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者按
为生动展现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记录医者仁心,传递行业温度,增进医患互信,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8月25日起,“健康肥城”微信公众号开设“医生手记”专栏,将陆续刊登各医疗卫生单位一线医生撰写的原创文章,聆听他们的暖心故事与心路历程,见证医患双向奔赴的温暖时刻,感受医者仁心的蓬勃力量!
清晨的中医诊室里,艾草香与晨光交织,我总会想起《经方实验录》中的一段描述:明窗净几,焚香洗手,恭读《伤寒论》。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在这简短的字句中,仲圣的教诲仿佛尽显无遗……医路走来,最吸引我的不是药到病除的瞬间,而是从相似病症中辨出细微差别的过程。就像去年夏天那位被呃逆折磨的老人,和今年春天的大车司机,让我对伤寒经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
2023年7月,74岁的纪老爷子被呃逆缠了半月。他说,起初吃了凉菜闹肚子,村卫生室输液后止泻了,却添了呃逆的毛病,从偶尔发作到整夜不休,吃了促胃动力药也没用。我见他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按腹时腹直肌发紧,下腹部微痛,还说腹胀、纳差、手脚怕冷。这让我想起《伤寒论》“气从少腹上冲心”的记述:生冷伤了脾胃阳气,寒邪滞留致胃气上逆。
“您这是脾胃着凉,气不顺往上跑。”我选了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温阳散寒、平冲降逆,加干姜、吴茱萸助祛寒,苏梗、香附理气,党参补脾气。嘱咐药温服,忌生冷,用小米粥养胃。一周后老爷子来电,三剂药下去,呃逆止了,能正常吃喝睡觉。我在记录本上写:寒邪呃逆,温阳为主、降逆为辅,不可见呃止呃。
今年4月,43岁的大车司机闫师傅推门进来,呃逆声洪亮震耳。他说半个月前吃地塞米松治过敏性鼻炎,之后就开始打呃,中西医都看了,药吃了不少没用。我见他气息粗,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有力,按腹时心下痞硬——与纪老爷子截然不同,无寒象却有痰湿阻滞。激素易致气机逆乱,加上他常年开车久坐,脾胃运化差,痰湿内生阻滞气机。
我用了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化痰,半夏、厚朴燥湿,苏梗、柿蒂助降逆,党参、大枣补脾胃。特意把代赭石控制在6克,嘱咐“先煎代赭石,旋覆花用布包好”。三天后闫师傅发信息:“三副药下去就好了,没再不舒服。”他说之前吃的药也有柿蒂、丁香,就是没用。我解释:“您这不单是气逆,是痰堵住了,得先化痰再顺气,光止呃没用。”
这两个病例,正是“同病异治”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体现,让我对经方的辨证施治体会更加深刻。同是呃逆,一虚一实,一寒一湿,治法迥异。纪老爷子属虚属寒,需温阳补土;闫师傅属实属湿,要化痰降逆。若把两人的方子换过来,恐怕只会加重病情。
技无终点,学无止境;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医学重实践与经验,成长源于持续临证、学习与总结。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以谦逊自省的态度,表达了对医学的执着追求与理性认知:“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既体现了他对医学局限性的清醒认知,更彰显了对医术不断精进的不懈追求。对我而言,张仲景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医学精神的深刻诠释,更是对我个人成长的一种鞭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颗谦逊而自省的心,不断前行,不断超越,只为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