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收费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正引发行业震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某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高达1809万元,而小型企业最低收费仅600元/份,价差超3000倍。这种悬殊背后,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在经历的价格战困局。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01 政府定价下的暗流涌动
我国审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模式,但各地标准差异显著。南山区民政局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10亿元以上资产部分仅按0.08‰收费;而繁昌区审计局二级造价师日薪上限580元,初级审计员日薪更低至550元。这种定价机制下,中小所为争夺客户频频突破底线。
![]()
image
专项审计领域尤为典型。高新认证报告收费4000元起,但实际执行中,部分事务所将初级审计人员成本压缩至550元/人/日。当审计费无法覆盖专业人力成本时,报告质量难免缩水。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客户收入占比红线,某些事务所单一客户贡献度超30%已成常态。
02 马太效应撕裂行业生态
收费分层折射出残酷的行业分化。大型企业审计采用"固定价+浮动百分比",立信1809万案例包含300万内控审计溢价;而小微企业年度审计最低599元套餐,尚不及注册会计师半日标准收费。这种价差直接导致资源虹吸——四大所瓜分头部客户,区域性所陷入低价内卷。
工程审计领域"基础费+审减提成"模式更滋生道德风险。某地规定审减额提成比例可达5%,部分机构为获取提成刻意压减合理成本。当审计师收入与客户利益深度绑定,独立性便成空中楼阁。
03 收费标准重构进行时
多地已启动审计收费市场化探索。南山区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行150%溢价收费,社会组织离任审计固定4000元/家,这些差异化定价尝试具有风向标意义。更关键的突破在于人力成本定价——注册会计师日薪1000元的标准,正在倒逼事务所走出低价竞争怪圈。
专项审计的复杂性定价机制也逐步成熟。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审计参照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居家养老机构审计采用阶梯费率。这些实践表明:当收费与风险、难度正相关时,审计质量才有根本保障。
审计费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经济秩序的压舱石。从1809万到600元的价差带,实则是整个市场诚信度的标尺。当收费回归专业价值本位,才能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魔咒。毕竟,没有合理利润的审计,就像没有地基的监督——看似省了成本,实则埋下更大隐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