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7日,美国国防部正式确认将推进驻欧美军缩减计划,拟在未来18个月内撤出约2万名士兵,占当前驻欧兵力的30%,涉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前沿部署部队。这一二战后规模的驻欧兵力调整,既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更直接塑造美俄欧三方战略博弈态势。特朗普政府推动撤军的核心逻辑集中于三点:其一,兑现减负承诺,摆脱俄乌冲突带来的资源消耗,将节省的军费转向印太地区,强化对华战略竞争;其二,倒逼欧洲盟友落实承诺,在北约峰会上已迫使盟国同意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美军撤离被视为“检验欧洲自主防卫能力”的压力测试;其三,简化对欧战略,特朗普原本试图通过拉拢俄罗斯共同应对中国,但与普京的外交接触未达预期,索性收缩欧洲投入,集中精力推进印太战略。对普京政府而言,美军撤离带来多重战略利好。首先,欧洲东部的军事威慑显著减弱,俄军无需再维持大规模对欧前沿部署,可将兵力向乌东战场倾斜,缓和战线压力;其次,欧洲安全架构出现缺口,中东欧国家对俄威慑力下降,俄罗斯得以通过能源、外交等手段进一步分化北约阵营;再者,正如克宫此前表态,欧洲大陆美军越少越太平,俄军在波罗的海、黑海等区域的活动空间将大幅拓展,战略主动性显著提升。但普京也面临新的平衡挑战。美军撤离虽削弱了直接对立风险,但欧洲为填补安全空白可能加速扩军,德国智库估算欧洲需额外投入5000亿欧元构建防务体系,长期或形成新的对俄制衡;同时,乌克兰战场态势并未因美军撤离立即逆转,西方对乌军援仍在持续,俄军需把握推进节奏,避免引发欧洲更强烈的联合反制。此次撤军已引发连锁反应:罗马尼亚等国公开呼吁美国重新考虑决定,北约内部战略互信受损,乌克兰则担忧军援后续保障。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战略转向并未让美国退出欧洲,而是通过以退为进巩固对盟友的控制,而普京正借机调整对欧策略,在维持威慑的同时寻求扩大外交突破。这场涉及全球安全格局的调整,将让美俄博弈进入更复杂的新阶段,欧洲的战略自主之路与俄乌冲突的走向均因此增添更多变数。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