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冬季进补,打个比方,就好像严冬季节,在植物的根系上直接施肥。我们可能看不到植物生长起来,但是会为来年植物生机勃发蓄积力量,这种蓄积的过程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今天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第11场主题发布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现场介绍中医提倡冬令进补背后的科学依据。
于国泳表示,冬令进补这个理论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自然界当中,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到了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要藏。此时,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就会偏旺盛,抓住这样的时机,更能有效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精华之气,在体内储存起来,利用好这个时机进行调养的话,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体现了中医“法于阴阳”的核心理念。
“到了冬季,人体的基础代谢可能是变得慢了,但是我们对于优质营养的需求并没有降低。马上就要到小雪节气了,这个时候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助于激发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抵抗风寒的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预防包括呼吸道疾病在内的多种季节性疾病。这种防病于未然的思想,正是我们中医治未病理念具体的体现。”于国泳说。
那么哪些人群比较适合冬日进补?哪些人群则需要谨慎?对此,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介绍,冬令进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判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气虚的人倦怠乏力,阳气不足的人四肢冰冷,如果血虚应该会表现为面色苍白,这几类人群可以进补。其次,产后、大病后、手术后体虚的人都是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达到调气血、补虚劳的目的。
“有一部分人不能进补。”何迎春说,“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热在急性期是禁止补的;其次中医体质方面,如果是湿热体质,舌苔黄腻;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这些人是不适宜补的。再其次,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而且生机旺盛,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都是不宜进补的。这些人群如果进行了不适当的进补,有可能加重原来的症状,还有可能出现新的症状。”
何迎春告诉大家,在进补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