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国内出现了一份重要大学排行,这份排行呈现了新一轮高校竞争的样子,见过这个排行的人发觉一些老牌名校仍然处在前列位置上,但也有不少人察觉到许多奇异之处。把这一份排行放于整个全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才看的清清楚楚,我国目前共有三千一百四十多所高等院校,能招生办本科学历教育的仅有千余所学校,在此情形下知道好的学位以及优质的资源都是稀缺物品,若想进入这些重点学校中去那么必然要面临极为惨烈的竞争。
![]()
这次榜单一共收罗了一千二百一十所本科院校,公办的学校数量比较多,共有八百五十二所;民办本科学校两百三十二个名额;独立学院有一百一十五所上榜;还有十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入选。主榜的一百强里面大多数都是985工程、211工程或者双一流创建高校组成,也有一些比较厉害但不是双一流的本科院校进入其中,在前四十名当中全部都是985或是211体系中的成员,以985为主导的现象表明这些标志性工程对于整体实力评价的影响依旧很重。
排行榜最前面的是清华大学,排第一。第二是北京大学。第三名也是两所学校并列,一个是浙江大学,另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接近前列的还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这三所高校共同占据了前六的位置。第八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次回到了前十里面,第九个位置上,第十个位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从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分别是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二十一至三十位是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三十所与生源优势。
三十一到三十三位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和重庆大学,都是985序列。榜单从第34名开始有些变化,纯211高校也开始出现在前四十中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于第三十四位,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学校,具有明显的航空航天及民航学科特色,创建于1952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成为了一所航空类院校,并且在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位列第35位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在第36位的是东北大学,排名第37位是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和兰州大学都是985体系,一个是辽宁沈阳一个甘肃兰州,在榜单上的位置比较靠后,而且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比其他985要低一些。三十八到四十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及北京科技大学。需要说明的是这三所高校虽然都是纯211学校但是曾经入选过“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所以有一定的资源与名声。
![]()
榜单里显现出两种明显走向,一种是985高校总体依然处于主导位置,在学术研究、学科创建以及师资力量方面一直占据领先优势,另一种就是部分高水准的211高校依靠学科创建和平台发展实现了跨越性突破,冲进前四十,并且超越了某些985高校,榜单当中有五所纯粹的211大学表现出色,它们在今年的排名中超出了一些985学校,这表明排行榜在评判的时候不只是看重名气大小,而且越发重视学科实力、学术影响力与办学水平的进步。
有三所曾经是985序列的高校,在很多方面被部分211超越,影响了排名甚至“出局”,这三所学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这三个学校在学科建设、分数线以及受欢迎程度上都比不上一些进步快的211院校,所以就处在劣势地位,这也告诉我们所有的高校靠历史名声是不能保证一直领先的,必须不断努力才能维持优势。
![]()
榜单对考生和家长是有直接影响的。大学排个名次出来,就会让社会更加认可这所高校、生源更好,进而影响就业升学的情况。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基本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毕业证含金量也会高一些,找工作和发展都会好一点。可现实是优质高等教育学校不多,在地理空间分布也不平衡。不少父母和孩子为了上顶尖大学要花大量的力气做准备,付出与回报可能并不成正比,很多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地方,就算再怎么努力都很难进入到顶尖学府。
排行榜对于高校自身也是一种压力,排名上升意味着更好的生源和社会关注度,而名次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科研竞争力。于是很多学校把提升科研质量、扩大学科队伍规模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方向,而对于那些处于末位的985或者被其他院校超越了位置而言,在教学质量和科研产出上怎样作出改变才是能否实现回升的关键所在。
![]()
对于普通考生来说,看了这些排名之后要理性看待,学校名次只是个参考,选校的时候还得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以及家庭情况和未来规划。有些学生适合选择一所教学资源或者师资力量更好一些的学校,也有可能某一个学科特别突出一点的学校,并不是说一定要冲进全国前几名才行,地理位置啊学费呀校园文化还有实习机会这些东西也很重要,社会上对名牌大学有偏好的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太多,可真正决定你毕业以后走向的是学习态度跟适应力这种东西。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榜单的变动显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与分化,985工程依旧代表总体优势,许多211高校经由不断建设完成弯道超车,这就表明,只要有着明确的目标并有稳定的投入,学校还是有机会改变自身位置的,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以及更多地区的高质量教育创建,将会是以后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更多的优质教育机会送到不同地区去,才可能改善当下资源不均且尖锐的升学竞争。
![]()
这个2025年的大学排名一方面显示出老牌名校的稳固优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某些学校经由改革与创建所达到的进步状况,而且它还警示考生和学校,名次并非全部考量内容,关键在于学科实力,教学品质以及学生的个体成长空间,针对2025年ABC中国大学40强名单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