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号“互联网IT世界”
2025 年秋季,北京市朝阳区将府实验学校(民办,年学费 8 万元)初一家长李女士(化名),本盼孩子在优质教育环境中顺利成长。校方曾在新生家长会上承诺 “学校老师会根据孩子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无需额外报校外辅导班”,这是李女士选择该校的核心原因,然而开学后的一系列连锁事件,让这份期待演变为家校矛盾,最终导致孩子因严重心理压力无法正常入学。
![]()
沟通风波:信息误发与违规推荐引纠纷
9 月 18 日中午,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发布家庭困难生统计表,李女士误将一条调侃该表的信息发至群内。因已过撤回时限,李女士向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班主任老师回应 “群内有领导,下次注意”。
当晚,李女士从孩子处得知,班主任老师已单独找孩子谈话,反复强调 “妈妈的行为严重影响班级团结,导致自己被学校领导批评”,全程未提及孩子自身存在任何问题。李女士认为不应将成人之间的矛盾迁怒于未成年人,致电沟通时,班主任老师情绪激动,不仅主张 “家庭是一体的,孩子应有知情权”,还表示 “你爱找谁投诉就找谁去”,挂断电话后又发送微信称 “对孩子一直特殊关照,李女士应在群内道歉”,随后将李女士的微信屏蔽拉黑。
9 月 19 日,孩子向父亲说,班主任老师当天两次单独找她谈话:班主任老师逐条展示此前家长提出孩子自身问题的聊天截图(因老师已拉黑家长,该记录与本次信息误发事件无关),反复询问 “你妈说我霸凌你,我有吗”,孩子发现老师手机有红点疑似录音,仅以简单回应配合;放学前,班主任老师再次强调 “是妈妈犯错”,并嘱咐孩子不得将谈话内容告知家长。
这让李女士十分震惊,她一直教育孩子遇到问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没料到老师竟引导孩子对家长隐瞒,“我十来年教孩子坦诚沟通的教育成果,似乎被这一次谈话抹杀了”。望着学校教学楼上 “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的标语,李女士只觉讽刺 —— 开学仅两周,孩子在学校的 “奠基” 第一课,竟是被引导隐瞒与撒谎。此前,开学仅四天,班主任老师曾直接向李女士推荐校外辅导班,该行为与 “双减” 政策相悖,已让李女士对学校的教学承诺产生疑虑。
![]()
会面揭秘:师资表述矛盾与解约告知
李女士就班主任老师因成人纠纷三番五次找毫无关联的孩子谈话,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向 12345 市民热线反馈,校方与李女士进行三次会面后,更多问题浮出水面: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自称 “带过三届毕业班”,实际此前一直在保定教书,2025 年 5 月才与该校签约;德育王主任在全年级家长会上宣称 “初一教师均来自初三毕业班”,会面中却承认 “因学校扩招,招聘了大量新聘教师”,前后表述存在明显矛盾。
第三次会面后,年级组长致电李女士,告知 “学校将与班主任老师解约”,并希望她 “不要扩大事态,不向其他家长提及”,避免影响学校声誉。
值得商榷的是,事后,班主任老师找到李女士,再次解释找孩子谈话并非她的本意,是学校领导要求她这么做的,碍于领导压力,她才只好找孩子谈话的。
![]()
家委介入:加剧矛盾
某家委得知班主任老师停职与李女士的反馈相关后,组建无教师的家长小群,将群名片发至班级群并拉全体家长入群,鼓动家长声讨反馈者。李女士严格遵守与校方的约定未向他人提及,为弄清信息泄露原因,将群聊截图私发给年级组长。不久后,与年级组长私交甚好的某家委(年级组长曾是其女儿班主任)在家长群公开此事,再次引导家长攻击李女士。
后续,因有家长匿名反馈家委乱收班费问题,某家委受学校告知后,私加李女士丈夫微信质问 “是否为反馈人”,并谎称 “反馈是实名的”。李女士致电德育王主任核实,王主任称 “某家委是挨家询问”,但实际并无挨家退班费的情况,某家委仅在家长群单独退还李女士家班费。
![]()
研学争议:规则双标与特殊针对激化冲突
11 月,学校组织研学活动,但孩子因为近一个月总是被学校不同班级的同学问起 “是不是你把你们班主任弄走的” 等言论困扰已久,得知不能带手机就更加不想参加,同时孩子反馈一些同学也不想去,但李女士认为研学是集体活动应当参与,也是想支持学校的相关活动,随后咨询新班主任老师。李女士向新任班主任咨询得知 “研学计入实践成绩,不参加则无”,无奈缴费并做通孩子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群通知 “仅小组长可带手机”,李女士因担忧孩子研学期间受欺负、遭到孤立,于是与德育主任沟通协商:可否由德育主任帮孩子保管手机,有需要时再向德育主任拿回手机与家长联系?但该请求遭到德育主任以 “规矩是由我定的,我不能破坏” 为由拒绝。
11 月 12 日凌晨五点,李女士送孩子参加研学时,德育主任与孩子班主任单独检查孩子是否携带手机,并拒绝孩子参加研学活动。而孩子通过同学朋友圈发现,大量非小组长学生也携带手机并在老师面前使用,却未被干预,规则执行存在明显双标。当晚,某家委在得到班主任告知 “李女士就研学问题进行投诉” 的事情后,在家长群发布相关言论,引导家长攻击李女士,还发出 “如再拿截图反馈,就不客气” 的表述。
![]()
孩子困境:心理压力与家长的合理期盼
连续的矛盾事件让李女士的女儿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出现 “一提到上学就大哭抗拒,无法正常到校” 的情况。结合学校当前的管理状况、家委的不当行为及孩子的心理状态,李女士认为孩子已无法在该校继续学习生活。
目前,李女士的核心期盼十分明确:期盼教委等相关部门介入,协助办理转学事宜,让孩子尽快回归正常校园生活,保障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同时彻查学校师资管理混乱、家委不当行为等问题;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走出心理阴霾。
这起持续数月的家校纠纷,暴露出部分民办学校在师资审核、家校沟通机制、规则执行公平性等方面的短板。如何在学校管理与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孩子成为矛盾的牺牲品,成为教育领域值得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