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跟我一样去宝光寺摸过照壁的“福”字,看过“东方斜塔”,数过罗汉,吃过素斋。尽管去过这里很多次,却不知道寺院里藏着一个古琴院。多亏朋友的安利。
通常下午五点,宝光寺就停止入场了。周末的某天下午,比着末班时间抵达,本以为寺院此刻已经静谧下来,谁知依然人流不断。
今天有祈福法会的活动,寺院里自然就热闹了许多。宝光寺的工作人员说。
![]()
这次没有从著名的舍利塔开始,工作人员带着宝光琴院副院长吴娅和我,在寺院的长廊、院子间穿梭,走进一间一间大殿又穿过一道道窄门,搞得我有点目眩神离——第一次发现宝光寺的建筑好像比过去更高大、更壮观。
在此教琴快十年的吴娅说:“我都有点晕了。”
这并不是我们的幻觉,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宝光寺采用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会使得整个寺院在视觉上有极强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加之,从清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又不断扩建,寺院规模逐渐扩大,建筑更加宏伟。
![]()
又走过几条长廊,便到了宝光琴院。
宝光琴院在寺院中轴线的左边,它旁边是禅堂与戒堂。琴院内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大树,高堂的围合以及郁郁树荫的庇护之下,这里很是幽静。
![]()
解开一间小房间的门锁,外间对称放置着几张琴桌,桌上摆着古琴,墙上也挂着古琴。堂内正中前端是大张写字板,而角落堆放着几张初具雏形的琴胚。内间整面架子摆放着装盒的熏香粉。
![]()
![]()
“这就是你们的课堂以及办公室了吗?”我问。
“哈哈,是的。上大课的话,要到抄经的大殿那边。”吴娅指向大殿,此时殿内一侧有几位游人在埋首抄经。
![]()
2016年,在意寂大和尚的倡议下以及琴学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和古琴艺术推广者唐中六的支持下,宝光寺成立了宝光琴院——专门为僧众、修行居士以及古琴爱好者提供的古琴学习平台。唐中六还发动了身边的朋友,为琴院捐赠了一批古琴供大家学习。
![]()
·琴学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和古琴艺术推广者唐中六
好奇为什么要成立宝光琴院呢?吴娅说,其实,宝光琴院的建立不能算作全新事物,更多算是“恢复”。
从宏大的历史来说,新都与古琴自汉代就有相应的关联,很多文献、文物足以显示,成都范围内包括新都等地汉墓出土过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说明古琴在汉代就融入本地生活之中。
明代“新都四大家” 之一的杨升庵,即杨慎,是推动新都古琴文化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擅长抚琴,还对琴曲、琴谱有研究,其诗文作品中多次提及古琴。
清代,新都龙藏寺在雪堂和尚的推动下,成为蜀派古琴的重要中心。蜀派古琴开创人张孔山及其弟子叶介福、唐彝铭长期在这里活动并教授琴艺。时任新都知县的唐彝铭又编纂了蜀派最重要的一部琴谱《天闻阁琴谱》,收录了140多首琴曲,张孔山负责协助,叶介福资助刊刻。
![]()
·吴娅在教授学员
而龙藏寺与宝光寺,双方僧人往来密切,给宝光寺铺垫了古琴文化的基础。书画大师、古琴大师竹禅和尚曾从重庆梁平(原四川省梁山县)到新都宝光寺挂单。
古琴追求“清、微、淡、远”的意境,而僧人将抚琴作为禅修辅助手段,试图达到以琴悟道、琴禅相融的境界。僧人抚琴,这不仅是新都古寺,也是乃至全国各地古寺(峨眉万年寺、宁波保国寺等)中流传的传统了。
![]()
·吴娅为僧人师父们授课
遗憾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全国琴馆、琴社大大小小只有十几家,200多人弹古琴,情况并不乐观。但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扶持,直至2011年,仅成都及周边就有二十四家琴馆、琴社,弹琴人数约3000人。
宝光琴院的建立是对“寺庙琴”的尝试恢复,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古琴文化中另一重要分支——“文人琴”。唐中六担任琴院的名誉院长,而吴娅作为副院长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以及活动。
吴娅是土生土长的郫县人,十岁开始学习古琴,启蒙老师是蜀派古琴演奏家、蜀派古琴的代表传承人俞伯荪,后经现代广陵派传人戴晓莲、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及硕士生导师戴茹指点。到现在,她学古琴有将近三十年时间,教学差不多也有二十年了。
![]()
·古琴公益班授课现场
琴院建立之初,宝光寺的僧人师父们自发来学习古琴,从“70后”到“90后”,不同年龄段都有。
师父们本身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平常爱喝茶、写书法,对古琴也有一定了解,吴娅明显感觉到,他们上手特别快。
因为他们关注自己的精进修行,内心平静,完全能沉得下来。相较于其他成人所思所虑比较多,僧人师父们注意力十分集中。
![]()
·助教在协助指导初学者
不过,师父们也有自己的功课要做。有的师父花在琴上的时间少一点,毕竟古琴是一门乐器,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有的师父学好基础功后开始自己专研,或把古琴当作伴奏乐器,配合诵经、祈福等。
“僧人师父们坐在那里就是一幅画,让人内心立刻很安静,或许,他们身上自带一种沉静的气质。”吴娅说。
随着琴院逐年的教学,更多人开始知道宝光寺里有一个古琴院。吴娅身边的朋友以及学员也慢慢问起来。
![]()
2023年之后,宝光琴院为了方便市民,开启公益班,宝光寺为授课老师提供补贴来帮助文化普及与推广。古琴公益班包含了10课时的体验课,从基础指法到古琴减字谱的识认、理解。
有时候,有人逛寺院听见琴声便来打听。但是,公益班招生名额有一定限制,错过的人又想在寺院的环境里学古琴,于是,宝光琴院应要求开了付费班,而其价格远低于市面。
吴娅觉得,古琴学起来就是三年五载的,在她的观念里,自己只是一位引路人,把最基础、最核心的方法教给大家。指法技巧与古谱琴曲浩瀚如海,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掌握基本的,能弹就挺好的。不必太执迷。古琴虽然能帮助修身养性,但不能过分神话它。
在宝光琴院,她不要求学员们几年几年的跟着自己学,有时间就来。
![]()
·《天闻阁琴谱》中的减字谱。《天闻阁琴谱》是蜀派最重要的一部琴谱,收录140多首琴曲。
目前,宝光琴院的古琴公益班已经十几期了。本来,今年计划开两期,时间却不合适。学琴就是这样,有时候讲究机缘,人多就多开一点班,人少就少开一点班。
好几个住在市区的学员,每周来新都上课。每次的线下课程,吴娅觉得像是跟大家交朋友——每周见一次,在一起学点指法,弹弹琴,蛮开心的。
![]()
![]()
![]()
·宝光琴院雅集活动
不是非要多喜欢古琴。就像有的学员来宝光寺吃顿非遗素食,弹会儿琴,喝个坝坝茶,然后逛逛寺院。古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生活的一小部分。这样也挺好。
所以,古琴公益班开办后,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寺院又新增了公益花艺班、书法班、香道班。
![]()
![]()
课程结束后,琴院会为学员们筹办雅集活动——搭建一个开放的舞台给大家去展示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对很多成人学员来说,这算弥补了小时候的一些遗憾。
“很多人是需要被看见的,特别是我们成年人。不管是职场女性、家庭主妇、公职人员,还是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大家想在工作、生活之外的环境里被看见。”
![]()
·学员们在拍摄演奏现场
古琴就像是一把锁匙,打开各自孤立的精神小屋,将人与人链接起来。这些人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也让吴娅看见不同人与不同形式的生命状态,换种角度来看,她自己同样被滋养着。
![]()
![]()
![]()
·古琴特展现场,南充市级非遗传承人赵云初讲解古琴制作
根据课程以及活动情况,吴娅每隔一周或两周来宝光寺,她平时在郫都区的子云古琴馆教课,每次走进这座千年古刹,内心就异常平和。她相信来上课的学员有着相同的体感。
古琴与古刹。自然,在寺里与寺外弹琴的感受肯定不同,身临这样的场域一切都变得沉静。
师父们性格不同,有的很慈悲,有的很通透,有的很活泼,吴娅说,他们既是师父,也是朋友,跟他们聊天谈话十分受益。
![]()
![]()
![]()
其实,在成都青羊宫、文殊院以及崇州白塔寺等都有琴院或琴社,以及举办相关的活动。
虽然传统文化进一步复兴,古琴始终相对小众,其普及度低于钢琴、提琴等西方乐器。估计每一位古琴授课老师也都被同一个问题困扰过——
很多人连古琴与古筝都分不清楚。
有人“指鹿为马”指着古琴说:“晓得嘛,晓得嘛,就是古筝。”
也有人点歌:“老师,弹首《笑傲江湖》嘛。”
对古琴的想象,很多人最初是从香港武侠片里习得的。吴娅指出,古琴绝不是大家在电影里听到的那种调调。角色弹的是古琴,但电影配乐为突出效果,综合了其他民乐器音色。
“不过,也不是不能弹这首曲子。”
说着说着,吴娅就弹起《笑傲江湖》来了。
编辑丨欢歌
未标注图源丨吴娅、牙尖儿、新都宝光寺
参考资料丨《蜀中琴人口述史》,杨晓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