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是一个交汇点——它承袭了宝马集团数十年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的投入、凝聚了清洁能源产业最新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德企业在可持续事业上的共同愿景。
如今,人们对汽车业可持续工作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产品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电池技术、能耗改进更为人所熟知。但实际上,作为一个辐射范围极广、标准极高的制造业体系,汽车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项目,示范效应可能更大,甚至可以跨越公司乃至行业。
![]()
宝马集团在中国沈阳的最新实践就符合这一描述。10月31日,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的地热能项目(下简称“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投运,使得该工厂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供热,预计每年实现减碳18000吨,从源头降低了宝马“新世代”车型的碳足迹。
当然,这一项目的价值不止于此:站在宝马的角度,这是其庞大且持久的可持续事业矩阵的又一突破;而项目本身在地热能利用上的创新突破,对于中国北方的工业地区具有高度价值;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来说,这一项目的新型合作模式也值得借鉴。
如沈阳市市长吕志成在投运仪式上所说,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正是其中关键。
成为“挖井人”:未来低碳出行领跑者的最新尝试
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不是一个孤立的尝试,它是宝马集团超过50年的可持续事业的最新突破。
宝马是汽车业对绿色事业投入最早也最持久的大公司之一。1973年,宝马集团是第一个任命首席环境官的汽车公司,开创了行业先河,这也标志着宝马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治理的核心范畴。自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1999年设立以来,宝马集团是唯一一家每年都位列前三的汽车公司,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可持续性的汽车制造商 。
![]()
清洁能源方面,宝马积累深厚。宝马集团始终在以创新思维构筑多元可再生能源矩阵,从跨界合作开发风电,到探索氢能商业化应用,再到全价值链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力,宝马集团走出了一条“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全链协同”的能源转型之路。而此次创新应用中深层地热能则是这一矩阵的再次扩展。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将是宝马生产网络中第一家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的工厂。
地热能项目不仅彰显了一家汽车制造商对绿色事业的持续追求,更体现了一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的坚定承诺和切实投入。事实上,宝马此次对中深层地热能的探索,也是中国汽车业在该能源领域的前沿尝试。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就开始了测试井项目,以掌握整个项目的可行性。
在这个意义上,沈阳铁西区中德开发园地下的这28座深井,不仅为宝马及其合作伙伴奠定了在中国汽车业地热能利用领域的“挖井人”地位,更以其成功经验为整个行业开辟了一条可借鉴的清洁能源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此次项目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正是宝马“新世代”车型的电池生产地,此次能源转型也代表着宝马将从源头降低产品碳足迹,为消费者带来更负责任的纯电出行体验。生产、使用,乃至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这也是“新能源车”的完整意涵。
2900米的创新:工业供暖的清洁能源标杆
要理解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的意义,就需要理解地热能本身。顾名思义,地热能就是提取地壳中的天然热能,用于发电或直接供暖。相比于光伏、风能等间歇性清洁能源,地热能对于持续运转的工厂而言更合适。尤其在冬季漫长的中国北方地区,24/7的持续供暖是大型工厂的刚需,地热能是实现清洁供暖的最可行方案。
而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深入地下约2900米,开凿28座中深层地热井,并且实现了“取热不取水”的运转方式;在保护本地水土的同时,实现了更稳定、更高效、更环保的地热采集效果。不论是在中国汽车业,还是沈阳当地,这一方案都是第一次实现。
![]()
2900米,相当于近10座埃菲尔铁塔叠放的深度,这个钻井深度看似惊人,实际上项目各方结合当地地址、技术和经济因素后考虑的最优方案,它既能获得稳定的热量,又能控制投资成本,实现地热利用的最佳效果。
而“取热不取水”,则体现了宝马和合作伙伴对于沈阳和中国的企业责任。过往多数同类项目都会通过先抽取地下水,再回灌的方式获取地热能,这种方式虽然单井的取热量大,成本较低,但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地层压力扰动,回灌困难导致的地热资源破坏,以及温度改变可能导致的地热生化环境和微生物环境变化等——关键是,这些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而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采用了同轴套管换热器与地下岩层进行热交换的“井下换热技术”,成功实现了取热不取水的全封闭循环。同时,这也是最贴合沈阳当地地质条件的方案:项目区地下岩层致密、渗透率低,地热水资源匮乏,本就不适合取水方案;而沈阳深部岩层虽然地温梯度不高,但导热性能很好,适合通过换热方式获取地热。
当然,理论上的可行和实践中的可用又是两回事。不论是2900米的中深层钻井,还是取热不取水的技术,都对项目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管材强度、流量设计,以及取热/恢复过程的精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施工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都是随“地”调整,成功在目标工期内,战胜了不可控的地质变化。
对于沈阳这样一座地热资源丰富、供暖需求高企的城市而言,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不啻为一次有益的探索,为地热能在同类地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经验。
“热土”联盟:让清洁供暖真正可持续
一个成熟的可持续项目,不仅要能带来显著的绿色效益,同样要在商业上可持续。此次项目,是华晨宝马与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伙伴的跨界协作,而沈阳市政府则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华晨宝马为用户方,华能、万江、中德园开发组成合资公司,开展投资、建设、运营。
![]()
接下来,宝马将持续推进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及里达厂区的地热能应用,并且将会适时推动地热能向整个沈阳铁西区中德园拓展。根据项目前期的预估,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还有广阔的功能潜力可待挖掘,一旦用暖总量扩大、边际成本摊薄后,将在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供热的同时,实现比传统供暖更低的成本。这也将实实在在推动铁西区中德园实现零碳园区的目标。
![]()
宝马集团人力资源和员工关系董事霍思玫女士在投运仪式上表示:“随着沈阳生产基地地热能供暖项目的正式投运,我们正与来自政府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树立前瞻性能源供应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项目充分体现了我们融合责任与创新的整体方法。我们深感自豪能够在中国发挥引领作用,并为实现全球与本地的资源保护目标作出长期贡献。”
从这一角度看,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是一个交汇点——它承袭了宝马集团数十年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的投入、凝聚了清洁能源产业最新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德企业在可持续事业上的共同愿景。同时,它也只是一个起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工业界还有更多清洁能源和可持续的突破可以实现,汽车公司无疑是其中的积极力量之一,而宝马则会坚持做那个耕耘在前的“挖井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