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针对汽车出口行业乱象的强力监管正式落地,旨在封堵新车冒充二手车出口的漏洞,推动中国汽车国际化从“量变”到“质变”。
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于11月14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全面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规范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
这项被称为“对我国汽车国际化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政策,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的车辆,将要求企业补充提交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
政策核心
《通知》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指导本地企业补充提交该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
确认书需包括出口国别、车辆信息、提供售后服务的网点信息等,并加盖生产企业公章。对无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这一规定直指行业内存续的“零公里二手车”问题,即部分企业将新车注册登记后,立即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规避新车出口的相关管理要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表示,180天的注册期限要求非常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让二手车出口回归到有里程、使用过的旧车出口模式。
《通知》还要求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将加强本地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照《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与动态管理。
对有多次不诚信行为、未及时提供出口车辆维修技术及备件支持、不履行质量保证义务的企业,或者此类企业法人及关联人另设企业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将责令其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在受理审查其出口许可证申请时,主管部门应综合考虑整改落实情况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改装车监管
《通知》还加强了以改装车名义出口车辆的许可证申领条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改装车出口企业准确填写车辆底盘品牌、改装车品牌、车辆型号等信息,提交改装真实性证明材料。
对无法证明改装真实性,同类改装车产品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具备有效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解读,此举旨在强化对改装企业的管理要求,防止企业因“零公里二手车”出口受限而转为以“改装车”名义出口。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通知》也提出了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发展的系列措施。包括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充分利用各类贸易促进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同时,完善出口配套体系,引导出口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共同做好售后服务,保障维修配件供应及技术支持。
要探索发展专门面向二手车出口的交易市场,开展二手车出口整备、检测、报关、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认为,这进一步细化和夯实了二手车出口的售后服务必备条件,通过推动出口企业建立可持续的服务体系,防止短期投机行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国际化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苗头。
“零公里二手车”问题对正常的新车出口秩序产生了冲击。
该《通知》的核心是让二手车出口回归到有里程、使用过的旧车出口模式,推动形成覆盖二手车出口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支撑二手车出口向“质量提升”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