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走高,这是生活方式、人口结构、疾病认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发病群体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进一步推高了整体患病率,具体原因如下:
- 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变化饮食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后,人们饮食从粗粮、蔬菜为主转为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模式。比如外卖中的麻辣烫、炸鸡,日常的奶茶、甜品等成为常态,这类食物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极易引发胰岛素抵抗。而且国人饮食本身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较高,这也和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此外,很多人三餐不规律、晚餐过晚等,也会导致血糖调节紊乱。体力活动大幅减少:随着交通工具普及、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人们日常活动量显著下降。像上班族一天静坐时间可达 9 小时,体力活动不足者占比近 1/3。身体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不仅会引发肥胖,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发糖尿病。不良作息与压力影响中国科普网:当下年轻人常熬夜玩手机、电脑,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内分泌激素分泌,影响血糖控制。同时,学习、工作中的长期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干扰血糖调节机制,增加患病风险。
- 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 肥胖是糖尿病的核心危险因素,而我国肥胖人群正不断增多。脂肪堆积会让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是腹部肥胖,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临床上不少低龄糖尿病患者都伴随肥胖问题,8 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案例也并不罕见,这类患者胰岛功能衰退快,血糖很难控制,这也使得糖尿病整体患病基数不断扩大。
- 人口老龄化加剧
- 医疗水平的提升让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年龄增长会导致身体机能自然衰退,一方面胰岛 β 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另一方面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也会加重,这两个因素让老年人成为糖尿病高发人群。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直接加重了糖尿病的患病负担,推动患病率上升。
- 疾病筛查普及与认知提升
- 过去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未被发现,而如今医疗检测手段更便捷,体检中血糖检测成为常规项目,糖尿病前期人群和潜在患者被大量筛查出来。比如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 3.5 亿,虽这部分人尚未发展为糖尿病,但他们是高危群体,且其中部分人会逐渐转为确诊患者。同时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提高,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时会主动就医检查,也让确诊人数增多,客观上体现出患病率的上升。
- 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遗传因素助力: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患病风险远高于普通人。随着有遗传背景的人群逐渐进入高发年龄段,叠加后天环境因素,患病概率大幅增加。环境因素干扰: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可能影响人体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干扰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此外,某些病毒感染或许会损伤胰岛功能,这些都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诱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