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小博物馆要做好“精”“新”文章
![]()
11月13日,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到宝虹艺术博物馆研学。 本报记者 寇国莹摄
本报记者 寇国莹
水彩纸上,你一笔我一画,稚嫩的小手涂下心中最美的色彩;手抄纸水槽边,小心翼翼地手持筛网盛满纸浆,体验“古法”造纸的神奇……11月13日,保定市竞秀区的宝虹艺术博物馆里,一群幼儿园小朋友正在进行纸文化研学。古法造纸、剪纸、拓印等一项项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触碰中焕发生机。
博物馆坐落在保定华融纸厂院区,该企业生产的宝虹牌高端水彩纸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并登陆欧美市场。博物馆建筑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却藏着纸文化的万千世界。300余件藏品,从古法造纸的老物件到纸品文创、水彩画展,勾勒出一幅细腻的纸文化全景图。幼儿园带队老师惊叹:“没想到造纸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孩子们在这里学到了鲜活的知识。”
从静态展馆到活态文化空间,这座小博物馆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转型。“起初定位就是用来做产品展示,现在已发展为展陈、文创、交流的平台。”保定华融纸厂总经理石立明介绍,自2023年9月建成投用,宝虹艺术博物馆已举办各类研学、交流等活动160余场,接待游客3.5万人次,成为热门文化打卡地。
让专业走进大众,是这家小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传统文化,更让人看到造纸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与创新。这种办馆理念,在保定并非孤例——近年来,涞水县麻核桃博物馆、易县绞胎瓷博物馆、望都县榫卯工艺博物馆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纷纷涌现。它们以独特视角梳理、记录特色文化,用多元内容为大众提供了别样的精神滋养。
相比大型综合博物馆,这些小博物馆以其专业性和趣味性,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传播文化、启迪思想的新阵地。它们聚焦细分领域,专注于特定文化或产业的深度挖掘,让每一件展品都有故事、有温度;它们注重深度体验,让参观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之旅。
这些博物馆的成功实践,为众多小博物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只要找准定位,做好“精”“新”的文章,用“精”的内核筑牢特色优势,用“新”的表达激活传播活力,小博物馆就能释放独特魅力,让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