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闻叔!想买房怕高位站岗,想卖房怕资产缩水?当下楼市的竞争逻辑已悄然重构:银行不再局限于信贷中介的角色,转而以“超级卖家”的姿态直接下场,以20%起步的降幅批量抛售房源。
这一颠覆性操作,是否会彻底改写未来房价走势?手握房产或计划入市的普通民众,究竟该跟风行动还是理性观望?
![]()
楼市隐形库存的真实规模
不少人认为当前楼市房源供给相对有限,从国有大行披露的挂牌数据来看,这一判断似乎有据可依。
近一年来,农业银行挂牌房产标的达600多套,吉林银行2000多套,天津银行1200多套,中原银行500多套。
![]()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单看这些数字,分散到全国或省级业务覆盖范围中,确实难以形成直观的供给压力,但这些数据仅为楼市库存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房源供给主力隐藏在地方农信系统中。
四川农信系统挂牌房源高达24000多套,广州农信系统12386套,辽宁农信系统11369套,贵州农信系统9539套,这样的规模意味着,仅单一省级农信系统的待售房源,就相当于十几个中型小区的总套数。
![]()
背后核心差异在于资产处置能力的分化: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拥有多元化的资产处理渠道,可通过债权打包转让等方式间接消化抵押房产,无需直接挂牌出售。
而地方农信系统的业务更多聚焦本地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住房贷款,抵押房产回收量相对集中,且缺乏全国性的资产整合与处置能力,只能选择直接挂牌抛售,这也使得楼市实际卖家数量远超表面呈现的规模。
![]()
![]()
银行“折价卖房”的底层逻辑
普通房产持有者往往难以理解,房产作为传统优质资产,银行为何甘愿“折价甩卖”?
其实银行的这一决策绝非非理性行为,其核心逻辑围绕“资本流动性”展开,对银行而言,资金的流通效率等同于核心竞争力,大量房产积压无法变现,无异于“资金沉睡”,会直接影响信贷投放、业务周转等核心职能的正常运转。
![]()
从实际运营场景来看,当大量借款人因无力偿还贷款而以房产抵债时,银行不可能将这些资产长期持有。
房产作为不动产,会产生维护、折旧等隐性成本,积压的房产会占用银行大量资本金,导致其无法向新的优质项目放贷,进而影响盈利水平。
![]()
所以,以一定幅度降价快速抛售,看似牺牲了短期收益,实则是盘活资金链、保障业务持续运转的必然选择。
银行的这一操作,也彻底改变了楼市的竞争格局。
![]()
之前楼市博弈主要集中在买家与卖家之间,而如今已演变为“个人买家与个人卖家、个人卖家与银行”的多重竞争。
当个人卖家还在为几万块的让利与买家反复拉扯时,银行凭借海量房源和20%起步的降价幅度形成降维打击,直接打破了传统的价格平衡,让部分坚持不降价的个人卖家陷入被动。
![]()
![]()
房价触底的科学判断方法
无论是计划买房还是卖房,核心诉求都是把握房价的合理区间,避免陷入“高位接盘”或“低价抛售”的困境。
这里分享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判断方法,通过三个核心步骤即可清晰判断所在城市房价是否触底。
![]()
第一步,计算租售比回报率,租售比是衡量房产投资价值的核心指标,具体计算方式为:房屋年租金÷房屋总房价×100%。
这一指标能直观反映房产的实际收益水平,避免被表面房价波动误导。
![]()
第二步,确定参考基准值,参考基准值由“10年期国债利率+流动性溢价”构成,其中10年期国债利率是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重要参考,当前数值稳定在1.8%左右。
流动性溢价则根据城市线级划分,超一线城市按0.5%计算,一线城市按1%计算,二线城市按2%计算,三线及以下城市以此类推,线级越低,流动性溢价越高,这也符合不同城市房产流通效率的实际情况。
![]()
第三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当租售比回报率与“10年期国债利率+流动性溢价”的数值大致相等时,说明房价已处于阶段性合理位置。
如果租售比回报率明显低于这一基准值,则意味着房价仍存在调整空间,若显著高于基准值,则可能存在投资机会。
![]()
结合具体场景举例更易理解:在某省会一线城市,一套年租金5万元、总价250万元的房产,其租售比回报率为2%。
而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1.8%加上一线城市1%的流动性溢价,合计基准值为2.8%,两者存在0.8%的差距,说明该城市房价尚未达到合理区间。
![]()
再以二线城市为例,一套年租金6万元、总价200万元的房产,租售比回报率为3%,基准值为1.8%+2%=3.8%,同样存在差距,需继续观察市场变化。
流动性溢价并非固定不变,其变化与市场资金活跃度密切相关,当市场热钱增多时,资产流通效率提升,流动性溢价会相应降低。
![]()
当前一个关键信号是,衡量社会资金活跃度的M2-M1剪刀差已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值,这一指标的变化意味着市场资金面正在发生深刻调整,若后续热钱从银行体系大量涌出,房价的定价逻辑可能会出现根本性转变。
![]()
理性应对楼市新变局
当前楼市的核心矛盾已从传统的“买家压价与卖家惜售”,转变为“卖家之间的同质化内卷”,银行的跨界入局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竞争态势,但普通民众无需过度恐慌,关键在于把握核心判断指标,理性制定决策。
对计划卖房的群体而言,应摒弃“惜售”心态,客观看待市场竞争格局。
![]()
在定价时,不仅要参考同小区二手房挂牌价,更要关注周边银行挂牌的法拍房、抵押房价格,结合自身房产的租售比回报率合理定价,避免因坚守高价而错失成交时机。
可重点关注M2-M1剪刀差的变化趋势,若热钱流动性持续提升,可适当调整定价策略,把握窗口期完成交易。
![]()
对计划买房的群体而言,无需盲目跟风“抄底”,应聚焦房价的合理区间判断。
可按照上述租售比+基准值的方法,定期测算目标城市、目标小区的房价合理性,关注银行挂牌房源的去化速度和价格变化,当租售比回报率与基准值逐渐趋近时,再结合自身需求做出决策。
![]()
不同城市的房产流通效率差异较大,三四线城市需重点关注人口流入、产业支撑等基本面因素,避免单纯依赖价格指标做出判断。
归根结底,楼市的本质是资金与资产的匹配游戏,银行的“折价卖房”行为,本质上是资本追求流动性的必然选择。
![]()
对普通民众而言,与其被市场情绪左右,不如掌握科学的判断方法,紧盯核心指标变化,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性,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把握真正的市场机会。
![]()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市场价7折?银行开始大规模卖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