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进入冬春季节,气温波动大,幼儿园、学校因儿童聚集,更易成为水痘高发场景。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且可能引发并发症,家长面对孩子的不适与学习进度受影响等情况,往往焦虑无措。但只要掌握水痘的传播规律、症状特点和科学应对方法,就能降低感染风险,帮助已患病孩子平稳康复。
![]()
认识水痘:不只是“长痘痘”那么简单
水痘并非普通皮肤问题,而是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病毒经上呼吸道黏膜侵入体内,进入咽淋巴组织繁殖,再经血液扩散至全身,引发皮肤和黏膜特征性病变。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1至2个发病高峰,以冬春季高发。
2至6岁儿童是水痘的主要易感人群,该年龄段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且多在集体环境活动,感染概率相对较高。此外,免疫功能不全者,如化疗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人群,一旦感染水痘后病情发展迅速,需特别警惕。
水痘的传播路径:这些“隐形渠道”要警惕
水痘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病概率可高达90%。总体而言,水痘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类,需重点警惕。
首先是呼吸道传播,这是水痘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扩散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含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便可能感染。如处于密闭室内环境,即便保持一定距离,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其次是接触传播,风险隐蔽且场景广泛。患者疱疹液含大量病毒,疱疹破裂后会污染衣物、玩具等物品。当健康人接触这些污染物,又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就会侵入体内。低龄儿童因卫生习惯尚未养成,通过此途径感染的风险更高。
最后是母婴传播,虽不常见但危害大。若孕妇在孕期感染水痘,病毒可能突破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进而引发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等严重后果。
识别水痘:从潜伏期到出疹期的典型信号
水痘发病有明显阶段性,了解各阶段特征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
潜伏期:一般是10至21天,平均是14天。
前驱期:潜伏期结束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持续1至2天。婴幼儿可能无明显前驱症状,直接进入出疹期。
出疹期:发热1至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再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位最多、四肢较少。皮疹会从红色斑疹逐步发展为丘疹、疱疹,最后结痂。
出疹期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四世同堂”,同一部位皮肤可同时看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二是疱疹呈椭圆形,直径3至5毫米,周围有红晕,顶部有脐凹;疱疹液初期透明,后期变混浊,继发感染后呈脓性。此外,口腔、咽喉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患者疼痛、吞咽困难。
预防水痘: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线
水痘疫苗接种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其能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便接种后感染,症状也会减轻,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会降低。
水痘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无水痘疫苗免疫史的儿童,推荐12至18月龄接种第1剂,3至4岁接种第2剂;未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的儿童应尽快完成接种目标,接种间隔至少3个月。同时,建议无水痘疫苗免疫史的13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也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至少4周。
日常预防措施也很重要:水痘高发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家人或孩子同学感染水痘后,避免孩子接触患者,并对家中环境彻底消毒;教育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
科学应对水痘:家庭护理与治疗的关键要点
孩子感染水痘后,家长无需恐慌。科学护理和治疗可助孩子1至2周康复且不留后遗症。
隔离:患者从出疹前1至2天到所有皮疹结痂干燥期间均具传染性,需及时隔离。孩子应停课居家隔离休息,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病毒浓度。
发热护理:患者体温多在38.5摄氏度左右。未超38.5摄氏度时,可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同时让孩子多喝温开水;超38.5摄氏度或孩子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引发瑞氏综合征。
皮肤护理:为防孩子抓挠疱疹引发感染,需剪短其指甲,必要时戴手套。用温水轻擦皮肤,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涂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后用碘伏软膏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患病期间孩子消化功能受影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小米粥、鸡蛋羹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多数轻症患者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对症护理即可;症状较重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家长切勿自行用药。
警惕水痘并发症: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少数可能出现并发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皮肤细菌感染:孩子抓挠疱疹致其破溃,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出现皮肤红肿、化脓等,严重时可能引发蜂窝织炎、败血症。
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者、新生儿,于病后1至6天发生,症状有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
脑炎:虽发生率低但危害大,常发生于出疹后2至6天以及疹前或病愈后,症状包括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可能导致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此外,水痘还可能引发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皮肤大片红肿或化脓、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总结:科学防控水痘,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水痘虽传染性强,是冬春季节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但科学应对可有效防控。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关键的预防手段,能大幅降低孩子感染概率,即便少数人接种后仍感染,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家长了解传播机制可规避感染渠道,掌握症状能早发现病情,做好隔离、护理能帮助孩子康复。将疫苗接种与科学护理结合,才能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
![]()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医师 李平
编辑:陈远
审核:王小雪 严少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