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仍然是位居前列的全球主要致死原因之一。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问题,我们通常会强调要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戒烟,控制肥胖等风险因素的控制。但急慢性病毒感染,可能对心脑血管带来的巨大风险,却往往会被大家所忽略。
一项近日发表在JAHA(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享研究中,通过总结上百篇高质量的相关研究,包括流感,新冠感染等急性感染,以及丙肝,艾滋病等慢性感染在内的多种病毒感染,都会显著增加心梗、中风的发生风险。
![]()
5种病毒,或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分子”?
该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来自于 MEDLINE 和 Web of Science 等五个主要科学数据库,研究者通过定制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和识别,搜索范围涵盖了截至2024 年 7 月发表的的相关研究。对超过 52000 份科学记录进行筛选后,最终在后续分析中纳入了 155 项高质量研究。
该综述中通过对这些高质量研究进行回顾性研究和荟萃分享,提出了5种会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病毒类型。
1. 急性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
![]()
流感病毒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上升趋势,今年秋天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目前国内流感疫情也已经开始出现了上升趋势。千万不要认为流感只是发烧,咳嗽那么简单,研究表明,在感染流感病毒后的一个月内,流感患者急性心梗的发生风险是健康阶段的4倍,中风风险则升高了5倍!
此外,研究还发现,流感带来风险最大的时间阶段时感染流感后的第一周,在此期间,急性心梗的发生风险增加了7倍!而在随后的8到14天中,心梗风险为健康状态的1.87倍!
同样作为呼吸感染病毒的新冠病毒,同样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巨大风险。研究数据显示,新冠感染会使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74%,而中风的发生风险增加了69%。而自身对照病例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冠感染的前14周,急性心梗的发生风险升高了3.35倍!可以说新冠感染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事件不亚于流感,而且可能风险升高的持续时间可能还会更长。
2. 慢性病毒感染:艾滋病毒,丙肝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除了急性感染之外,一些能够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的慢性病毒,同样也会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
艾滋病毒感染也会显著增加感染者的心脑血管风险,相比非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升高了60%,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了45%,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患者长期接受长期的逆转录抗病毒治疗,这种病毒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依然存在。此外,艾滋病毒还是唯一被证明会增加心衰风险的病毒类型,艾滋病毒感染,可使心衰发生风险升高89%!
慢性丙肝感染不仅伤害肝脏,同样也会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丙肝感染者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增加了27%和23%。更值得警惕的是,丙肝感染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了1倍!
带状疱疹病毒作为水痘病毒的“再激活”形式,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的发作同样与心血管风险相关。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2%,脑中风的风险增加了18%,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慢性问题,带来的风险增加,持续时间可长达10年!
研究还发现,包括甲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联,但目前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需要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来证实。
病毒如何攻击我们的心血管系统?
很多朋友可能会好奇,这些病毒为什么会带来这么多的心脑血管风险呢?根据该研究的阐述,其机理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
![]()
首先,一些病毒(如新冠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艾滋病毒)可以直接侵入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这种入侵会直接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刺激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这些病理变化会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破裂,从而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或中风。
此外,病毒感染还会带来炎症风暴与血液的高凝血状态。病毒感染会触发人体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形成所谓的“炎症风暴”。
这种全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也会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使血液更容易凝固,加大血栓的形成风险。即使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过后,这种炎症和高凝状态也可能持续存在,长期来看,这种状态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为心脑血管事件埋下隐患。
预防病毒感染就是保护心脏!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临床启示之一是:预防病毒感染,或许也是进一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接种疫苗,正是我们对抗病毒最强有力的武器。
![]()
这项研究中还发现,疫苗接种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接种流感疫苗,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34%,接种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同样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对于本身就有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者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二级预防的中老年朋友,病毒感染可能会与这些既有风险因素叠加,产生“1+1>2”的破坏效应,因此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
不管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希望我们都能够积极做好防护,合理的使用疫苗,远离高风险行为和高风险区域,尽量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为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进一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Kawai K, Muhere CF, Lemos EV, Francis JM. Viral Infection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25;14:e04267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