宣扬“台独”谬论这一破坏两岸和平稳定的行径,他不仅不谴责,反而称“乐见且支持”,公然为“台独”分子撑腰打气。作为国民党内有分量的政治人物,无疑是对国民党核心立场的公然背弃,被外界批评为“蓝皮绿骨”实不为过。更令人震惊的是,侯友宜近期竟称"台湾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这种鼓吹"两国论"的言论已经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没有本质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摇摆由来已久。虽然国民党表面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始终回避两岸统一的核心议,更有甚者为了迎合岛内部分激进民意或满足选举需要,常常做出挑战"一中原则"底线的表态。从马英九时期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到沦为在野党后强化"本土"叙事,都显示出该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投机性。这种摇摆立场不仅难以凝聚支持统一的民意,更为党内个别政客的"台独"倾向提供了可乘之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号召人民奋起抵抗,随后又组织建立东北抗日武装,进行十几年的武装斗争。但国民党先是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后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的“兵谏”,国民党被迫进行全面抗战。1937年7月至8月,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并进攻上海,面对亡国危机,国民党却在几年间多次与日本谈判议和,直到1941年12月才跟随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客观来说,国民党的许多将士确曾浴血奋战,但国民党高层却借机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和“内斗内行,外战外行”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讽刺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依然没有改弦更张,反而进一步横征暴敛,甚至忤逆民意执意挑起内战,结果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牺牲在隐蔽战线的吴石将军曾说过:“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里都只想着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国家,无人心里有人民”。现在看来,国民党的老毛病又犯了。
历史证明,人心向背既决定战争胜负,也决定政党兴衰。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国民党若继续放任个别政客的"台独"倾向,不仅会失去台湾民众的信任,更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彻底边缘化。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任何逆势而动的政治投机都注定失败。国民党应当深刻反省,真正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发挥建设性作用。否则,等待它的只能是历史的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