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作为高校里备受欢迎的极限运动项目,既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暗藏着安全风险。攀岩墙的后期维护检修与安全设施定期检测,是保障每一位攀岩爱好者安全的核心环节。河南攀岩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关键维护检测建议,为高校攀岩墙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参考,而掌握攀岩墙安全注意事项,更是从个人层面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
高校攀岩墙多为室外或半室外场地,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风吹日晒雨淋会加速设施老化。日常维护需落实专人负责制度,每日攀岩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检查岩壁表面是否有裂缝、松动情况,岩点是否存在磨损、脱落风险,确保岩壁结构稳定。对于连接岩点的螺栓、螺母等紧固件,需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松动及时拧紧,损坏部件立即更换,避免因连接件失效引发安全事故。而从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攀岩前的安全准备必不可少:首先要做好充分热身,通过动态拉伸活动手腕、脚踝、肩背等关键部位,避免攀爬时肌肉拉伤;其次需仔细检查个人使用的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带是否完好、卡扣是否能正常锁定,主绳是否有起毛、断丝痕迹,头盔是否存在裂痕,若发现任何问题,务必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
定期检修工作需遵循系统性原则,涵盖岩壁主体、保护系统、安全装备等多个维度。岩壁主体每季度需进行一次深度检查,重点排查金属框架的锈蚀情况、木质板材的腐朽程度,采用专业工具检测结构强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保护系统作为攀岩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需每月进行细致检修,包括安全带、主绳、铁锁、快挂等装备的磨损状况,检查保护器械的制动性能,确保其能正常发挥缓冲与保护作用。在攀爬过程中,大学生也需遵守安全规则:攀爬时要保持身体重心稳定,手脚配合协调,避免做出大幅度摆动、单手攀爬等危险动作;严禁在攀岩墙上追逐打闹或擅自改变攀爬路线,若遇到岩点松动、岩壁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攀爬,缓慢下降至地面并告知负责人;同时,要与其他攀岩者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下方有人时上方人员坠落造成二次伤害。
安全设施的检测频率需严格遵循规范,结合河南攀岩者建议的关键检测节点,可细化为日常检测、周检测、月检测、季度检测和年度检测。日常检测侧重表面隐患排查,每次使用前快速检查岩点稳固性与保护装备完整性;周检测针对连接件与固定装置,确保无松动或损坏;月检测聚焦保护系统性能,进行荷载测试与制动效果检验;季度检测全面覆盖岩壁结构与所有装备,进行深度维护与部件更换;年度检测则邀请专业机构参与,开展全方位安全评估,出具检测报告并制定下一年度维护计划。此外,攀岩后的安全注意事项也不能忽视:下降时需匀速缓慢,避免突然加速导致制动失效;落地后及时卸下装备,按规定归位,方便后续检查与维护;若攀爬过程中不慎发生轻微磕碰,需及时处理伤口,若出现头晕、肌肉酸痛等不适,应暂停攀岩活动并休息,严重时及时就医。
![]()
极端天气后的专项检修不可忽视。有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寒冷,暴雨可能导致岩壁基础沉降,低温冰冻可能造成金属部件脆裂。每次极端天气过后,需额外增加一次全面检测,重点检查岩壁基础稳定性、金属结构完好度,及时清理岩壁表面的积水与杂物,确保攀岩墙在复杂环境下仍能安全使用。此时大学生也需注意,极端天气后未经工作人员确认安全,切勿擅自攀爬;雨后岩壁表面可能湿滑,即使开放也需降低攀爬速度,增加手脚与岩点的接触面积,提高抓握稳定性。
高校需建立完善的维护检修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测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形成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结合河南攀岩者的建议,将检测节点固化为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避免维护工作流于形式。同时,高校应定期开展攀岩安全培训,让大学生系统学习维护检修知识与安全注意事项,形成 “专业人员主导、学生辅助参与” 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范的后期维护检修、定期检测,以及每个人对安全注意事项的严格遵守,既能延长攀岩墙的使用寿命,更能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攀岩环境,让这项运动在高校中健康有序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