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南方一个有300多人口的小山村,父亲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我有一个叔叔,4个姑姑。
他们兄弟姐妹6个人当中,二叔显得比较懒散。干活的时候,他从不主动,让人三催四请。反而吃饭的时候,他拿碗筷比谁都快。
八几年的时候,村里有一些人外出打工,年底回来挣的比在家里种地还要多。
那时候二叔19岁,他跟爷爷奶奶说他不想种地,也想去外面打工。
奶奶说:“去什么去,老实在家待着,你都19岁了,也该给你找个媳妇了。最近你勤快一些,早早跟你爸你哥下地干活,到时候我找媒人给你说个媳妇也容易一些。”
那个年代在农村,年轻姑娘找对象,倒不是看对方长得俊朗与否,主要看重的是小伙这个人够不够勤快,人品怎么样。要是他太懒,姑娘万万是看不上的。
二叔说自己年纪还小,过个三五年再找也不迟。他先去打几年工,挣钱回来盖一个大院子,到时候说亲事还不容易?
奶奶说:“你平时在家连个碗都洗不好,你去外面打工,吃得了那份苦?老实在家种地,勤快一些,把地里的活计都学会了,跟你哥一样干活一把能手,还怕找不到媳妇?”
二叔还是不肯,爷爷就跟奶奶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他在家也就这样了 ,出去闯一闯,看能不能混个人样回来。”
![]()
二叔先后去过广州,深圳,浙江等地方打拼十几年。他是没赚到什么钱,但人倒显得成熟起来,说话做事有模有样。而且,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二婶是外地人,皮肤白皙,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瓜子脸,大眼睛,身材苗条。
二叔在十里八村长得也不算差,可以说还有点帅气。但见过二婶的人,都觉得这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二婶有了身孕,二叔不想与妻儿分开,但在老家又没有别的收入,不能坐吃山空,他就计划用手里的积蓄做点什么。
二叔想养猪,父亲支持他,帮他买了水泥石子沙子瓦等材料回来盖了猪栏。
等猪栏盖好之后,二叔又来找父亲。说他在外打工十几年,十里八村的人都不认识几个。他让父亲打听一下亲戚朋友间谁家有小猪崽卖,看能不能便宜一点。
父亲跑了几天,终于从一个远房表舅那里帮二叔买了10个猪崽。个头好,价钱也比别的地方便宜。
猪崽买回来三个多月后,二婶生下了堂弟。
二婶进门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了。她又是远嫁,身边没有娘家人。
父亲跟母亲说:“长嫂如母,你去看看弟妹那里有什么要帮忙的。他们也没有养鸡鸭,你等下抓两只鸡过去,再提一篮子鸡蛋。”
母亲说:“行,我过去看看。”
二婶坐月子期间,母亲连续送了鸡,鸡蛋,排骨,鲫鱼,还给堂弟洗澡,洗尿布。
![]()
二婶说:“嫂子,你真好,等我出了月子,我去给你去买身衣服吧。”
母亲心里高兴,但她到底没有要二婶给她买衣服。说二婶刚添了孩子,花钱的地方多,有这份心就行。
二叔的养殖业做得有模有样 ,他把猪养得白白胖胖,年底一卖赚不少。
吃到了养猪的红利,他跃跃欲试,打算加大猪栏,多买5头猪崽。
因为钱不够,他来我们家借钱,说可以写借条。
父亲爽快地借了1000块钱给二叔,说:“兄弟之间写什么借条,你拿去用吧。你什么时候手头方便,什么时候还,我不着急用钱。”
这一年,二叔把猪栏扩大,一共买了16头猪崽。
二叔养猪多,吃得也多,他一门心思都在养猪上。而二婶不会种菜,又要带堂弟,她家菜园子都是荒的。吃个茄子,辣椒,都得花钱买。
母亲跟二婶说:“别去街上买蔬菜,把钱省下来。你看你手里拉着一个,肚子里又怀了一个,以后孩子多,花钱的地方也多。过日子,得精打细算。”
“你去我菜园子摘菜吧,想吃什么就摘。菜心,红薯叶,豆角,空心菜多的是,摘了又长出来。”
母亲还会发豆芽,做豆腐。每次家里做了豆腐,发了豆芽,她都叫我们往二婶家送。
有时候二叔外面有事,他不在家,就叫父亲去帮他喂猪,铲猪屎,洗猪栏。
二叔说:“大哥,嫂子,我也不白吃你们的菜。你们田里地里用得上猪粪,就来拉一些去吧,我不要你们的钱。”
别说,因为有二叔家的猪粪,我们家省了不少肥料钱,那些禾苗,还有玉米,花生,木薯,长得都比其他家的好。
![]()
凭着养猪,二叔家里买了电视,摩托车,还盖了两层新楼房。
看二叔养猪赚了钱,很多人找到了发财的门路,也纷纷买猪崽来养。
这样一来,猪崽比往年贵不少钱,猪饲料的价钱也上涨了,增加了养猪的成本,利润就没有以往那么多了。
父亲担心二叔养猪亏本,二叔说:“没事,我早已经想到这事,看到我养猪赚到钱了,心动的人就多。我今年亏不了本,只是利润没那么多而已。”
再养了两年猪,二叔不养了。他去买了一辆面包车,批发杂货到各个村子卖。种类多,且价格便宜。
这是二叔找到的新的赚钱门路,那时候买得起车的人很少,有这个想法的人还不多。竞争少,需求大,生意一下子火了,越做越红火。
反而养猪的那些人投资越来越大,那年又出了猪瘟的事情。辛辛苦苦一年,钱没赚到,全亏了,还欠了账。
父亲说:“幸亏二弟跑得快,不然亏得裤衩都没了,前几年就白白干活。”
二叔买了车,批发货品回来卖,赚得比养猪的还要多。
后来,他去县城买了一块地皮,在那里盖了两层房子。一楼用来卖货,大大的一个铺面。
等房子盖好之后,他们一家四口从村里搬到了县城生活。
从村里到县城有三十多公里,二叔二婶做生意,要守着店,孩子又要读书,所以他们平时很少回来。
![]()
有一次,父亲要去县城办事。
他拿个蛇皮袋到地里摘韭菜,西红柿,豆角,辣椒,苦瓜,茄子,黄瓜,满满的一大袋。然后,又另外从米缸里拿了30几个鸡蛋。
父亲骑自行车,路途远,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父亲知道二叔家在哪里,当时盖房子和搬家的的时候,他都有去帮忙。
那时候只有二叔一个人在一楼守着店,他捂着鼻子说:“大哥,你怎么突然来了,家里有什么事?”
父亲看着二叔说话捂着鼻子一脸嫌弃的样子,不好意思地说:“太阳大,路又远,我骑了那么久的车,出了很多汗,不好闻吧。”
“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咱爸好着呢。就是我今天来县城办点事,我想着你很久没回家了,就来看看你们。顺便从地里摘一些菜给你,还有一些鸡蛋。你煮鸡蛋给两个孩子吃,让他们补补身体。”
二叔看着父亲拿来的东西,不甚在意地说:“下次你不要再拿这些东西来了,吃不完占地方,最后还是要扔了。我们要吃什么东西,到菜市场买。要买什么东西,那里都有。”
“我家孩子现在也不爱鸡蛋,他们喜欢吃肉吃鱼。不瞒你说,两个孩子嘴巴挑得很,顿顿要吃肉。这不,中午刚吃了排骨,他们就说晚上要吃鸡肉。”
二叔也不叫父亲坐下,父亲静静地站在旁边听他说。
“你不是还要去办事吗,去吧。我也不陪你说话了,怕有客人来,耽误生意。”二叔说。
父亲说:“行,你忙着吧,有空就多回去看看咱爸,他挺想你们的。”
他还不忘交代,让二叔等下把蛇皮袋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天气那么热,免得被闷坏了。
那天,父亲到了晚上六点多才回来。回来的时候,他饿得嚷嚷要吃饭。一口饭,一口菜,吃得特别香。
母亲问他,难道在县城没吃东西吗?
父亲说三点多的时候,吃了一碗粉。
母亲奇怪地问:“弟媳没做饭吗,怎么在家还吃粉?”
父亲又吃了一大口的饭,喝了半杯水,才说:“我没在二弟家吃饭,自己去外面吃了一碗素粉。”
母亲以为二叔二婶忙,才没有让父亲在家里吃饭,所以没有多问。
那年冬天,非常的寒冷,爷爷不小心生病了,感冒又发烧。
父亲带爷爷去诊所看,吃了几天药,还没有好。又带他去了镇上的卫生院看病,吊了几瓶药水,才慢慢好转。
病这一场,爷爷瘦了很多,没什么精神,整日在床上躺着。
爷爷的状态不好,又上了岁数,父亲很担心他,连日在家守着。
有一天,爷爷说好几个月没见过二叔和堂弟堂妹他们了,怪想念的。
父亲说:“爸,这不容易吗?我去县城一趟,跟二弟说你想他了,让他带孩子回来瞧瞧您。”
爷爷终于露出笑容说:“行,你去吧。”
父亲第二天赶去县城,到二叔家店面的时候,几个人在里面烤火。除了二叔,二婶,还有几个陌生的人。
天气太冷了,父亲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二叔也没有叫他叫烤火取暖,反而皱着眉头问:“你怎么来了?”
旁边那几个陌生的人不认识父亲,就问二叔:“这是谁啊。”
二叔含糊其辞说:“老家的人。”
他把父亲叫到一边,小声问有什么事。
父亲把爷爷生病的事情说了,还说爷爷很想见二叔堂弟他们一面。
二叔埋怨父亲,说他在家没有用心把爷爷照顾好,不然老人好端端的怎么生病了。
父亲问二叔,他们什么时候回去?
二叔想了想说:“两孩子要上学,我也得守着店,哪有空回去?你不是说咱爸已经病好了吗?好了就好好休养呗。过年吧,到那时候我再回去看他吧。”
父亲没再说什么,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
回到家的时候,母亲给他煮了一碗生姜水,喝下去之后,身体才暖和起来。
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二叔一家回来了。
母亲要给他家送大米,花生油,土豆,荷兰豆,还有一只鸡一只鸭。
二叔家搬去县城了,他不种地不养家禽。往年年底,我们家就是这样,给他们送大米,送花生油,蔬菜,还有自己家养的鸡鸭。
可这次,一看到母亲要准备送二叔家东西。父亲在一旁说:“不送,人家不缺这些东西,要什么会自己买。 ”
母亲问父亲这是怎么了?往年送东西给二叔家,他自己最积极。
父亲沉默了很久,在母亲的追问下,才把那两次的事情说了出来。
良久,母亲说:“那不送了,听你的。”
二叔回来后,也没有来我们家坐坐。连往年挺热情的二婶,也不见踪影。
从那之后,父亲和二叔的关系就不太好。在不得不见面的场合,两人也不怎么说话。
后来爷爷卧病在床的时候,二叔也很少回来,都是父亲在照顾。
等到爷爷去世后,二叔连过年都不回老家了,他们一直在县城。
父亲有事去县城,他也不会再去找二叔。我们家里人知道父亲和二叔关系不睦,也从不在他面前提二叔的事情。
时光飞逝,转眼父母都六十几岁,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已经成家了。
弟弟在县城开了一家修车厂,有一次遇到堂弟,堂弟请他去外面吃了一顿饭。
堂弟要了弟弟的联系方式,弟弟爽快给了。他觉得父辈不合是父辈的事情,小辈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既然堂弟释放出善意,自己没有拒绝的道理。
那次我去县城办事,去弟弟的修车厂找他,正好看到堂弟也在那里,我才知道他们之间有联系。
那天,堂弟去买菜,我和弟弟负责下厨,三个人很愉快地一起吃了一顿饭。
不过,我们也没有在父亲面前特意提起这些事情,因为不知道他心里面怎么想。
2019年的一个周末,晚上九点多,我们一家人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明天不用上学,所以看电视比较晚,大人就陪着。
我看到堂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二叔出事了,在医院抢救。
我当即打电话给堂弟,打了两次,他才接。
他说二叔去别人家做客,出事了。喝了一些酒,上厕所回来刚坐下就不省人事,目前正在急救。
父亲问我在跟谁说话,当得知是二叔的事情,他着急得不得了,转来转去。
母亲看父亲这样,就跟他说:“你要是担心他,明天让儿子送你去看看吧,现在天晚了。”
父亲坐立不安,他说:“不行,我实在在家里坐不住,让儿子现在就开车送我去医院。”
于是,我连夜开车送父亲赶到县医院。
二婶,堂弟,还有我弟,他们都在门口等着。
二婶一脸担忧着急,一看到父亲来了,她红了眼眶,喊了声:“大哥,你怎么来了。”
父亲问二叔怎么样了,堂弟说情况不明朗。
我们几个人守了很久很久,一直等到得知二叔脱离了危险,才真的松了一口气。
二叔醒来,他还不能开口说话。但他看到父亲,瞬间湿了眼眶,好像有千言万语一样。
父亲握着二叔的手说:“别说话,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接下来尽管好好地养身体,其他的事情,有我们呢,你不用担心。”
那次二叔住院,一共花了二十几万。父亲问堂弟够不够钱,他那里有一点。
自然不能从父亲那里拿钱,堂弟说还差5万多,我和弟弟各出了一些。
二叔惭愧地跟父亲说:“大哥,我早些年赚到点钱,好像自己很了不起一样,看不起亲兄弟。我真的做错了,对不起。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但一直没脸见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二叔还要再说,父亲打断他说:“我们是兄弟,你有事,我还能看着不管?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以后都不要再提了。你现在这个情况,也不好再胡思乱想,好好把身体养好吧。”
后来,二叔把县城的生意交给了堂弟,他和二婶搬回村里养老。
二叔经常来找父亲,他有什么事都跟父亲说,问他的主意。哥俩一起坐在院子里说话聊天,他们的感情更胜从前。
现在每年春节,我们两家也合在一起吃饭。很多人,热闹极了。
家和万事兴,亲人之间有矛盾,能够化解也是一件好事。老人高兴,我们小辈也跟着高兴。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