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黄沙,在雁门关外的黄土坡上打着旋儿。断壁残垣间,枯树枝桠如鬼爪般伸向灰蒙蒙的天空,脚下的黄土被鲜血浸透,凝结成暗红的硬块,踩上去发出“咯吱”的脆响,像是亡魂在低声呜咽。
杨延昭拄着断裂的长枪,半跪在土坡顶端,玄色战甲被划开数十道裂口,鲜血顺着甲胄的缝隙往下淌,在地面汇成一小滩。他仰头望向天际,雁阵惊寒,哀鸣着掠过云层,恍惚间竟与多年前父亲杨业战死陈家谷时的场景重叠。
“将军!辽军又开始攻城了!西南角城墙快顶不住了!”副将王贵踉跄着跑来,左臂缠着渗血的布条,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杨延昭猛地回过神,粗糙的手掌紧紧攥住枪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身后的残兵:不过三千余人,半数带伤,盔甲残破,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断刀、有短矛,甚至还有农夫用来耕地的锄头。而黄土坡下,辽军十万大军联营数十里,旌旗如林,鼓声震地,耶律斜轸的“帅”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不可一世的嚣张。
这已经是被围困的第七天了。
七天前,杨延昭奉命率五千精兵驰援雁门关,没想到在黄土坡遭遇辽军埋伏。耶律斜轸算准了宋军的行军路线,提前在两侧山谷设下伏兵,待宋军进入包围圈后,万箭齐发,滚石如雨。一场惨烈的厮杀后,宋军折损过半,被迫退守黄土坡上的一座废弃古堡,凭借地形苦苦支撑。
![]()
“水……有没有水?”一名年轻的士兵瘫倒在地,嘴唇干裂起皮,眼神涣散。旁边的老兵颤抖着从腰间解下水囊,倒了几滴浑浊的水在他嘴里,自己则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将水囊紧紧攥住。
杨延昭的心像被钝刀割着一般难受。粮草早已断绝,水源也即将耗尽,再这样耗下去,不等辽军攻破古堡,将士们就会渴死、饿死。他转头望向古堡西侧的悬崖,那是唯一没有被辽军封锁的方向,只是悬崖陡峭,下面是湍急的河流,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将军,要不我们杀出去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个鱼死网破!”王贵抹了把脸上的血污,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杨延昭摇了摇头,目光凝重:“辽军早已在谷口布下重兵,我们现在冲出去,无异于以卵击石。耶律斜轸就是想逼我们突围,好将我们一网打尽。”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我们是大宋的屏障,身后就是雁门关,就是万千百姓的家园,绝不能退!”
话音刚落,古堡外传来辽军的喊话声,用生硬的汉话喊道:“杨延昭!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你已是瓮中之鳖,若肯投降,我家元帅保你高官厚禄,否则,攻破古堡之日,鸡犬不留!”
士兵们闻言,一个个怒目圆睁,有人高声骂道:“狗贼!休想让我们投降!”也有人面露绝望,低声议论着:“难道我们真的要葬身于此了吗?”
杨延昭沉默着,目光在古堡内逡巡。他看到士兵们脸上的疲惫与恐惧,也看到他们眼中未灭的战意。他想起了父亲杨业临终前的嘱托:“杨家儿郎,当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不失为忠勇本色。”但他更明白,无谓的牺牲毫无意义,保住将士们的性命,守住雁门关,才是对国家最大的忠诚。
夜色渐浓,朔风更烈。杨延昭独自登上古堡的望楼,借着微弱的月光,观察着辽军的营寨。辽军联营数十里,营帐连绵不绝,但杨延昭敏锐地发现,辽军的粮草营设在西侧,距离主营有三里多地,而且防守相对薄弱。更重要的是,耶律斜轸性格骄横,自恃兵力雄厚,必定放松警惕。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
“王贵,你过来。”杨延昭招手示意。王贵快步上前,躬身听令。“你带两个人,趁夜色突围,前往雁门关求援,告诉守将,三日后三更,我会在黄土坡点燃烽火,届时请他率军突袭辽军后营。”
王贵一愣:“将军,那您呢?我们走了,您和兄弟们怎么办?”
“我自有妙计。”杨延昭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记住,务必在三日内带回援军,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王贵含泪点头,转身挑选了两名身手矫健的士兵,换上百姓的衣服,趁着夜色,从悬崖峭壁处小心翼翼地爬了下去。
![]()
送走王贵,杨延昭立刻召集剩余的将士。他站在一块高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声音洪亮:“兄弟们,我知道大家现在又累又饿,又怕。但我杨延昭向你们保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冲出重围,打败辽军!”
士兵们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疑惑。
杨延昭继续说道:“耶律斜轸骄横自负,我打算用诈降计,诱他进入我们的埋伏圈。明日一早,我会派使者去辽营请降,声称我们粮草断绝,将士们无心再战。耶律斜轸必定会亲自率军前来受降,到时候,我们利用古堡的地形,埋下伏兵,待他进入古堡后,关门打狗!”
“可是将军,辽军有十万大军,就算我们伏击成功,也难以突围啊!”一名老兵问道。
“放心。”杨延昭微微一笑,“我已经派人去雁门关求援,三日后三更,援军会突袭辽军后营。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定能大破辽军!”
将士们闻言,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接下来的一夜,将士们忍着饥饿和疲惫,在古堡内挖设陷阱,布置伏兵。他们将仅剩的滚石、擂木搬到城墙之上,又在古堡的通道内埋下炸药——那是杨家军特制的火器,威力无穷。
次日一早,杨延昭派一名老兵前往辽营请降。老兵按照杨延昭的吩咐,在耶律斜轸面前声泪俱下,诉说着宋军的困境,恳求耶律斜轸网开一面,收留残兵。
耶律斜轸听后,哈哈大笑:“杨延昭也有今日!本帅就准你们投降,明日一早,打开古堡大门,本帅亲自率军进城受降!”他根本没有怀疑,在他看来,宋军已是强弩之末,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消息传回古堡,将士们立刻做起了准备。他们将盔甲擦拭干净,武器摆放整齐,装作一副无心再战的样子,实则暗中做好了战斗准备。杨延昭则亲自检查陷阱和伏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第二日清晨,古堡大门缓缓打开。杨延昭带着数百名“残兵”走出古堡,面带“谦卑”之色,等候耶律斜轸受降。耶律斜轸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三万精锐骑兵,耀武扬威地来到古堡前。
“杨延昭,你终于肯投降了?”耶律斜轸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中充满了轻蔑。
杨延昭躬身行礼,声音平静:“元帅神威,我等心悦诚服,愿归降元帅,为元帅效力。”
耶律斜轸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好!本帅就封你为偏将,你的部下,都编入我的军中。来人,随我进城受降!”
说完,耶律斜轸催动战马,带着骑兵们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古堡。当辽军全部进入古堡后,杨延昭突然大喝一声:“关门打狗!”
![]()
早已埋伏在城门两侧的宋军立刻放下千斤闸,将辽军的退路切断。与此同时,古堡内的伏兵四起,滚石、擂木如雨点般砸向辽军,弓箭、火铳齐发,炸药在辽军阵中炸开,浓烟滚滚,惨叫声不绝于耳。
耶律斜轸大惊失色,高声喊道:“不好!中埋伏了!快突围!”但此时的古堡内,早已乱作一团,辽军挤作一团,互相践踏,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杨延昭手持长枪,身先士卒,冲入辽军阵中,枪尖所到之处,辽军纷纷倒地。
“杀!为死去的兄弟报仇!”宋军将士们士气高涨,个个奋勇杀敌,古堡内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耶律斜轸在亲兵的护卫下,拼命向城门冲去,但千斤闸早已落下,任凭辽军如何撞击,都纹丝不动。
就在这时,古堡外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杨延昭抬头望去,只见雁门关方向尘土飞扬,旗帜招展,援军到了!
原来,王贵成功抵达雁门关后,守将立刻调集五万大军,日夜兼程赶来救援。援军趁着辽军主力进入古堡的时机,突袭辽军后营,辽军毫无防备,顿时溃不成军。
古堡内的辽军得知后营被袭,更是军心大乱。杨延昭抓住机会,下令全面反击。宋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奋勇杀敌,辽军死伤惨重,纷纷跪地求饶。耶律斜轸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被杨延昭一箭射穿手腕,生擒活捉。
一场惨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黄土坡上,辽军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再次浸透了黄土。宋军将士们相拥而泣,脸上满是疲惫,却也带着胜利的喜悦。
杨延昭走到古堡外,望着前来救援的援军,又回头看了看身边幸存的将士,眼中满是感慨。他缓缓举起长枪,高声喊道:“我们赢了!”
“我们赢了!”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黄土坡的每一个角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黄土坡上,给这座饱经战火的古堡镀上了一层金色。杨延昭站在土坡顶端,目光望向雁门关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这场胜利,来得太过艰难,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杨家军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雁门关,守住了大宋的疆土,守住了百姓的安宁。
他弯腰捡起一块染血的黄土,紧紧攥在手中。这黄土,埋葬了无数忠勇将士的尸骨,也见证了杨家军的忠勇与不屈。他想起了父亲杨业,想起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兄弟们,心中默念:“父亲,兄弟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守住了雁门关,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风停了,黄沙不再飞扬。远处的雁门关下,百姓们得知宋军大胜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呼雀跃。孩子们拿着风车,在阳光下奔跑,笑声清脆悦耳。
杨延昭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精神上的胜利。它向世人证明,杨家军始终是大宋最坚固的屏障,只要杨家军在,雁门关就在,百姓的安宁就在。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宋军将士们在古堡内燃起篝火,庆祝着胜利。他们烤着缴获的牛羊肉,喝着美酒,诉说着战斗中的点点滴滴。杨延昭坐在篝火旁,看着身边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他知道,这场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将军,您喝点酒吧。”王贵递过来一坛酒。
杨延昭接过酒坛,喝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暖意传遍全身。他看着篝火旁的将士们,声音低沉却有力:“兄弟们,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但我们不能忘记,还有更多的辽军在虎视眈眈,还有更多的疆土需要我们去守护。”
将士们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酒肉,目光坚定地看着杨延昭。
![]()
“我杨延昭在此立誓,”杨延昭站起身,举起酒坛,高声喊道,“此生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护大宋疆土,保卫百姓安宁,绝不辜负国家的信任,绝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护大宋,保卫百姓!”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夜空中。
篝火熊熊,映照着将士们坚毅的脸庞。黄土坡上的忠骨不会被遗忘,他们的英魂将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而杨家军的故事,也将随着这场胜利,传遍大宋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为国家、为百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场诈降计破十万军的胜利,不仅打破了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提振了大宋军民的士气。它向世人展示了杨家军的智慧与勇气,也让人们看到了大宋军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决心。在往后的岁月里,黄土坡的故事被人们代代相传,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而杨延昭,这位智勇双全、忠勇无双的杨家将,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夜色渐深,星光璀璨。杨延昭站在黄土坡上,望着漫天繁星,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前路漫漫,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杨家军上下一心,只要大宋军民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抵御不了的外敌。他相信,终有一天,辽军会被彻底击败,大宋的疆土会恢复安宁,百姓们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这黄土坡上的忠骨,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杨家将的传奇,还在继续……
我可以帮你基于本章内容,补充将士们的个人小故事(比如年轻士兵与老兵的羁绊)或深化杨延昭的内心挣扎细节,让情节更丰满、情感更戳人,需要我这样优化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