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自11月14日开始的今冬首轮寒潮(也有媒体称“今年下半年首轮寒潮”)天气过程,由于降温幅度大,大风天气显著,一些地方甚至降下暴雪,对农业、交通、能源、市场供应等领域带来诸多挑战和影响。
截至今日(18日),这轮全国性寒潮影响尚未结束,南方多地气温今天将继续下滑,最低温度0℃线(也称冰冻线)将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北中部一带,而北方气温开始回升。那么,今冬首轮寒潮有何特点?还要持续多久?影响范围有多大?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应对?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最大特点是“降温猛+大风”,“风寒效应”让全国喊冷
据了解,寒潮是指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有时还会伴有雨、雪和冰冻灾害。
![]()
11月18日,山东淄博,寒潮降温天气,行人穿棉衣防寒。视觉中国
上游新闻注意到,这几天,社交平台上充满全国各地网友喊冷的留言:“昨天还被蚊子咬,今天直接立冬了!”“半夜被冷醒,躺在被窝里听着狂风怒号,还没起床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寒潮来袭,我的秋裤没扛住”……
据报道,本轮寒潮天气最大的特点,是降温猛以及大风。在同样的气温下,如果风力加大,“风寒效应”更为明显,公众出门往往体感会更加寒冷。什么是“风寒效应”?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即便气温不高,也不会觉得特别冷;可一旦刮起风,寒冷感就会直线升级。风力越大,热量流失速度越快,我们就会觉得越冷。
受本轮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日平均或最低气温将普遍下降6—10摄氏度,其中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将下降12—14摄氏度,局地降温可超过16摄氏度;上述地区也将伴有4—6级阵风,7—8级偏北风。
![]()
中央气象台最新发布的降温预报图。中央气象台
上周末,今冬首轮寒潮给北方大部带来猛烈大风以及显著降温。其中,16日为北方降温范围和幅度最大的一天,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等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2℃。同时,内蒙古中部、京津冀、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出现7至9级阵风,局地达10至13级。
17日早晨,冷空气前锋已经推进到长江沿线;5时前后,气温0℃线抵达山西南部到河北中部一带,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银川、西宁、济南、昆明、拉萨都度过了下半年来最冷的早晨,其中哈尔滨下半年首次跌破零下10℃。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博宇分析,本轮寒潮属于深秋向冬季转换的一次典型天气过程。相较于极端寒潮,本轮寒潮强度适中,也是今冬首次全国性的寒潮过程。此次寒潮过程,全国降水总体强度不大、范围较小,天气表现以剧烈降温和大风为主。
从北到南席卷全国,冰冻线推至江苏安徽湖北一线
陈博宇介绍,这轮寒潮过程自14日起,从新疆北部开始,经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逐渐东移南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最终抵达华南地区。
![]()
18日,全国冰冻线示意图。中国天气网
17日晚,“武汉城区下雪了”在武汉人的朋友圈热传:窗外飘起雪花,不过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变成小雨。据报道,17日7时至15时,鄂西、鄂东北山区出现降雪,十堰、竹溪、竹山、房县、神农架、随州、随县、广水、安陆、孝南、云梦、应城、红安等地城区雨夹雪或雪,十堰、神农架高海拔地区局地大雪或暴雪、大部出现1~5厘米积雪。积雪较深的有神农架神农顶和大九湖15~20厘米、郧西湖北口12厘米。
17至18日,寒潮继续南下,影响范围最南可达华南,预计降温的重心也会逐渐转移到黄淮至华南。由于这些地区前期基础气温较高,降温会“非常猛烈”。上述地区最高气温的累计降温幅度普遍会达到10℃以上,江淮中北部、江汉中东部、江南西部、华南北部等多地累计降幅可超15℃,局地甚至在20℃左右。
专家介绍,降温过后,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将降至近期的最低点,并大面积刷新下半年来新低,18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抵达长江中下游一带。大城市中,合肥、南京、上海、杭州最高气温将降至个位数,其中合肥、武汉最低气温还有可能跌破冰点,均为今年下半年首次。
寒潮对南方的影响今天仍将持续。预计18日08时至19日08时,四川东部和南部、重庆、江西东部和南部、浙江南部、云南东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岛等地大部将先后降温6至8℃,其中,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最低温度0℃线(冰冻线)将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北中部一带。
寒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明天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回升
据报道,本轮寒潮属“快闪型”冷空气,降温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18日)开始,北方就会率先开启升温,19日中东部大部气温都会迎来回升。其中,北方多地升温幅度将超过12℃,23日前后最高气温10℃线将重回辽宁北部,各地气温会回升至较常年偏高水平。虽然23日后可能还有一股冷空气来袭,但由于强度较弱,总体偏暖格局不会被改变。
![]()
11月17日,湖北襄阳,保康县龙坪镇迎来入冬以来首场降雪。视觉中国
今天起,全国大部将转为受干冷气团控制,降水快速减少,恢复晴朗干燥模式。预计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将以晴天为主,降水稀少、天气干燥。
据大河报,预计19日和20日,河南全省将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风力也将有所减弱,中西部地区将有3到4级西北风,阵风6到7级。例如,郑州地区,明天的最高气温预计将升至10℃,后天(20日)有望进一步升至14℃。
陈博宇预计,本轮寒潮将于19日结束,此后受寒潮影响地区的气温会有所回升,但受补充弱冷空气南下影响,日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不大,日最高气温回升较明显。
寒潮大风致琼州海峡停运,多地多部门积极应对
本轮寒潮由于降温幅度大,大风天气显著,一些地方甚至降下暴雪,对农业、交通、能源、市场供应等带来诸多挑战和影响。
![]()
山西太原,17日最高气温在0℃左右。为应对寒潮降温,大型农贸市场组织商户对蔬菜提前备货,并采取必要保温措施。央视新闻
11月17日晚,来自湛江海事局的消息称,受本轮寒潮大风影响,琼州海峡客滚船将于18日凌晨2时起停运,预计停运时间将持续至19日。同日,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受寒潮大风天气影响,海口新海港、秀英港和铁路南港将于18日2时起停运。
16日,受寒潮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江西九江市平均气温将下降8℃以上,江湖水面、平原河谷阵风可达7-8级,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九江海事局决定于16日20:30发布气象类寒潮四级(蓝色)水上交通安全预警。
16日,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太原市17日最高气温在0℃左右。为应对寒潮降温,大型农贸市场组织商户对蔬菜提前备货,并采取必要保温措施。太原市某大型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组织经营户在太原市周边采购了大量的应季蔬菜、冬储菜,从外省积极采购黄瓜、西红柿、豆角之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自16日起,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多地气温骤降。在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刘楼村,种植户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正积极为大棚加盖保温膜,以应对气温下降。
15日凌晨,南京动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检修库,地勤机械师正在对车体外表进行检查。据介绍,近日,南京动车段对配属的415组动车组开展防寒整备工作,细化整修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陈洪宛说,本轮寒潮正在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预计全国能源需求有所增长。16日,全国日用气量11.8亿立方米,最高用电负荷11.3亿千瓦,比前期有所提升,但仍处于供暖季相对低位,远低于供暖季峰值水平。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表示,“从当前情况看,今年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基础坚实可靠。”今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总量和尖峰用气总体有保障。
交通运输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说,全国交通系统积极防范应对寒潮天气影响。以公路方面为例,会同公安、气象等部门,完善“一路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路网实时监测及极端天气会商研判,重点对易积雪结冰的背阴路段、长大下坡、桥梁、隧道及匝道进行巡查,切实提升恶劣天气下公路通行保障能力。
多地现“流感气象风险”,添衣保暖减少出行
中央气象台预计,17日至18日,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将先后出现“中等流感气象风险”。其中,华北地区西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华东地区中部、华中地区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地区中部的部分地区,将有“较高流感气象风险”。
![]()
专家建议,寒潮期间外出,请选择防风衣物,尤其要保护住头部。央视新闻截图
“建议公众做好防护,减少在寒冷及大风天气中的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王丽娟说,寒潮影响下气温变化剧烈,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需注意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
王丽娟还表示,四川中东部、陕西南部等地相继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影响,不利于旅游出行,建议相关部门提示公众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由于本轮寒潮“风寒效应”(降温猛+大风)明显,冬季防寒保暖要有针对性。专家提醒,公众出门前除了关注气温,也要留意风速和湿度预报。穿戴方面,要选择防风保暖的衣物,尽量减少皮肤裸露,尤其是做好头部防护,戴帽子、围围巾都是简单有效的办法。此外,18日起全国大部天气干燥,建议公众注意保湿,及时补水。
上游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中新社、央广网、人民网、中国天气网、海报新闻、大河报、大众新闻、广州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